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tián
xiàn
xíng
lǎn
chéng
liú
jìng

朝代:宋作者:戴复古浏览量:1
yóu
huā
xiàn
xiāo
yáo
bǎi
fēng
guāng
zài
liǎng
qiáo
chū
sāng
yīn
jiū
shēn
chuān
穿
mài
xiù
zhì
chú
jiāo
qīng
shān
rèn
yún
lái
绿
shuǐ
duō
wèi
fēng
dòng
yáo
shàng
xià
xiāng
ān
zhǎng
guān
hǎo
tíng
xián
zuò
tīng
mín
yáo

译文

客居这如“花县”般秀美的地方自在逍遥,方圆百里的风光,都浓缩在两座桥的视野之间。桑树荫里,斑鸠啼叫,仿佛在传递喜悦,抽穗的麦田中,雏鸡穿行,姿态娇憨可爱。青青山峦任凭白云自由来去,碧绿河水常因微风泛起涟漪。官民上下和睦,多亏长官治理有方,我闲坐在野外亭中,静静聆听百姓的歌谣。

逐句剖析

"客游花县自逍遥":客居这如“花县”般秀美的地方自在逍遥,

"百里风光在两桥":方圆百里的风光,都浓缩在两座桥的视野之间。

"语出桑阴鸠妇喜":桑树荫里,斑鸠啼叫,仿佛在传递喜悦,

"身穿麦秀雉雏娇":抽穗的麦田中,雏鸡穿行,姿态娇憨可爱。

"青山一任云来去":青青山峦任凭白云自由来去,

"绿水多为风动摇":碧绿河水常因微风泛起涟漪。

"上下相安长官好":官民上下和睦,多亏长官治理有方,

"野亭闲坐听民谣":我闲坐在野外亭中,静静聆听百姓的歌谣。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古田县行览呈刘无竞》是南宋诗人戴复古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以客游视角切入,前两联聚焦田园细节,通过“桑阴鸠妇”“麦秀雉雏”等意象,勾勒出一幅生机盎然的乡村图景。后两联转向山水远景,“青山一任云来去,绿水多为风动摇”以动态笔触描绘云卷云舒、波光摇曳的意境,展现出诗人对自由无碍的自然之美的向往。尾联“上下相安长官好,野亭闲坐听民谣”收束于人文场景,既点明地方治理的和谐有序,又以“听民谣”的细节传递出政通人和的深层意涵。全诗以白描手法贯穿始终,语言质朴而意象鲜活,具有清新明快的艺术风格。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诗人

戴复古(1167~1247?),南宋诗人。字式之,号石屏,台州黄岩(今属浙江台州市黄岩区)人。长期浪游江湖,一生不仕。戴复古曾向陆游学诗,也受晚唐诗影响,自比于贾岛、杜甫,对时政国事时有指摘,不限于自叹身世。其诗不囿于一格,各体皆佳,为世所称许。部分作品慨叹山河破碎,关心国计民生。其词亦豪迈疏放,追迹苏、辛。代表作品有《淮村兵后》《织妇叹》《刈麦行》等。著作今存《石屏集》《石屏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客游花县自逍遥,百里风光在两桥”,点明诗人以客居身份游览古田县的闲适心境。“花县”化用晋代潘岳任河阳县令时遍植桃李的典故,既实写古田县繁花似锦的田园风貌,又暗喻地方长官治理有方,如潘岳般将治所营造成诗意之地。“自逍遥”三字奠定全诗基调,展现诗人超脱世俗的悠然心态。“百里风光在两桥”以“两桥”为视角焦点,将古田县的山水胜景浓缩于桥梁的空间意象中,既暗示县域内水陆交通的通达,又以“百里”二字拓展视野,形成“以小见大”的艺术张力。颔联“语出桑阴鸠妇喜,身穿麦秀雉雏娇”,聚焦田园微观场景,以拟人化手法赋予自然生命以情感色彩。“鸠妇喜”化用“鸣鸠呼妇”典故,传说鹁鸠雨天逐妻、晴日唤归,此处以“喜”字暗示天气晴明,桑树下鸠鸟啼鸣欢快,暗合农事顺遂的隐喻。“雉雏娇”则以稚鸡穿梭麦浪的活泼形态,勾勒出一幅生机盎然的乡村图景。“穿”字精准捕捉雏鸡灵动的动态,与“娇”字相映成趣,既展现自然野趣,又以“麦秀”(麦子抽穗)点明时令,暗含丰收在望的喜悦。两句对仗工整,“桑阴”与“麦秀”形成绿浪与金穗的色彩对比,“鸠妇”与“雉雏”则构成禽鸟的生态互动,共同营造出田园生活的和谐韵律。颈联“青山一任云来去,绿水多为风动摇”,转向宏观山水意象,以动态笔触描绘自然的自由无拘。“一任”二字赋予青山以超脱尘世的豁达姿态,云卷云舒皆随天意,暗合诗人对自由境界的向往。“多为”则将绿水的波光摇曳归因于风的吹拂,既符合物理规律,又以“动摇”二字打破静态画面,使山水充满生命活力。尾联“上下相安长官好,野亭闲坐听民谣”,收束于人文场景,点明全诗核心主题。“上下相安”化用儒家“政均”理念,强调官民和谐的治世理想,“长官好”三字直接赞美地方官员的治理成效,暗含诗人对“政简民安”的政治期许。“野亭闲坐”与首联“自逍遥”呼应,将个人闲适与社会安定融为一体,而“听民谣”的细节则进一步深化主题——通过倾听民间歌谣,既展现诗人对民生的关注,又以“民谣”的质朴无华象征百姓生活的安乐。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戴复古《懒不作书急口令寄朝士》

下一篇:宋·戴复古《峡山二首其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