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山雪气入疏帘":远处山巅的雪气渗入稀疏的帘幕。
# 雪气:指雪后的冷气。
"罗幕晓寒添":丝罗帷幕在清晨又增添了几分寒意。
# 罗幕:丝绸做的帘幕。
"爱日腾波":和煦的阳光像水波般涌动,
"朝霞入户":早晨的云霞照进屋内,
"一线过冰檐":一缕光线穿过结着薄冰的屋檐。
"绿尊香嫩蒲萄暖":绿色酒樽中,醇厚的葡萄酒带着暖意,
# 绿尊:碧玉做的酒杯,是对酒杯的美称。尊:通“樽”。
"满酌破冬严":斟满酒杯能驱散冬日的严寒。
# 酌:饮酒。
"庭下早梅":庭院里的早梅,
"已含芳意":已经蕴含着芬芳的春意,
"春近瘦枝南":春天将近,消息就藏在向南的纤细枝头。
北宋词人
毛滂(1061~1124?),北宋词人。字泽民,号东堂,衢州江山(今属浙江)人。自幼酷爱诗文词赋,长于诗词,苏轼称其“文词雅健,有超世之韵;气节端厉,无徇人之意”。其词作饶有情韵,婉丽可诵,描写别情,语尽而情意不绝,其中《临江仙·都城元夕》中“酒浓春入梦,窗破月寻人”句,境界似晚唐律诗。代表作品有《惜分飞·富阳僧舍代作别语》《浣溪沙·泛舟》。著有《东堂集》《东堂词》。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写节令风情的词,借遥山雪气、罗幕晓寒、爱日朝霞、绿尊蒲萄、庭下早梅等景象,写出了冬日的严寒与暖意交织的氛围,以及节日里的宴饮之乐,更传递出严冬中对春天的期待与希望。
2. 写作手法
反衬:“遥山雪气入疏帘”“罗幕晓寒添”写出冬日的寒凉,而“爱日腾波,朝霞入户”以暖阳、朝霞的暖意反衬这份寒冷;“满酌破冬严”用酒的暖意在冬的严寒中起作用,“庭下早梅,已含芳意”则以梅花的生机反衬冬日的萧瑟,让冬景中的暖意与生机更显鲜明。
3. 分段赏析
上片“遥山雪气入疏帘。”此句描写冬日的严寒。“雪气”本是无形之物,却写它“入疏帘”,仿佛能穿透帘幕而来;而这雪气又来自“遥山”,虽有遥望之意,却让寒意显得更为真切。这样的描写看似简单,却将无形的寒冷转化为可感知的景象,画面感十足。“罗幕晓寒添。”承接上句的寒意,聚焦于室内的罗幕。“晓寒添”三个字,写出清晨时分寒意渐浓的状态。罗幕本是轻柔之物,却也挡不住寒气的侵入,以罗幕的质感反衬寒意的真切,让那份寒冷的感受更为具体。“爱日腾波,朝霞入户,一线过冰檐。”在严寒的背景下,转而描写温暖的景象。“爱日腾波”将阳光比作涌动的水波,充满动感与暖意;“朝霞入户”写出云霞的绚烂与亲近;“一线过冰檐”则细致地描绘出光线穿过结着薄冰的屋檐的样子。这些景象的出现,为冬日增添了和暖的色调,不让人觉得冷寂单调。下片“绿尊香嫩蒲萄暖,满酌破冬严。”描写人们饮酒消寒的情景。“绿尊”是酒器,“蒲萄暖”既指葡萄酒的温热,也带着香气的柔和。“满酌”展现出宴饮的畅快,“破冬严”则直接点出饮酒能驱散冬日严寒的作用,字里行间透着节日般的暖意与热闹。“庭下早梅,已含芳意,春近瘦枝南。”将目光转向庭院中的早梅。“已含芳意”写出梅花虽未盛开,却已孕育着芬芳的姿态;“春近瘦枝南”则由梅花联想到春天的临近,把春意寄托在向南的纤细枝头上。这几句不仅有对梅花的细致描摹,更透出对春天的期待,给人以希望之感。
4. 作品点评
这首词语言清新自然,字句间洋溢着诗情画意,读来能让人真切体会到其中的韵味,有着很强的感染力。
下一篇:宋·毛滂《东风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