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ān

朝代:宋作者:戴复古浏览量:1
chéng
luán
jiàn
téng
kōng
shì
xún
zhēn
fǎng
访
gōng
huáng
duī
biān
xíng
yān
shēn
chù
wàng
xiān
zōng
yǎn
gāo
tiān
jìn
qiān
shān
shàng
shēn
gòng
yún
zhōng
jiǔ
dié
píng
fēng
sān
dié
shuǐ
gèng
shī
xíng
róng

译文

我试图寻找乘坐鸾鸟飞升而去的李腾空仙子,却未能如愿见到她,于是我尝试着去探寻真正的仙人遗迹和古老的宫殿。在堆积如山的黄叶中寻找着前行的道路,深入紫色的烟雾中,我眺望着那飘渺的仙人的踪迹。我的眼界开阔,仿佛已经接近了天际,身处千山之巅,而我的身体却与云雾一同栖息在深深的山谷之中。庐山那如同九叠屏风般层叠的山峰,以及那三叠飞瀑的水流,它们的壮丽景色,简直无法用言语来形容。

逐句剖析

"乘鸾不见李腾空":我试图寻找乘坐鸾鸟飞升而去的李腾空仙子,却未能如愿见到她,

"试与寻真访故宫":于是我尝试着去探寻真正的仙人遗迹和古老的宫殿。

"黄叶堆边觅行路":在堆积如山的黄叶中寻找着前行的道路,

"紫烟深处望仙踪":深入紫色的烟雾中,我眺望着那飘渺的仙人的踪迹。

"眼高天近千山上":我的眼界开阔,仿佛已经接近了天际,身处千山之巅,

"身共云栖一壑中":而我的身体却与云雾一同栖息在深深的山谷之中。

"九叠屏风三叠水":庐山那如同九叠屏风般层叠的山峰,以及那三叠飞瀑的水流,

"更无诗句可形容":它们的壮丽景色,简直无法用言语来形容。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庐山》是宋代诗人戴复古创作的七言律诗。此诗开篇以寻觅仙人李腾空的踪迹起笔,引出对庐山的探访。中间两联细致描绘庐山景色,在黄叶堆积处探寻路径,于紫烟深处遥望仙踪,诗人站在高山之上仿佛离天很近,又与云雾一同栖息在山谷之中。尾联以“更无诗句可形容”直抒胸臆。全诗通过对庐山独特景致的刻画,展现了庐山的清幽与神秘,表达了诗人对庐山奇景的由衷赞美,其质朴的语言与生动的描写,使庐山的形象跃然纸上,让读者能深切感受到诗人对庐山的喜爱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诗人

戴复古(1167~1247?),南宋诗人。字式之,号石屏,台州黄岩(今属浙江台州市黄岩区)人。长期浪游江湖,一生不仕。戴复古曾向陆游学诗,也受晚唐诗影响,自比于贾岛、杜甫,对时政国事时有指摘,不限于自叹身世。其诗不囿于一格,各体皆佳,为世所称许。部分作品慨叹山河破碎,关心国计民生。其词亦豪迈疏放,追迹苏、辛。代表作品有《淮村兵后》《织妇叹》《刈麦行》等。著作今存《石屏集》《石屏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乘鸾不见李腾空,试与寻真访故宫。”诗人以传说中的仙人李腾空为引子,表达了自己对仙境的向往和探寻的决心。李腾空是庐山的一位著名女道士,传说她乘鸾而去,成为仙人。诗人试图追随她的足迹,探访她曾经修炼过的古老宫殿。颔联:“黄叶堆边觅行路,紫烟深处望仙踪。”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在庐山中的探寻过程。黄叶堆积的小径,紫烟缭绕的深处,都是诗人寻找仙踪的线索。黄叶和紫烟的描绘,不仅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也寓意着时间的流逝和仙境的缥缈。颈联:“眼高天近千山上,身共云栖一壑中。”诗人身处庐山之巅,眼界开阔,仿佛与天相近;而身体却栖息在云间的山谷之中,与自然融为一体。这种身心合一的境界,既展现了诗人的豁达与超脱,也透露出一种淡泊。尾联:“九叠屏风三叠水,更无诗句可形容。”这两句是对庐山自然景观的赞美。九叠屏风般的山峰,三叠瀑布的水流,如此壮丽的景色,让诗人感到言语的苍白无力,无法完全形容其美。这里的“更无诗句可形容”并非真的说无法形容,而是强调庐山之美已经超越了言语所能表达的范畴。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戴复古《晚春》

下一篇:宋·戴复古《次韵胡公权》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