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铗西来路":我像那个不得志的冯谖一样弹铗而歌,一路西来。
# 弹铗:《战国策·齐策》载,冯谖客在孟尝君家做客,没有得到孟的重视,于是弹着铗歌《归来》。铗:剑。
"记匆匆、":行色匆匆地、
"经行十日":走了十天,
"几番风雨":一路上几番风雨,坎坷难行。
"梦里寻秋秋不见":梦中寻找秋天却不见它的踪迹,
"秋在平芜远树":不想秋天已经来到了这平芜远树上了。
# 芜:荒废、杂乱。
"雁信落、":秋日南飞的大雁起起落落、
# 雁信:雁儿传信。
"家山何处":而我的家园山河又在哪里呢。
"万里西风吹客鬓":西风万里,将我这个羁客的双鬓染上了霜色,
"把菱花、":对着镜子、
# 菱花:镜子。,把:拿。
"自笑人如许":我看着镜中自己憔悴的容颜苦笑,
"留不住":留不住时光,
"少年去":青春时光终究还是逝去了。
"男儿事业无凭据":而我这个壮志男儿却依然功业未成。
"记当年、":想当年、
"悲歌击楫":自己也曾像祖逖一样悲歌击楫,
# 悲歌击楫:《晋书·祖逖传》载,逖统兵北伐,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日:“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一说是击筑悲歌。击筑悲歌:《史记·刺客列传》载,荆轲刺秦王前,高渐离击筑,荆轲悲歌。
"酒酣箕踞":立誓收复中原,酒酣箕踞,悲愤世事。
# 箕踞:膝头屈起的一种坐法,形状如箕,表示倨傲。
"腰下光茫三尺剑":我腰间别着三尺寒光闪耀的宝剑,
"时解挑灯夜语":时不时地在夜里挑灯细看,
"谁更识、":有谁能够理解呢、
# 更:怎能。
"此时情绪":那时候的心情。
"唤起杜陵风月手":又我想要呼唤出那个善写风雨的杜少陵,
# 风月手:此指写诗的能手。,杜陵:地名,今陕西西安市东南,杜甫曾在此居住。
"写江东渭北相思句":让他为我写下对江东渭北的相思。
# 相思句:指杜甫《春日怀李白》诗句:“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歌此恨":我将高唱此歌,以解此恨,
"慰羁旅":安慰我天涯羁旅的忧思。
# 羁旅:客居异乡。
南宋词人、诗人
刘过(1154~1206),南宋词人、诗人。字改之,号龙洲道人,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人。终身未入仕,流落江湖间,曾从辛弃疾游,晚年寓居昆山。刘过与刘仙伦合称为“庐陵二刘”。今存其词八十多首,多感时论事、抒写平生豪气之作。其诗作多悲壮感慨。代表作品有《沁园春·御阅还上郭殿帅》《沁园春·张路分秋阅》《登多景楼》等。著有《龙洲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也是一首羁旅怀乡兼言志题材的作品。描绘了词人西行途中的风雨兼程、梦中寻秋等情景,表达了羁旅漂泊之苦、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壮志未酬、无人理解的苦闷。借旅途经历、往昔回忆等景象,写出了词人的漂泊之愁、思乡之情与壮志难酬之恨。
2. 写作手法
用典:“弹铗西来路”出自《战国策・齐策》。冯谖在孟尝君家做门客,起初未受重视,待遇不佳。于是他弹着剑(铗即剑)唱歌,先后以“长铗归来乎!食无鱼”“长铗归来乎!出无车”“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表达自己对生活待遇的不满。后来孟尝君满足了他的要求,冯谖也为孟尝君出谋划策,大展才能。词人刘过以“弹铗西来路”自比冯谖,暗示自己像冯谖一样,虽有才能却未得到重用。“西来路”点明自己西行的路途,结合“弹铗”典故,委婉地传达出自己在仕途上不被重视、怀才不遇的处境,为全词奠定了壮志未酬的情感基调。情景交融:“梦里寻秋秋不见,秋在平芜远树”等句,将对秋景的寻觅与思乡之情相融合;下片追忆往昔与现实对比,借景与事抒发壮志未酬的感慨,情景相生。
3. 分段赏析
词的上片开篇四句,径直描绘了西行途中的境况。词人借用“弹铗”典故,诉说自己如冯谖般浪迹江湖、寄人篱下,却未获主人看重,由此心生怨愤。带着这般愁苦,历经艰辛西来,尽显处境的凄凉,也勾起了他对家乡的思念。“梦里寻秋”四句承接“西来路”,讲他在外漂泊,梦中都念着家乡,寻觅家乡秋色,却始终未见,醒来只看到异乡平芜远渚的秋景。想见家乡之景而不得,见到的却非心中所想,这种矛盾,将他的思乡之情渲染得愈发浓烈,不禁发出“家山何处”的悲叹,流露出对漂泊生活的极度苦闷。“万里西风”两句直接刻画漂泊的悲凉。在萧瑟西风中奔走,容颜憔悴,“自笑”是对这种无奈生活的自嘲与厌弃。他并非甘愿如此,实则是因朝廷不纳其抗金之策,愤而离乡,虽未明言,却委婉透露出对国事的关切。下片词人从当下的困厄处境出发,抒发壮志难酬的愤懑。换头三句忆起当年力主抗金北伐时的豪迈气概,令人赞叹。“男儿事业无凭据”,在他心中,男儿应成就一番大业。他以祖逖自比,表明曾有恢复中原的决心与行动。然而如今,虽报国之心未改,腰悬宝剑,常于灯下自语,却依旧不被重用。岁月流逝,人老境困,漂泊无依,无法再赴前线抗金,只能对灯垂泪。眼前的落寞与当年“悲歌击楫”的豪情形成鲜明反差,悲愤之情难以排遣。结尾四句,他以李白自比,渴望能有杜甫般的知音,理解他的心境,用诗歌抒发其思乡之愁与壮志未酬之恨,慰藉他漂泊异乡的孤寂之心,从这期望中可窥见他长期漂泊所积郁的深深怨恨。
4. 作品点评
此词语言质朴浅近,如话家常,所用典故亦清晰易懂。全篇一气呵成,词人毫无保留地直抒胸臆,将西行途中的所感所悟尽情倾诉。字里行间,跳动着一颗漂泊异乡之人的拳拳之心,其羁旅之愁、壮志之慨,皆真切可感。
# 这首词由首至尾,径直抒情,倾吐出词人“西来”路上的感受。从煞尾看,词很像是写给一位朋友,倾吐自己郁郁衷怀的。其次,此词数用典故,但都能恰到好处:“弹铗西来路”,像随手拾取,却包容了那么丰厚的内容,非复叙事,直是抒情了。用“击筑悲歌”、“酒酣箕踞”写豪情与友谊,风貌毕现。后用杜甫诗句抒发羁旅况味,也情思隽永,妥帖自然,切合此刻自身的情怀。
原暨南大学中文系教授艾治平《宋词鉴赏辞典》
上一篇:宋·刘过《喜雨》
下一篇:宋·刘过《六州歌头·镇长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