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ài
bié
chéng
shí
yùn
shǐ
使

朝代:宋作者:戴复古浏览量:1
shēng
piāo
lǎo
jiāng
jīn
bié
gōng
guī
xiāng
jiàn
yīn
fēng
huò
yǒu
lái
shū
yún
yān
guò
yǎn
shí
shí
biàn
cǎo
shù
jīng
qiū
shū
rén
gōng
néng
bèi
zhī
tiān
xià
jìng

译文

一生漂泊,在江湖上年老了,今天告别回故乡的老屋。这次分别,怕再难有见面的日子,或许托风捎信,偶尔能收到您的书信。眼前云烟飘过,景象时刻变换,草木经秋,每夜都更稀疏凄凉。像您这样的人,古往今来能有几辈,不知这天下,究竟会怎样。

逐句剖析

"一生飘泊老江湖":一生漂泊,在江湖上年老了,

"今日别公归故庐":今天告别回故乡的老屋。

"此去怕无相见日":这次分别,怕再难有见面的日子,

"因风或有寄来书":或许托风捎信,偶尔能收到您的书信。

"云烟过眼时时变":眼前云烟飘过,景象时刻变换,

"草树惊秋夜夜疏":草木经秋,每夜都更稀疏凄凉。

"人物似公能几辈":像您这样的人,古往今来能有几辈,

"不知天下竟何如":不知这天下,究竟会怎样。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再赋惜别呈李实夫运使》是南宋江湖诗派诗人戴复古有一首离别诗。诗的开头“一生飘泊老江湖”一下就带出沧桑感,后面用“云烟过眼”“草树惊秋”这些画面,把半辈子漂泊的酸辛和对转运使李实夫的不舍都揉进去了。最动人的是最后两句,他夸友人才华出众、世间难寻,又忍不住感慨“这天下到底会怎样”,既有对老朋友的欣赏,也藏着对南宋局势的担心。整首诗不单是说离别,将个人的命运与时代的变迁结合起来,读起来沉甸甸的,正是戴复古诗歌那种又深沉又苍凉的味道。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诗人

戴复古(1167~1247?),南宋诗人。字式之,号石屏,台州黄岩(今属浙江台州市黄岩区)人。长期浪游江湖,一生不仕。戴复古曾向陆游学诗,也受晚唐诗影响,自比于贾岛、杜甫,对时政国事时有指摘,不限于自叹身世。其诗不囿于一格,各体皆佳,为世所称许。部分作品慨叹山河破碎,关心国计民生。其词亦豪迈疏放,追迹苏、辛。代表作品有《淮村兵后》《织妇叹》《刈麦行》等。著作今存《石屏集》《石屏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首诗写于南宋江湖诗派风行之际,戴复古作为该流派的重要诗人,多年来辗转浪迹江湖。当他与转运使李实夫分别时写下此作。“今日别公归故庐”一句,透露出诗人即将结束漂泊、重返家乡的心境;“此去怕无相见日”更流露出对乱世里聚散难料的感伤,道尽人生无常的凄凉况味。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送别诗。通过写云烟时时变幻、草树因秋而疏落的景象,结合诗人自身漂泊归乡的经历,表达了与友人惜别的不舍、此后难再相见的担忧,以及对友人这般出众人物难遇的深沉感慨。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颈联“云烟过眼时时变,草树惊秋夜夜疏”,通过云烟变幻、草木凋零的秋景,暗喻时光流逝与人生无常。诗人以自然之景的萧瑟,抒发了诗人与友人分别后的孤独凄凉,使离别之情更加浓厚。

3. 分段赏析

首联:“一生飘泊老江湖,今日别公归故庐。”这两句是全诗的开篇。“一生飘泊”概括诗人半生辗转的经历,“老江湖”点明已至暮年;“今日别公”写当下与友人分别,“归故庐”则点出归乡之愿。开篇用简练语言交代背景,奠定了沧桑沉郁的基调。颔联:“此去怕无相见日,因风或有寄来书。”此联聚焦离别后的牵挂。“怕无相见日”直抒担忧,此后恐难再见;“因风或有寄来书”又转而期待,盼风递书信。一“怕”一“或”,矛盾中写尽离别的不舍与对重逢的希冀,情感真挚动人。颈联:“云烟过眼时时变,草树惊秋夜夜疏。”由情入景,借自然变化暗喻世事。“云烟过眼”本指眼前云雾飘过,诗人却用“时时变”强调其易逝;“草树惊秋”写草木感知秋意,“夜夜疏”更显凋零之速。两组意象共同勾勒时光流逝、世事无常的画面,暗含对动荡时局的隐忧。尾联:“人物似公能几辈,不知天下竟何如。”笔锋从个人离别宕开,推向对时代的感慨。“人物似公能几辈”盛赞友人才德难得,感叹同类稀少;“不知天下竟何如”则以问句收束,流露出对家国命运的深切迷茫。此联将私人情感升华为家国之思,意境更显深沉。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戴复古《同字子顺访茅庵道人凤凰麒麟不可见道人语也》

下一篇:宋·戴复古《家居复有江湖之兴》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