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下新生月":庭院中刚升起一轮新月,
"凭君把酒看":请您端着酒杯一同观赏。
"不须直待素团团":不必一直等到月亮变得洁白圆润。
"恰似那人眉样、":这新月正像那美人的眉毛一样、
"秀弯环":秀丽而弯曲。
"冷射鸳鸯瓦":清冷的月光照射在鸳鸯瓦上,
"清欺翡翠帘":清澈的光芒胜过了翡翠帘子。
"数枝烟竹小桥寒":几枝如烟的竹子旁,小桥透着寒意。
"渐见风吹疏影、":渐渐看见风吹着稀疏的影子、
"过阑干":飘过栏杆。
北宋词人
毛滂(1061~1124?),北宋词人。字泽民,号东堂,衢州江山(今属浙江)人。自幼酷爱诗文词赋,长于诗词,苏轼称其“文词雅健,有超世之韵;气节端厉,无徇人之意”。其词作饶有情韵,婉丽可诵,描写别情,语尽而情意不绝,其中《临江仙·都城元夕》中“酒浓春入梦,窗破月寻人”句,境界似晚唐律诗。代表作品有《惜分飞·富阳僧舍代作别语》《浣溪沙·泛舟》。著有《东堂集》《东堂词》。
1. 分段赏析
上片“庭下新生月,凭君把酒看”两句点明场景与动作。“庭下新生月”写出庭院中刚升起的月亮,点明赏月的对象与初始状态;“凭君把酒看”以邀人共饮赏月的动作,引出对月色的欣赏,营造出闲适的宴饮氛围,奠定全词的抒情基调。“不须直待素团团。恰似那人眉样、秀弯环”两句运用比喻描绘新月。“不须直待素团团”直言不必等到月亮圆满,暗含对新月的偏爱;“恰似那人眉样、秀弯环”将新月比作美人的秀眉,“秀弯环”精准刻画新月的纤细弯曲之态,赋予月色柔美的人格化特征,生动形象。下片“冷射鸳鸯瓦,清欺翡翠帘”两句描写月光的特质与映照之景。“冷射”写出月光的清冷,“鸳鸯瓦”为月光照射的对象,凸显月光的明亮;“清欺”中的“欺”字拟人化,写出月光的清澈胜过翡翠帘的光洁,从侧面烘托月色的清丽冷冽。“数枝烟竹小桥寒。渐见风吹疏影、过阑干”两句描绘月下远景与动态。“数枝烟竹小桥寒”勾勒出小桥边几枝如烟的竹子带着寒意的景象,增添秋夜的清冷;“渐见风吹疏影、过阑干”中,“渐见”写出月影移动的缓慢,“风吹疏影”以动态写月影随风吹过阑干的画面,“疏影”一词尽显月光下竹影的朦胧之美,余韵悠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