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望春风至":傍晚时分盼望着春风到来,
"还经闰月迟":却因闰月来得迟了些。
"梅花丈人行":梅花像德高望重的长者,
"柳色少年时":柳色正像年少的青春模样。
"爱酒常无伴":喜爱饮酒却常常无人相伴,
"吟诗近得师":最近吟诗作赋幸得名师指点。
"离骚变风雅":《离骚》传承变革了风雅传统,
"当效楚臣为":应当效仿楚国忠臣屈原的作为。
南宋诗人
戴复古(1167~1247?),南宋诗人。字式之,号石屏,台州黄岩(今属浙江台州市黄岩区)人。长期浪游江湖,一生不仕。戴复古曾向陆游学诗,也受晚唐诗影响,自比于贾岛、杜甫,对时政国事时有指摘,不限于自叹身世。其诗不囿于一格,各体皆佳,为世所称许。部分作品慨叹山河破碎,关心国计民生。其词亦豪迈疏放,追迹苏、辛。代表作品有《淮村兵后》《织妇叹》《刈麦行》等。著作今存《石屏集》《石屏词》。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咏怀诗。此诗以春日物候的变化为切入点,抒发了诗人对时光流转与人生际遇的感慨。
2. 写作手法
对比:颔联“梅花丈人行,柳色少年时”以梅花、柳色作比,将历经寒冬的梅花比作德高望重的长辈,显其苍劲沉稳;将初萌的柳色比作青春年少的模样,含其鲜嫩灵动。通过两种景物的对照,既勾勒出立春前后的物候特征,又暗含对时光流转中不同生命状态的感悟。象征:颔联“梅花丈人行,柳色少年时”中“梅花”象征着如长辈般沉稳坚韧的品格,历经残冬余寒仍坚守风骨;“柳色”象征着如少年般蓬勃鲜活的生机,带着春日新生的活力,通过花木的象征意义,暗含诗人对不同生命状态与品格的体悟。
3. 分段赏析
首联“夕望春风至,还经闰月迟”,紧扣“立春”题旨,写诗人傍晚眺望春风降临的情景。“夕望”点明时间与动作,流露出对春归的期盼;“还经闰月迟”则解释了春信姗姗的原因,因当年有闰月,节气自然延后。此联没有浓烈的情感宣泄,仅以平实笔触交代节候特点,却在“迟”字中暗含一丝等待的从容与对时序规律的体认。颔联“梅花丈人行,柳色少年时”,转向对早春景物的描绘,以贴切的比喻展现物候特征。“梅花丈人行”将历经严寒仍绽放的梅花比作德高望重的长者,既写出梅花傲霜的品格,也暗含对其沉稳坚韧的敬意;“柳色少年时”则以“少年”喻初生的柳色,新绿初萌,轻盈灵动,尽显春日的生机与活力。两句通过“老”与“少”的对比,既勾勒出早春花木的层次感,也暗含诗人对不同生命状态的观察,既有对历经沧桑者的尊崇,也有对新生力量的欣赏,写景中融入了朴素的生命感悟。颈联“爱酒常无伴,吟诗近得师”,由景入情,转向诗人的个人生活与精神世界。“爱酒常无伴”直抒孤寂之感,写日常饮酒却鲜有同游,透出几分独处的清冷;“吟诗近得师”则笔锋一转,写潜心作诗时,仿佛能从先贤的作品中获得教诲,与古人精神相通。“无伴”的孤寂与“得师”的形成对照,既真实展现了诗人的生活状态,也凸显了诗歌创作对其精神的慰藉,暗含对文学追求的执着。尾联“离骚变风雅,当效楚臣为”,将情感推向深化,明确抒发诗人的文学理想与人格追求。“离骚变风雅”点出《离骚》对《诗经》风雅传统的继承与革新,肯定了屈原以诗明志的创作精神;“当效楚臣为”则直抒胸臆,表明自己要效仿屈原,以诗歌承载忧思、坚守品格。此联将个人的吟诗之举与古典文学的精神传统相联结,既呼应了颈联的“得师”,又升华了诗意,展现出文人以文载道的自觉。
上一篇:宋·戴复古《秋日早行》
下一篇:宋·戴复古《晚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