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huán
jiāng
xiàn

朝代:宋作者:刘过浏览量:1
cǎo
shù
lián
táng
àn
rén
jiā
bàn
zhōu
nuǎn
hán
xún
jiǔ
jué
lǎn
shī
xiū
jìng
nián
nián
mèng
láo
shēng
chù
chù
chóu
tiān
juàn
xíng
míng
yòu
zhōu

译文

江边的草地和树林连成一片,一直延伸到池塘边,居民区有一半建在长满橘树的沙洲上。冷了热了就去找酒喝,用酒驱散身体的寒意或暑气,懒得动笔就干脆不写诗了。一年到头总被困境困扰,连做梦都逃不开现实的挫折,奔波劳碌的日子里,走到哪儿都甩不脱忧愁。我这个漂泊天涯的旅人早已厌倦远行,身心俱疲,可明天又要动身前往苏州。

逐句剖析

"草树连塘岸":江边的草地和树林连成一片,一直延伸到池塘边,

"人家半橘洲":居民区有一半建在长满橘树的沙洲上。

"暖寒寻酒去":冷了热了就去找酒喝,用酒驱散身体的寒意或暑气,

"觉懒罢诗休":懒得动笔就干脆不写诗了。

"逆境年年梦":一年到头总被困境困扰,连做梦都逃不开现实的挫折,

"劳生处处愁":奔波劳碌的日子里,走到哪儿都甩不脱忧愁。

"天涯倦行客":我这个漂泊天涯的旅人早已厌倦远行,身心俱疲,

"明日又苏州":可明天又要动身前往苏州。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泊船吴江县》是南宋诗人刘过写下的一首记录旅途心境的五言律诗,收在他的诗集《龙洲道人诗集》里。诗中用“草树连塘岸”“人家半橘洲”的句子,画出了江南水乡草木环绕、屋舍散布的鲜活画面;又以“暖寒寻酒去,觉懒罢诗休”的日常细节,透露出漂泊途中为寻片刻慰藉而奔波,却终因疲惫连诗兴都提不起的困顿。最末“天涯倦行客,明日又苏州”两句,更直接倒出了天涯漂泊的倦怠——明明已厌倦了这种辗转,可明日还得继续往苏州去。结合刘过四次科举未中、终身以布衣身份浪迹的经历,更能体会诗中沉郁的底色。此诗带着南宋江湖诗派特有的苍凉感。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词人、诗人

刘过(1154~1206),南宋词人、诗人。字改之,号龙洲道人,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人。终身未入仕,流落江湖间,曾从辛弃疾游,晚年寓居昆山。刘过与刘仙伦合称为“庐陵二刘”。今存其词八十多首,多感时论事、抒写平生豪气之作。其诗作多悲壮感慨。代表作品有《沁园春·御阅还上郭殿帅》《沁园春·张路分秋阅》《登多景楼》等。著有《龙洲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泊船吴江县》这首诗是刘过在漫游江浙之时创作的。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羁旅诗。通过描写吴江塘岸草木、橘洲人家等景物,以及诗人寻酒、罢诗、愁绪等生活片段,表达了漂泊在外的疲惫与对未来行程的无奈之情。

2. 写作手法

白描:诗中“草树连塘岸,人家半橘洲”用白描手法,仅用“草树”“塘岸”“橘洲”等简笔勾勒出江边静谧的田园风光。语言平实质朴,却让读者仿佛看到一片绿意蔓延至水边,橘树点缀沙洲的景象。更加直观呈现自然之美,同时暗含诗人漂泊中对片刻安宁的向往。

3. 分段赏析

首联“草树连塘岸,人家半橘洲”以静谧之景反衬内心波澜。诗人笔下的吴江县,草树相连环绕塘岸,橘洲之畔散落着半隐半现的人家,勾勒出一幅清润的江南水乡图。这般“乐景”并非单纯写景,而是以平和的画面为底色,暗藏诗人内心的不平静,形成“以乐景写哀情”的张力,未直言愁,愁绪已浸透景中。颔联“暖寒寻酒去,觉懒罢诗休”通过矛盾行为揭示心理困境。天气忽暖忽寒间,诗人试图寻酒消愁,却在途中忽然觉得慵懒,连作诗遣怀的兴致也消散了。“寻酒”是主动排遣,“罢诗”是无力的放弃,这种矛盾恰如愁绪的反复拉扯——想借外物消解,却连“消解”的力气都提不起,更显愁浓难遣。颈联“逆境年年梦,劳生处处愁”将个人挫折升华为群体命运。“年年”写逆境的漫长循环,“处处”道愁绪的无处不在,诗人的愁不再局限于一时一地,而是宋代文人群体共有的漂泊之苦、生计之累。时空交织的双重压迫下,“愁”从个体情绪沉淀为生命底色,更添沉重与苍凉。尾联“天涯倦行客,明日又苏州”以平静行程收束,暗含对无常的消极接纳。“倦”字道尽漂泊的疲惫,“又”字藏着命运的无奈:刚在吴江县感慨愁绪,转眼又要踏上新的旅程,没有终点,只有无尽的辗转。看似平淡的预告,实则是对“劳生”常态的无声叹息,将前面积蓄的愁情推向更深远的怅惘。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刘过《上范秘监》

下一篇:宋·刘过《游郭希吕石洞二十咏·飞雪》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