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飘泊老江湖":一生漂泊,在江湖上年老了,
"今日别公归故庐":今天告别回故乡的老屋。
"此去怕无相见日":这次分别,怕再难有见面的日子,
"因风或有寄来书":或许托风捎信,偶尔能收到您的书信。
"云烟过眼时时变":眼前云烟飘过,景象时刻变换,
"草树惊秋夜夜疏":草木经秋,每夜都更稀疏凄凉。
"人物似公能几辈":像您这样的人,古往今来能有几辈,
"不知天下竟何如":不知这天下,究竟会怎样。
南宋诗人
戴复古(1167~1247?),南宋诗人。字式之,号石屏,台州黄岩(今属浙江台州市黄岩区)人。长期浪游江湖,一生不仕。戴复古曾向陆游学诗,也受晚唐诗影响,自比于贾岛、杜甫,对时政国事时有指摘,不限于自叹身世。其诗不囿于一格,各体皆佳,为世所称许。部分作品慨叹山河破碎,关心国计民生。其词亦豪迈疏放,追迹苏、辛。代表作品有《淮村兵后》《织妇叹》《刈麦行》等。著作今存《石屏集》《石屏词》。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送别诗。通过写云烟时时变幻、草树因秋而疏落的景象,结合诗人自身漂泊归乡的经历,表达了与友人惜别的不舍、此后难再相见的担忧,以及对友人这般出众人物难遇的深沉感慨。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颈联“云烟过眼时时变,草树惊秋夜夜疏”,通过云烟变幻、草木凋零的秋景,暗喻时光流逝与人生无常。诗人以自然之景的萧瑟,抒发了诗人与友人分别后的孤独凄凉,使离别之情更加浓厚。
3. 分段赏析
首联:“一生飘泊老江湖,今日别公归故庐。”这两句是全诗的开篇。“一生飘泊”概括诗人半生辗转的经历,“老江湖”点明已至暮年;“今日别公”写当下与友人分别,“归故庐”则点出归乡之愿。开篇用简练语言交代背景,奠定了沧桑沉郁的基调。颔联:“此去怕无相见日,因风或有寄来书。”此联聚焦离别后的牵挂。“怕无相见日”直抒担忧,此后恐难再见;“因风或有寄来书”又转而期待,盼风递书信。一“怕”一“或”,矛盾中写尽离别的不舍与对重逢的希冀,情感真挚动人。颈联:“云烟过眼时时变,草树惊秋夜夜疏。”由情入景,借自然变化暗喻世事。“云烟过眼”本指眼前云雾飘过,诗人却用“时时变”强调其易逝;“草树惊秋”写草木感知秋意,“夜夜疏”更显凋零之速。两组意象共同勾勒时光流逝、世事无常的画面,暗含对动荡时局的隐忧。尾联:“人物似公能几辈,不知天下竟何如。”笔锋从个人离别宕开,推向对时代的感慨。“人物似公能几辈”盛赞友人才德难得,感叹同类稀少;“不知天下竟何如”则以问句收束,流露出对家国命运的深切迷茫。此联将私人情感升华为家国之思,意境更显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