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树连塘岸":江边的草地和树林连成一片,一直延伸到池塘边,
"人家半橘洲":居民区有一半建在长满橘树的沙洲上。
"暖寒寻酒去":冷了热了就去找酒喝,用酒驱散身体的寒意或暑气,
"觉懒罢诗休":懒得动笔就干脆不写诗了。
"逆境年年梦":一年到头总被困境困扰,连做梦都逃不开现实的挫折,
"劳生处处愁":奔波劳碌的日子里,走到哪儿都甩不脱忧愁。
"天涯倦行客":我这个漂泊天涯的旅人早已厌倦远行,身心俱疲,
"明日又苏州":可明天又要动身前往苏州。
南宋词人、诗人
刘过(1154~1206),南宋词人、诗人。字改之,号龙洲道人,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人。终身未入仕,流落江湖间,曾从辛弃疾游,晚年寓居昆山。刘过与刘仙伦合称为“庐陵二刘”。今存其词八十多首,多感时论事、抒写平生豪气之作。其诗作多悲壮感慨。代表作品有《沁园春·御阅还上郭殿帅》《沁园春·张路分秋阅》《登多景楼》等。著有《龙洲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羁旅诗。通过描写吴江塘岸草木、橘洲人家等景物,以及诗人寻酒、罢诗、愁绪等生活片段,表达了漂泊在外的疲惫与对未来行程的无奈之情。
2. 写作手法
白描:诗中“草树连塘岸,人家半橘洲”用白描手法,仅用“草树”“塘岸”“橘洲”等简笔勾勒出江边静谧的田园风光。语言平实质朴,却让读者仿佛看到一片绿意蔓延至水边,橘树点缀沙洲的景象。更加直观呈现自然之美,同时暗含诗人漂泊中对片刻安宁的向往。
3. 分段赏析
首联“草树连塘岸,人家半橘洲”以静谧之景反衬内心波澜。诗人笔下的吴江县,草树相连环绕塘岸,橘洲之畔散落着半隐半现的人家,勾勒出一幅清润的江南水乡图。这般“乐景”并非单纯写景,而是以平和的画面为底色,暗藏诗人内心的不平静,形成“以乐景写哀情”的张力,未直言愁,愁绪已浸透景中。颔联“暖寒寻酒去,觉懒罢诗休”通过矛盾行为揭示心理困境。天气忽暖忽寒间,诗人试图寻酒消愁,却在途中忽然觉得慵懒,连作诗遣怀的兴致也消散了。“寻酒”是主动排遣,“罢诗”是无力的放弃,这种矛盾恰如愁绪的反复拉扯——想借外物消解,却连“消解”的力气都提不起,更显愁浓难遣。颈联“逆境年年梦,劳生处处愁”将个人挫折升华为群体命运。“年年”写逆境的漫长循环,“处处”道愁绪的无处不在,诗人的愁不再局限于一时一地,而是宋代文人群体共有的漂泊之苦、生计之累。时空交织的双重压迫下,“愁”从个体情绪沉淀为生命底色,更添沉重与苍凉。尾联“天涯倦行客,明日又苏州”以平静行程收束,暗含对无常的消极接纳。“倦”字道尽漂泊的疲惫,“又”字藏着命运的无奈:刚在吴江县感慨愁绪,转眼又要踏上新的旅程,没有终点,只有无尽的辗转。看似平淡的预告,实则是对“劳生”常态的无声叹息,将前面积蓄的愁情推向更深远的怅惘。
上一篇:宋·刘过《上范秘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