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bié

朝代:唐作者:韦庄浏览量:2
qíng
yān
liǔ
sān
sān
nuò
qíng
jiǔ
bàn
hān
gèng
biān
yún
wài
zhǐ
duàn
cháng
chūn
zài
jiāng
nán

译文

春光明艳,晴空上飘浮着一层淡淡的烟云,在柳枝披拂的大道口,正举行着一场送别的酒宴,无奈分别在即,愁肠百结,这酒也喝得不畅快。离人举起华贵的马鞭指向他此行将往的远方—江南,江南春色愈美,愈令人肝肠寸断。

逐句剖析

"晴烟漠漠柳毶毶":春光明艳,晴空上飘浮着一层淡淡的烟云,在柳枝披拂的大道口,正举行着一场送别的酒宴,

# 晴烟漠漠柳毶毶:前两句说,淡淡的晴烟,青青的杨柳,风和日丽,是一片美好的景象。此时就要分别了,但告别酒才刚喝一半,还没有喝够呢!毶毶:一作毵毵。一作“鬖(sān)鬖”。柳叶枝条下垂貌。

"不那离情酒半酣":无奈分别在即,愁肠百结,这酒也喝得不畅快。

# 不那离情酒半酣:为了排遣离情而饮酒到了半醉。不那,无可奈何的意思。不那:同“不奈”,即无奈。那,同奈。酣:正在兴头上。

"更把玉鞭云外指":离人举起华贵的马鞭指向他此行将往的远方—江南,

# 更把玉鞭云外指:后两句说,在临别之时,送行者用马鞭指着行人将要去的江南;江南的春天来得更早,春色更加动人,所以,也就更容易触动彼此的离情愁绪。玉鞭:马鞭。云外:天外。

"断肠春色在江南":江南春色愈美,愈令人肝肠寸断。

# 断肠:指因离愁而断肠。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古别离》出自唐代诗人韦庄之手,是一首七言绝句。开篇一二句聚焦当下,生动展现了恋人或亲友离别瞬间的场景,将不舍之情初现笔端。紧接着的三四句笔触一转,开启想象之门,细腻描绘出离别后面对江南春景时的心境。整首诗巧用借景抒情的常见手法,选取了江南那些明丽优美的景致,本应赏心悦目,却反过来映衬出浓重的离愁别绪,且在色彩运用上极为讲究,画面色调明快又和谐统一,以乐景衬哀情,倍增其哀,令人对诗中的离别之苦感受颇深。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末五代诗人,花间派重要词人

韦庄(836?~910),唐末至五代前蜀诗人、词人。字端己,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武后时宰相韦待价之后、诗人韦应物四世孙。乾宁进士,后又在朝任左、右补阙等职。后期为仕蜀时期,官至吏部侍郎兼平章事。韦庄是花间派中成就较高的词人,与温庭筠并称“温韦”。其词多写闺情离愁和游乐生活,注重于作者感情的抒发,善用清新流畅的白描笔调,表达真挚深沉的感情。诗多忧时伤乱之作,以近体诗见长,清词丽句,情致婉曲。其长篇叙事诗《秦妇吟》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乐府三绝”。另有代表词作《菩萨蛮》《浣溪沙》。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送别诗。描绘了送别情景及想象中离别后的江南春景,借鲜明色调、和谐音节,以景衬愁,用春日美景反衬离愁,展现对友人的不舍,极具感染力。

2. 写作手法

反衬:以乐景衬哀情,首句“晴烟漠漠柳毵毵”描绘出一幅春和景明的画面,晴日里烟雾迷蒙,垂柳轻柔细密,展现出春日的生机勃勃与柔美。诗人如实勾勒这浓丽春景,未着一笔哀愁,却于美好中暗暗透露出离别的伤感,以乐景反衬即将与挚友分别的难堪,为全诗奠定哀情基调。“断肠春色在江南”,想象友人此去江南,春色更浓,本是令人愉悦向往之地,此刻却成了触发断肠愁绪的源头,再次用江南的绝美春色强化离情,将哀愁渲染得更为浓烈。对比:“不那离情酒半酣”,将眼前的明媚春光与内心因离别而产生的浓重愁绪作对比,春色越浓,离情越显沉重,二者相互映衬,强烈的反差使情感表达更具冲击力。

3. 分段赏析

首句描绘出一幅春日盛景,晴烟轻淡、杨柳轻柔摇曳,阳光明媚、微风和煦,尽显自然之美。作者并未因挚友离别而将春天描摹得黯淡无光,如实勾勒春景浓丽之态,还特意渲染杨柳风姿,于美好春光中悄然流露出此时分别的惆怅与不舍,不着痕迹地铺垫离情。继而笔锋一转,“不那离情酒半酣”一句打破先前的和美景象,形成鲜明反差,刹那间,满目春光仿佛都失了颜色,春色越浓,牵惹出的离情别绪愈发浓烈。“酒半酣”三字精妙绝伦,既勾勒出柳荫下摆酒饯行的离筵画面,又精准地展现出人物当下复杂的内心世界。酒未饮时,理智尚可勉强压抑情感;饮酒过量,情感又易失控;唯有半酣之际,面对离别那种无奈与伤感,才能被深刻感知,它对“不那”所蕴含的离情起到了强化作用。三、四两句将情感进一步升华。第三句中一个“更”字,引出送别时扬鞭指点的动作,配合一个“指”字,让画面瞬间鲜活起来;第四句“断肠春色在江南”,从空间上拓展,点明友人将去往江南,那里春色更早、更为迷人,可这春色带给行人的并非愉悦,而是更多因春而起的断肠离愁。至此,整首诗的诗意喷薄而出,动人心弦。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极具魅力,在视觉与听觉上皆给人以美的享受。从色调来看,晴烟的淡雅、杨柳的青葱相互映衬,色彩搭配鲜明而和谐,仿若为读者徐徐展开一幅设色山水,将道旁离筵别酒的场景装点得诗意满满。在音节方面,读来朗朗上口,谐美流畅,更添韵味。诗中情感表达含蓄内敛,浅淡却不失韵味,不会直白地袒露,只给人一种清新雅致之感。尤其是诗中人临别扬鞭指点的动作刻画,让整幅画面瞬间鲜活,如在眼前。品阅此诗,极易让人联想到宋元画家笔下那些风格相近的小品,二者无论是情致还是艺术格调,都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展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美。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晴烟漠漠柳毵毵·,韦端己送别诗多佳,经诸家选者不载。

明杨慎《升庵诗话》

# 高廷礼曰:晚唐绝句兴象不同,而声律亦未远。如韦庄《离别》诸篇,尚有盛唐余韵。

明凌宏宪《唐诗广选》

# 李云:结有馀恨。

不详《增订评注唐诗正声》

# 扬慎曰:妙品。周珽曰:古色古貌,杂诸王、李,何辨。后二句正是第二句意。与陆鲁望《有别》后联语意相同:陆以留别者言,居人登楼所望,有不堪增愁处;韦以送别者言,行人玉鞭所指,有不胜断肠处。

明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 读此益知王昌龄“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倒叙之妙。常建云“即令江北还如此,愁杀江南离别情”,与此同意,此作较饶风韵。

清黄生《唐诗摘钞》

# 觉字字有情有味,得盛唐馀韵。

不详《唐人万首绝句选评》

# 写文艺作品的人,大抵都懂得一种环境衬托的手法:同样是一庭花月;在欢乐的时候,它们似乎要为人起舞;而当悲愁之际,它们又好象替人垂泪了。韦庄这首《古离别》,跳出了这种常见的比拟,用优美动人的景色来反衬离愁别绪,却又获得和谐统一的效果。

不详《唐诗鉴赏辞典》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杜牧《洛阳秋夕》

下一篇:唐·李煜《捣练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