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柳亭前送故人":在种满柳树的送别亭前,我送别了老朋友,
"平沙留得马蹄痕":在平坦的沙地上,深深留下了马匹奔跑的蹄印。
"云生渡北迷行路":北渡长江时,翻涌的云雾遮蔽了前方的道路,
"烟起江南认别村":回望江南,炊烟袅袅升起的地方,正是我们刚刚分别的村落。
"恨不与君同上道":多么遗憾不能与你结伴同行啊,
"归来无伴自开樽":送你走后,我只能一个人对着空酒杯饮酒。
"西楼独倚黄昏月":黄昏时分,我独自倚靠在西楼栏杆上,
"欲倩飞鸿寄断魂":多想托付南飞的大雁,把我的一片痴心捎给你。
南宋诗人
戴复古(1167~1247?),南宋诗人。字式之,号石屏,台州黄岩(今属浙江台州市黄岩区)人。长期浪游江湖,一生不仕。戴复古曾向陆游学诗,也受晚唐诗影响,自比于贾岛、杜甫,对时政国事时有指摘,不限于自叹身世。其诗不囿于一格,各体皆佳,为世所称许。部分作品慨叹山河破碎,关心国计民生。其词亦豪迈疏放,追迹苏、辛。代表作品有《淮村兵后》《织妇叹》《刈麦行》等。著作今存《石屏集》《石屏词》。
1. 分段赏析
首联“折柳亭前送故人,平沙留得马蹄痕。”两句以送别场景开篇,“折柳”暗含古人折柳赠别的传统意象,凸显离别之情。后句“平沙马蹄痕”以景结情,沙地蹄印既是友人离去的见证,又隐喻诗人目送友人远去后的怅惘,画面感与情感交织。颔联“云生渡北迷行路,烟起江南认别村。”通过“云生”“烟起”的动态描写,渲染出渡口与江南村落的朦胧景致。“迷”与“认”形成对比,既暗示前路未知的迷茫,又以炊烟袅袅的江南意象反衬离别之地的苍凉,空间层次感鲜明。颈联“恨不与君同上道,归来无伴自开樽。”直抒胸臆,“恨不”二字道尽未能同行的遗憾,“自开樽”则通过独饮动作,将孤寂之情推向高潮。前后句形成因果关联,情感递进自然,凸显诗人对友人的深切眷恋。尾联“西楼独倚黄昏月,欲倩飞鸿寄断魂。”以“西楼”“黄昏月”的典型意象构建萧瑟意境,“独倚”强化孤独感。末句借“飞鸿传书”的典故,将无形之“断魂”化为可托付的实体,情感表达含蓄而深沉,余韵悠长。
下一篇:宋·戴复古《读改元诏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