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蛾缘条立春后":绿色飞蛾顺柳条栖止,多在立春之后,
# 立春: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二月三、四或五日。
"金蛹抱花寒食前":金色虫蛹抱春花而眠,却在寒食之前。
# 寒食:即寒食节,在清明节(阳历四月六日左右)前一日或二日。
"行人折罢自欲去":远行之人告别亲友折罢柳条准备离去,
"更罥长梢留客鞭":主人又把马鞭夺来挂在长长的柳梢上,不忍与客人告别再见。
# 罥:挂。
北宋画家、诗人
文同(1018~1079),北宋画家、诗人。字与可,号笑笑居士、笑笑先生、锦江道人,世称石室先生,梓州永泰(今属四川)人。曾至邛州、洋州等任知州,元丰初出知湖州,未到任而卒,人称文湖州。文同善诗文书画,被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其受苏轼敬重。其诗歌创作推崇梅尧臣,重视反映民间疾苦。他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尤擅墨竹,画竹叶创“以墨深为面、淡为背”之法,主张“必先得成竹于胸中”,对苏轼画竹有影响,形成“湖州竹派”。亦喜作古木老槎、山水。著有《丹渊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送别诗。描绘了关津渡口常见的折柳送别场景,具体展现出行人因不舍亲友而折柳却欲行又止,主人则夺去马鞭挂在柳条上再次挽留的细节;表达了“伤痛莫过离别情”的深刻主题,将离别时的不舍与伤感传递得淋漓尽致,感人至深。
2. 写作手法
细节描写:对应诗中“行人依依不舍、折柳欲行不行”“主人又夺去马鞭挂到柳条上”的内容,通过写行人舍不得走、拿着柳枝迟迟不动,以及主人抢下马鞭挂在柳条上挽留这两个具体细节,把离别时的难过变得看得见、摸得着,让“最痛的就是离别”这个意思更打动人。
3. 分段赏析
前两句“绿蛾缘条立春后,金蛹抱花寒食前”,用比喻手法写柳树春景。“绿蛾”形容立春后刚抽的嫩绿新叶,如蛾眉般纤细柔美;“金蛹”喻指寒食节前柳树含苞的花苞,像金色蛹壳般饱满,既点明时节,又赋予柳树鲜活生机,展现出春日柳树的娇美姿态。后两句“行人折罢自欲去,更罥长梢留客鞭”,聚焦折柳送别的细节。行人折柳后本想离去,主人却取下马鞭挂在柳梢上挽留,“折罢自欲去”显出行人的不舍,“罥长梢留客鞭”则将主人的挽留之情具象化。两个动作细节,把离别时的眷恋与不舍刻画得真切动人,让“伤痛莫过离别情”的主题自然流露,读来余味悠长。
上一篇:宋·文同《属疾梧轩》
下一篇:宋·文同《贺陈基载重阳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