文章解析

lóu
chūn
·
·
dōng
táng
xiǎo
zhuó
qiū
yuè

朝代:宋作者:毛滂浏览量:1
tíng
xià
xīn
shēng
yuè
píng
jūn
jiǔ
kàn
zhí
dài
tuán
tuán
qià
rén
méi
yàng
xiù
wān
huán
lěng
shè
yuān
yāng
qīng
fěi
cuì
lián
shù
zhī
yān
zhú
xiǎo
qiáo
hán
jiàn
jiàn
fēng
chuī
shū
yǐng
guò
lán
gān

译文

庭院中刚升起一轮新月,请您端着酒杯一同观赏。不必一直等到月亮变得洁白圆润。这新月正像那美人的眉毛一样、秀丽而弯曲。清冷的月光照射在鸳鸯瓦上,清澈的光芒胜过了翡翠帘子。几枝如烟的竹子旁,小桥透着寒意。渐渐看见风吹着稀疏的影子、飘过栏杆。

逐句剖析

"庭下新生月":庭院中刚升起一轮新月,

"凭君把酒看":请您端着酒杯一同观赏。

"不须直待素团团":不必一直等到月亮变得洁白圆润。

"恰似那人眉样、":这新月正像那美人的眉毛一样、

"秀弯环":秀丽而弯曲。

"冷射鸳鸯瓦":清冷的月光照射在鸳鸯瓦上,

"清欺翡翠帘":清澈的光芒胜过了翡翠帘子。

"数枝烟竹小桥寒":几枝如烟的竹子旁,小桥透着寒意。

"渐见风吹疏影、":渐渐看见风吹着稀疏的影子、

"过阑干":飘过栏杆。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玉楼春·东堂小酌赋秋月》是宋代词人毛滂创作的词作。此词上片写东堂宴饮时,庭院中新生的月亮升起,词人邀人共赏,认为新月如美人秀眉般弯环,不必等到月圆;下片描绘月光冷射鸳鸯瓦、清透翡翠帘,小桥边烟竹带寒,月影随风吹过阑干的景象。全词以婉约蕴藉的笔触,刻画秋月的清丽之态,将赏月的闲情与月色的朦胧之美融合。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词人

毛滂(1061~1124?),北宋词人。字泽民,号东堂,衢州江山(今属浙江)人。自幼酷爱诗文词赋,长于诗词,苏轼称其“文词雅健,有超世之韵;气节端厉,无徇人之意”。其词作饶有情韵,婉丽可诵,描写别情,语尽而情意不绝,其中《临江仙·都城元夕》中“酒浓春入梦,窗破月寻人”句,境界似晚唐律诗。代表作品有《惜分飞·富阳僧舍代作别语》《浣溪沙·泛舟》。著有《东堂集》《东堂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上片“庭下新生月,凭君把酒看”两句点明场景与动作。“庭下新生月”写出庭院中刚升起的月亮,点明赏月的对象与初始状态;“凭君把酒看”以邀人共饮赏月的动作,引出对月色的欣赏,营造出闲适的宴饮氛围,奠定全词的抒情基调。“不须直待素团团。恰似那人眉样、秀弯环”两句运用比喻描绘新月。“不须直待素团团”直言不必等到月亮圆满,暗含对新月的偏爱;“恰似那人眉样、秀弯环”将新月比作美人的秀眉,“秀弯环”精准刻画新月的纤细弯曲之态,赋予月色柔美的人格化特征,生动形象。下片“冷射鸳鸯瓦,清欺翡翠帘”两句描写月光的特质与映照之景。“冷射”写出月光的清冷,“鸳鸯瓦”为月光照射的对象,凸显月光的明亮;“清欺”中的“欺”字拟人化,写出月光的清澈胜过翡翠帘的光洁,从侧面烘托月色的清丽冷冽。“数枝烟竹小桥寒。渐见风吹疏影、过阑干”两句描绘月下远景与动态。“数枝烟竹小桥寒”勾勒出小桥边几枝如烟的竹子带着寒意的景象,增添秋夜的清冷;“渐见风吹疏影、过阑干”中,“渐见”写出月影移动的缓慢,“风吹疏影”以动态写月影随风吹过阑干的画面,“疏影”一词尽显月光下竹影的朦胧之美,余韵悠长。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毛滂《清平乐·送贾耘老、盛德常还郡·时饮官酒于东堂,二君许复过此》

下一篇:宋·毛滂《六月二十日舍贾耘老溪居旦起蔡成允见访仆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