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jūn
táng

朝代:宋作者:文同浏览量:1
shì
zhú
zhòng
huà
hún
wáng
yuàn
gāo
táng
kōng
yán
jiāo
shū
shān
yǐng
qiū
jìng
yuè
chéng
xiāo
shuǎng
zhǐ
shì
shuí
néng
ài

译文

我非常喜欢竹子,不仅种植它们,还常常画竹,我的居所简直就像王徽之的居所一样。高大的堂屋紧靠在空旷的岩石上,素白的墙壁上挂满了疏密有致的竹画。秋天地上倒映着山峰的影子,夜晚月光澄净,没有其他人声和杂音,一切显得那么寂静虚空。清爽超逸,只有我自己适意自在,还有谁能懂得爱我这座小屋呢。

逐句剖析

"嗜竹种复画":我非常喜欢竹子,不仅种植它们,还常常画竹,

# 嗜:喜爱;爱好。

"浑如王掾居":我的居所简直就像王徽之的居所一样。

# 王掾:即王徽之,字子猷,东晋名士、书法家。曾借别人的住宅居住,令种竹子,说“何可一日无此君”。,浑如:完全像,很像。

"高堂倚空岩":高大的堂屋紧靠在空旷的岩石上,

"素壁交扶疏":素白的墙壁上挂满了疏密有致的竹画。

"山影覆秋静":秋天地上倒映着山峰的影子,

"月色澄夜虚":夜晚月光澄净,没有其他人声和杂音,一切显得那么寂静虚空。

"萧爽只自适":清爽超逸,只有我自己适意自在,

"谁能爱吾庐":还有谁能懂得爱我这座小屋呢。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墨君堂》是北宋诗人文同创作的诗作。诗的开篇“嗜竹种复画,浑如王掾居”,直接点明诗人对竹子的酷爱,不仅种植竹子,还将其绘于笔下,营造出宛如王徽之居所般充满竹韵的氛围,展现出诗人高雅的志趣。随后“高堂倚空岩,素壁交扶疏”描绘了墨君堂的周边环境,高堂依傍着空旷的山岩,素净的墙壁与竹子枝叶相互交错,勾勒出清幽宁静的空间。“山影覆秋静,月色澄夜虚”,诗人以细腻笔触刻画了秋天山影笼罩下的静谧,以及夜晚澄澈月光下的空灵,借景抒情,尽显内心的宁静平和。结尾“萧爽只自适,谁能爱吾庐”则抒发了诗人在这清幽环境中自得其乐的心境,传达出对这种自在生活的喜爱与坚守,不在乎他人是否能理解欣赏。​全诗词句简洁,以对竹子的喜爱之情贯穿始终,通过对墨君堂环境及个人心境的描写,展现了诗人高雅的生活情趣与闲适悠然的生活态度。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画家、诗人

文同(1018~1079),北宋画家、诗人。字与可,号笑笑居士、笑笑先生、锦江道人,世称石室先生,梓州永泰(今属四川)人。曾至邛州、洋州等任知州,元丰初出知湖州,未到任而卒,人称文湖州。文同善诗文书画,被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其受苏轼敬重。其诗歌创作推崇梅尧臣,重视反映民间疾苦。他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尤擅墨竹,画竹叶创“以墨深为面、淡为背”之法,主张“必先得成竹于胸中”,对苏轼画竹有影响,形成“湖州竹派”。亦喜作古木老槎、山水。著有《丹渊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嗜竹种复画,浑如王掾居”两句直接表明诗人对竹子的极度喜爱,不仅亲手种植竹子,还将竹子绘于纸上。“嗜”字生动体现出痴迷程度,“浑如王掾居”则以王徽之爱竹的典故作比,暗示诗人高雅的志趣和对竹林生活的向往,赋予诗歌文化底蕴,同时为后文描写墨君堂的环境与生活埋下伏笔。​“高堂倚空岩,素壁交扶疏”两句是对墨君堂周边环境的描写。“高堂倚空岩”描绘出墨君堂背靠空旷山岩的地势,给人以坚实、安稳之感,同时也营造出一种远离尘世喧嚣的氛围;“素壁交扶疏”则写素净的墙壁与竹子枝叶相互交错,“素壁”的简洁与“扶疏”的繁茂形成对比,勾勒出清幽宁静、充满自然气息的空间,展现出环境的雅致与静谧。​“山影覆秋静,月色澄夜虚”两句细腻地刻画了秋天的景色。“山影覆秋静”写秋天里山影笼罩,一个“覆”字将山影的厚重与静谧之感生动展现,渲染出宁静的氛围;“月色澄夜虚”描绘夜晚澄澈的月光,“澄”字突出月光的纯净,“虚”字营造出空灵、悠远的意境,诗人借这两句景语抒发内心的宁静平和,情景交融,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萧爽只自适,谁能爱吾庐”两句抒发了诗人的心境。“萧爽”写出环境的清爽、幽静,也暗指诗人内心的畅快、洒脱;“只自适”表明诗人在这清幽环境中悠然自得,享受独处的闲适;“谁能爱吾庐”则以反问的语气,传达出诗人对这种自在生活的喜爱与坚守,同时也暗含着一种不被他人理解的孤独,展现出诗人独特的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文同《和仲蒙夜坐》

下一篇:宋·文同《夏秀才江居五题·枕流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