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暗藏城市":绿色浓密遮蔽了城市,
"清香扑酒尊":清淡的香气弥漫在酒杯间。
"淡烟疏雨冷黄昏":淡淡的烟雾、稀疏的雨,使黄昏变得清冷。
"零落酴醾花片、":凋谢飘落的酴醾花瓣、
# 酴醾:一作荼蘼。
"损春痕":损伤了春天的痕迹。
"润入笙箫腻":湿润的气息融入笙箫声中,柔和细腻,
"春余笑语温":春天将尽时的笑语,温暖宜人。
"更深不锁醉乡门":夜深了也不关闭那醉乡之门。
"先遣歌声留住、":先让歌声留住、
"欲归云":即将归去的云。
北宋词人
毛滂(1061~1124?),北宋词人。字泽民,号东堂,衢州江山(今属浙江)人。自幼酷爱诗文词赋,长于诗词,苏轼称其“文词雅健,有超世之韵;气节端厉,无徇人之意”。其词作饶有情韵,婉丽可诵,描写别情,语尽而情意不绝,其中《临江仙·都城元夕》中“酒浓春入梦,窗破月寻人”句,境界似晚唐律诗。代表作品有《惜分飞·富阳僧舍代作别语》《浣溪沙·泛舟》。著有《东堂集》《东堂词》。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宴饮唱和词。通过写绿荫笼罩的街市、飘香的酒樽、淡烟疏雨的黄昏、零落的酴醾花瓣,以及湿润的笙箫、融融的笑语、留人的歌声等景物,表达了诗人沉醉于暮春宴饮,珍惜当下美好时光的欢愉之情。
2. 写作手法
对比:上片“淡烟疏雨冷黄昏”的“冷”,与下片“春余笑语温”的“温”形成对比。以暮春黄昏的清冷与宴席上的暖意对照,突出友情的温暖,让词人暂忘孤独,更显宴饮欢聚的珍贵。直抒胸臆:下片“更深不锁醉乡门。先遣歌声留住、欲归云”,直接抒发了沉醉宴饮、不愿离散的情感。“留住欲归云”以直白的愿望,将对欢聚时光的留恋坦露出来,不用隐晦笔法,情感真挚明快。对偶:上片“绿暗藏城市,清香扑酒尊”和下片“润入笙箫腻,春余笑语温”均为对仗句。“绿暗”对“清香”、“藏城市”对“扑酒尊”,“润入”对“春余”、“笙箫腻”对“笑语温”,句式对称,分别勾勒出宴饮的清幽环境与温馨氛围,节奏和谐。
3. 分段赏析
词的上片,开头两句对仗工整,“绿暗藏城市,清香扑酒尊”。“藏”字写出词人登高远眺,只见群山翠绿、树木茂密,整座城都被浓郁的绿色包裹;“扑”字则表现出宴饮堂中酒香弥漫,令人心醉。接下来两句描绘周边景致:暮春黄昏,轻烟淡淡,柳枝稀疏,荼蘼花瓣从花架上随风飘落。这里咏物另有深意,苏轼曾说“荼不争春。寂寞开最晚”,杜甫也写过“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表面是惜花伤春,实则寄托着词人的情思与自我怜惜。毛滂用冷色调勾勒出暮春时节自然界的凄清景象,他虽做着小官,却常感寂寞孤独,因而渴望知己相伴,渴望友情带来温暖与慰藉。于是词的下片,毛滂换用暖色调,描绘出一幅欢乐的宴饮图景。开头也是对仗句,“润入笙箫腻,春余笑语温”,用香醇的酒润过喉咙,吹奏的笙箫曲调优美动人;尽管天气稍凉,宴席上宾主却饮酒唱和、尽情谈笑,如沐春风般温暖。“润”字呼应上片的酒香,“温”字则与上片的“冷”形成鲜明对比。友情让人暖心,再加上美酒助兴,词人不禁开怀畅饮,难以自持。结尾“更深不锁醉乡门,先遣歌声留住、欲归云”,真是醉态尽显而不自知。夜已深,宴席不散,索性一醉方休,还吟诵歌唱,想让歌声留住将要离去的云彩。此时,词人心中那淡淡的凄楚愁绪早已抛到脑后!这热情真挚的劝酒之语,显得淳朴、爽快又恳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