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dǎo
liàn

朝代:唐作者:李煜浏览量:2
shēn
yuàn
jìng
xiǎo
tíng
kōng
duàn
hán
zhēn
duàn
fēng
nài
cháng
rén
mèi
shù
shēng
yuè
dào
lián
lóng

译文

深深的庭院一片寂静,小小的庭院空无一人,时断时续的寒夜捣衣声和时断时续的风声交织在一起。无奈长夜漫漫难以入睡,一声声的砧声和着月光穿进帘栊,让人愁思百结。

逐句剖析

"深院静":深深的庭院一片寂静,

"小庭空":小小的庭院空无一人,

"断续寒砧断续风":时断时续的寒夜捣衣声和时断时续的风声交织在一起。

# 寒砧:因夜深天寒,故称。这里指寒夜之中的捣衣声。唐代杜甫《秋兴》中有诗句云:“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砧,捣衣石,这里指捣衣声。古时将生丝织成的绢用木杵在石上捣软制成熟绢,以便裁制衣服。

"无奈夜长人不寐":无奈长夜漫漫难以入睡,

# 不寐:《啸余谱》、《尊前集》、《南词新谱》中均作“不寝”。不寐,不能入睡。,无奈:《啸余谱》、《尊前集》、《南词新谱》中作“早是”。

"数声和月到帘栊":一声声的砧声和着月光穿进帘栊,让人愁思百结。

# 帘栊:挂着竹帘的格子窗。栊:有横直格的窗子。,到:传到。,和月:伴随着月光。,数声:几声,这里指捣衣的声音。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捣练子》是五代时期李煜创作的一首词。此词上片描绘了夜深人静时,深院小庭的寂静空旷以及秋风中时断时续的寒砧声,营造出孤寂清冷的氛围;下片则写主人公因长夜难眠,听到寒砧声与月光一同照到帘栊,抒发了内心的无奈、孤寂与相思之情。全词以简洁凝练的语言,借景抒情,将捣练这一传统意象与秋夜之景相结合,生动地展现出抒情主人公复杂的离怀愁绪,营造出幽怨欲绝的意境,在古代闺怨词中独具特色,充分体现了李煜高超的作词技巧和细腻的情感表达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著名词人

李煜(937~978),南唐国主,五代词人。原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钟峰白莲居士,世称李后主,徐州(今属江苏)人。在位十余年,宋兵破金陵后出降,被俘至汴京,封违命侯,后被宋太宗毒死。李煜能诗文、音乐、书画,尤以词著名。前期作品多描写宫中享乐生活,风格清丽;后期多抒发亡国哀痛及囚徒生活的愁苦,情调极为感伤。其词形象鲜明,语言生动,善于以白描手法直抒胸臆,在题材和意境上突破晚唐及“花间”以艳情为主的窠臼,使词从音乐的附庸变为抒情述怀的工具。《虞美人》《浪淘沙》《相见欢》等作品为世熟知。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捣练子》是李煜所作。开宝八年(公元975年),宋朝大军攻破金陵,南唐覆灭,李煜肉袒出降,从南唐国君沦为阶下囚,被囚禁于汴京。在此期间,他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往昔身为帝王时的尊荣、安逸不再,取而代之的是被监视、限制自由的屈辱与愁苦。李煜在这样的境遇下,常常沉浸于对往昔生活的回忆与对失去家国的悲痛之中。某夜,万籁俱寂之时,他听到了断断续续、在风中时隐时现的寒砧声,这声音触动了他敏感的内心,勾起了他诸多复杂的离怀愁绪,有感而发,遂写下了这首《捣练子》,以抒发自己失国之痛、去国之思以及囚徒生活中的孤寂与哀怨。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闺怨词。描绘了深院小庭夜深人静时,断续的风声、捣衣声,以及映照着帘栊的月色,营造出幽怨欲绝的意境,表达了长夜不寐者的悠悠愁绪。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上片“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通过描绘深院、小庭的寂静空旷,以及在风中时断时续的寒砧声,营造出孤寂清冷的氛围,借此抒发抒情主人公内心的寂寞无聊与惆怅之情。联想:“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以“捣衣声”将现实中的听觉感受与视觉意象结合,触发对远方征人或故国的联想。砧声本为寻常劳作之声,但在深夜静谧中,其“断续”特征与月光的清冷交融,自然勾连起对离散之人的牵挂。这种由声及情的联想,既呼应了古代捣衣寄远的传统意象,又以“无奈”直抒主人公因思念而辗转难眠的愁绪,使全词在简淡中透出深沉的怅惘。反衬:以乐景衬哀情,“深院静,小庭空”​​,此句以“静”与“空”的直观描写,反衬出主人公内心的孤寂与压抑。深院本应充满生活气息,却因“静”而显死寂;小庭虽小,却因“空”而显荒凉。

3. 分段赏析

上片“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深院静”与“小庭空”看似重复却匠心独运,前者从听觉角度以“静”字写深宅大院的幽僻隔绝,暗喻居住者身处“侯门一入深如海”的孤寂,后者从视觉角度以“空”字描绘小天井的空旷寂寥,突显居所虽为世家宅院却了无生气,二者从视听双重维度衬托主人公内心的寂寞与压抑;“断续寒砧断续风”中两个“断续”妙用无穷,前“断续”状捣练声本身的节奏间歇,后“断续”写风力强弱导致声音时隐时现,词人借风声与砧声的交织,将单调的听觉感受写得灵动起伏,同时化用古典诗词中捣衣寄远的典故,从听砧人视角引发相思离别之情,让砧声成为触发愁绪的情感符号。下片“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无奈”二字直抒胸臆,道尽长夜无眠的焦灼与怅惘,词人以倒果为因的笔法,将砧声搅扰心绪的事实转化为“夜长不寐”的结果,巧妙强化主观感受的强烈性;“数声和月”将听觉的砧声与视觉的月光绑定,“到帘栊”三字营造声色交融的意境,清冷月光与断续砧声共同叩击心扉,词人却以“没有绘声绘色,大事渲染”的白描手法,于朴素笔墨中透出深沉的孤独与同情,尽显李煜“以自然之语写沉痛之情”的词境功力,其中“和”字精准勾连声与色,使无形愁绪有了可感的物质载体,而“帘栊”作为阻隔与穿透的意象,更暗含被囚者对自由的隐秘渴望。

4. 作品点评

《捣练子》其写作特色鲜明,语言简洁凝练却意境深远,短短二十七字,便勾勒出一幅秋夜深院孤寂图。整体意境浑然天成,借捣练这一传统意象,以小见大,把离人愁绪抒发得淋漓尽致。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曲名《捣练子》,即以咏之,乃唐词本体。首二句言闻捣练之声,院静庭空,已写出幽悄之境。三句赋捣练,四、五句由闻砧者说到砧声之远递。通首赋捣练,而独夜怀人情味,摇漾于寒砧断续之中,可谓极此题能事。杨升庵谓旧本以此曲名《鹧鸪天》之后半首,尚有上半首云:“塘水初澄似玉容,所思还在别离中。谁知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案《鹧鸪天》调,唐人罕填之。况塘水四句,全于捣练无涉,升庵之说未确。但露珠月弓,传诵词苑,自是佳句。

近代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

# 通篇无点题之笔,但处处写离情,情包含在景中,从景中透露出感情,极为含蓄,意境清新,是李词中内容较健康的词作。

不详王方俊《唐宋词赏析》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韦庄《古离别》

下一篇:唐·张祜《赠内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