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别三年":自从分别以来已有三年,
"一日三秋":这三年中的每一天都如同过了三个秋天那般漫长,
"庶几见之":我是多么渴望能与你相见。
# 庶几:或许可以。
"念丹霞秋冷":想起在丹霞山的秋日里,天气清冷,
"风巾雾屦":我头戴风巾、脚穿雾霭笼罩的草鞋漫步山间,
# 风巾雾屦:指隐士装束。
"五湖春暖":还有那五湖的春天,暖意融融,
"雨笠烟蓑":我身披蓑衣、头戴斗笠悠然泛舟水上。
# 雨笠烟蓑:渔翁打扮。
"山水光中":在这迷人的山水风光之中,
"要人携手":多么希望有你携手相伴,
# 要:邀。
"独欠金华俞紫芝":如今唯独缺少了来自金华的你,俞紫芝。
"谁知道":谁能想到,
"向酴醿香里":往昔我们曾在酴醿花飘香的美好时刻,
# 酴醿:酒名。
"杯酒同持":一同举杯畅饮。
"油然川泳云飞":我的心情如同山川自在游动、白云悠悠飞翔般畅快。
# 油然:盛兴的样子。
"但口不能言心自知":可内心的情思虽然满溢,却难以用言语表达,唯有自己知晓。
"便狂敲铜斗":回想起过去相聚时,我兴奋地敲击铜斗,
"我歌君和":我高歌你应和,
"醉拈如意":喝醉后手持如意,
"我舞君随":我起舞你跟随。
"风韵如君":你的风姿神韵这般出众,
"岂堪言别":实在不该与你分别,
"别后如之何勿思":分别之后我又怎能不想念你呢。
"须金玉":只盼下次相逢一定要珍贵无比,
"再相逢莫负":千万不要辜负了,
"芷约兰期":我们如同芷兰般美好的约定。
# 芷约兰期:美好的期约。
南宋词人、诗人
刘过(1154~1206),南宋词人、诗人。字改之,号龙洲道人,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人。终身未入仕,流落江湖间,曾从辛弃疾游,晚年寓居昆山。刘过与刘仙伦合称为“庐陵二刘”。今存其词八十多首,多感时论事、抒写平生豪气之作。其诗作多悲壮感慨。代表作品有《沁园春·御阅还上郭殿帅》《沁园春·张路分秋阅》《登多景楼》等。著有《龙洲集》。
1. 分段赏析
上片:“一别三年,一日三秋,庶几见之”,开篇直抒胸臆,连用两个时间对比,强调与友人分别之久以及思念之切,“庶几见之”更是将渴望相见的心情表露无遗,短短几句便抓住读者的心弦,让人体会到词人对友人深深的眷恋。“念丹霞秋冷,风巾雾屦,五湖春暖,雨笠烟蓑”,词人回忆往昔与友人同游的场景,从秋至春,无论是秋凉时的丹霞山间,头戴风巾、脚蹬雾屦漫步其中,还是春暖时五湖之上,身披雨笠烟蓑悠然泛舟,画面感十足,借不同季节、不同景致下的同行,展现出二人情谊的深厚以及相处的惬意,为后文的思念蓄势。“山水光中,要人携手,独欠金华俞紫芝”,回归当下,面对眼前的山水美景,词人深感身边缺了友人携手共赏,一个“独”字将孤独感凸显,在强烈的对比中,思念之情愈发浓烈,将对友人的期盼融入山水风光之中。“谁知道,向酴醿香里,杯酒同持”,最后以问句引出回忆中曾在酴醿花香里一同举杯畅饮的美好时刻,在花香与美酒交织的温馨画面里,再次强调与友人共享欢乐的过往,使上片的情感达到一个小高潮,以景衬情,情景交融,尽显思念挚友的深情厚谊。下片:“油然川泳云飞。但口不能言心自知”,起笔营造出一种悠然自在、物我两忘的心境,仿佛词人正沉浸在如山川游动、白云飞翔般的畅快感觉之中,然而“但口不能言”又添一抹无奈,心中情思万千却难以言说,只能自知,这种矛盾心理为下文的情感抒发埋下伏笔。“便狂敲铜斗,我歌君和,醉拈如意,我舞君随”,回忆往昔相聚时的豪放与畅快,敲铜斗、歌且和、拈如意、舞且随,一系列动作描写生动展现出二人不拘小节、放浪形骸的欢聚场面,与此刻的孤独寂寥形成鲜明对照,愈发突出对昔日欢乐时光的怀念。“风韵如君,岂堪言别,别後如之何勿思”,词人夸赞友人风姿神韵俱佳,如此挚友,怎堪分别,分别后又怎能不思念,以反问语气强化思念的必然性,将思念之情推向更高潮,直白而又热烈。“须金玉,再相逢莫负,芷约兰期”,结尾处词人殷切期盼,希望下次相逢一定要珍惜,不要辜负彼此的约定,以“金玉”喻珍贵,用“芷约兰期”增添诗意与浪漫,既表达对未来重逢的坚定信念,又饱含对友情的珍视,使全词在希望与期待中收尾,余味无穷。
上一篇:宋·刘过《村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