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袖扶来聊促膝":身着红袖的人扶着我姑且促膝而坐,
"龙团共破春温":一同碾破龙团茶感受春日的温煦。
"高标终是绝尘氛":高尚的品格终究是超脱世俗尘杂的。
"两箱留烛影":两排书箱留存着烛火的影子,
"一水试云痕":一汪春水映照着云絮的痕迹。
"饮罢清风生两腋":饮完茶后只觉两腋生风,
"余香齿颊犹存":茶香仍在齿颊间留存。
"离情凄咽更休论":离别的伤感哽咽难言,还是不再谈论。
"银鞍和月载":银鞍马载着人,伴着月光
"金碾为谁分":金碾又该为谁碾茶分茗。
南宋词人、诗人
刘过(1154~1206),南宋词人、诗人。字改之,号龙洲道人,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人。终身未入仕,流落江湖间,曾从辛弃疾游,晚年寓居昆山。刘过与刘仙伦合称为“庐陵二刘”。今存其词八十多首,多感时论事、抒写平生豪气之作。其诗作多悲壮感慨。代表作品有《沁园春·御阅还上郭殿帅》《沁园春·张路分秋阅》《登多景楼》等。著有《龙洲集》。
1. 分段赏析
“红袖扶来聊促膝,龙团共破春温”:词开篇描绘出一幅温馨且雅致的场景。身着红袖的侍女搀扶着,主客得以促膝而坐,一同碾破珍贵的龙团茶,在这过程中,好似也将春日的温煦气息融入其中。“促膝”二字,体现出主客之间关系的亲密,而“龙团共破”既点明了此次聚会的核心活动——品茶,又暗示了所品之茶的珍贵,龙团茶在宋代是极为名贵的贡茶,破茶之举,为下文对茶的品赏铺垫。“高标终是绝尘氛”:此句转而从茶的品质升华到一种精神层面的赞美。这里的“高标”既指茶本身品质超凡脱俗,也暗喻着品茶之人的高尚品格。“绝尘氛”表明无论是茶还是人,都具有超脱世俗尘杂的特质,远离了尘世的喧嚣与纷扰,尽显一种清新高洁的格调,让读者感受到一种精神上的净化与升华。“两箱留烛影,一水试云痕”:诗人将笔触拉回到品茶的环境细节。“两箱留烛影”,可能是室内摆放的两箱书籍在烛光映照下,留下朦胧的影子,营造出静谧、文雅的氛围;“一水试云痕”则描绘了在烹茶过程中,清澈的茶汤中茶叶舒展,仿佛水中有云痕飘动。这两句诗细腻入微地展现了品茶时的雅致情境,一静一动,通过对光影和茶汤的描写,使读者如临其境,沉浸在这充满诗意的品茶氛围里。“饮罢清风生两腋,馀香齿颊犹存”:这两句生动地描绘了品茶后的美妙感受。“清风生两腋”,形象地写出品完茶后身心畅快的感觉,仿佛有清风在两腋间徐徐拂过,带来一种飘飘欲仙的惬意,这是茶给人身体上的奇妙触动;“馀香齿颊犹存”进一步强调茶香的持久,即使茶已饮完,口中仍留存着淡淡的茶香,余韵悠长,让人回味无穷,体现出茶的品质上乘,给人带来的美好体验不仅在当下,更在之后的回味中。“离情凄咽更休论。银鞍和月载,金碾为谁分”:词的最后几句情感陡然一转,从品茶的愉悦过渡到离别的伤感。“离情凄咽更休论”直白地说出离别之情令人悲痛哽咽,却又不想再多提及,那种深沉的不舍与无奈尽显。“银鞍和月载”描绘出离人骑着披着银鞍的马在月光下离去的画面,充满了孤寂与落寞;“金碾为谁分”则以问句结尾,金碾是碾茶的器具,此时诗人感慨,在友人离去后,这珍贵的金碾又该为谁来碾茶分茗呢,进一步强化了离别的惆怅,让人感受到这份友情的珍贵以及离别后的空虚与寂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