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wàng
jiāng
nán
·
·
shí
píng
lǎo

朝代:宋作者:戴复古浏览量:1
shí
píng
lǎo
huǐ
zhù
shān
lín
zhù
dìng
shēng
zhī
yǒu
mìng
lǎo
lái
wàn
shì
xīn
qiǎo
yīn
pín
hǎo
guāng
yīn
dàn
yuàn
yǒu
tóu
shēng
bái
yōu
huáng
jīn
jiǔ
qiě
zhēn

译文

我这石屏老人啊,后悔没有一直住在山林之中。我这一生早已注定,深知命运的安排,人老了以后,对世间万事都不再上心,不再执着。花言巧语不如保持沉默啊。即便生活贫穷,也能找到快乐,可不要辜负了这美好的时光。只希望能够安稳地慢慢变老,头上生出白发,又何必担忧没有地方去寻觅黄金呢。遇到美酒的时候,就应当尽情地斟饮。

逐句剖析

"石屏老":我这石屏老人啊,

# 石屏:作者号。

"悔不住山林":后悔没有一直住在山林之中。

"注定一生知有命":我这一生早已注定,深知命运的安排,

"老来万事付无心":人老了以后,对世间万事都不再上心,不再执着。

"巧语不如喑":花言巧语不如保持沉默啊。

# 喑:哑。

"贫亦乐":即便生活贫穷,也能找到快乐,

"莫负好光阴":可不要辜负了这美好的时光。

"但愿有头生白发":只希望能够安稳地慢慢变老,头上生出白发,

"何忧无地觅黄金":又何必担忧没有地方去寻觅黄金呢。

"遇酒且须斟":遇到美酒的时候,就应当尽情地斟饮。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望江南·石屏老》是宋代词人戴复古创作的词。上片以“石屏老”自称,直言后悔未隐居山林,感慨命运既定,暮年对万事已无心关注,领悟到巧言不如沉默,流露出历经世事的无奈与超脱。下片则笔锋一转,表达出即便贫困也要珍惜光阴的乐观态度,认为只要能安稳老去,无需忧虑财富,遇到美酒便应尽情畅饮,尽显豁达洒脱的处世哲学。全词语言质朴,于平实之中蕴含深刻人生感悟,别具一番韵味。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诗人

戴复古(1167~1247?),南宋诗人。字式之,号石屏,台州黄岩(今属浙江台州市黄岩区)人。长期浪游江湖,一生不仕。戴复古曾向陆游学诗,也受晚唐诗影响,自比于贾岛、杜甫,对时政国事时有指摘,不限于自叹身世。其诗不囿于一格,各体皆佳,为世所称许。部分作品慨叹山河破碎,关心国计民生。其词亦豪迈疏放,追迹苏、辛。代表作品有《淮村兵后》《织妇叹》《刈麦行》等。著作今存《石屏集》《石屏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对比:上片中“田舍子”与“诗人”对比,词人本安于“田舍子”般清贫隐居,却因“诗人”之名自嘲作诗“无益费精神”,反差中展现懊恼与自负。下片“富”“贫”对比,物质“贫”与精神“富”并呈,凸显对贾岛、杜甫境遇同感,且含对自身诗词自信,还有贾岛、杜甫“瘦”“村”和西昆体对比,突出前者风格,否定后者华而不实。直抒胸臆:“悔不住山林”直白吐露懊悔未隐心情;“贫亦乐”直接表明安贫乐道态度;“何忧无地觅黄金”毫无保留展现对名利的超脱,这些语句不委婉含蓄,坦诚抒发内心情感。

2. 分段赏析

上片赏析:“石屏老,悔不住山林”,开篇词人以“石屏老”自称,仿若一位沧桑老者在回首往事时发出的喟叹,直白地道出内心懊悔未早早归隐山林的情绪,为全词定下基调。“注定一生知有命,老来万事付无心”,这两句既有对命运无常的无奈接受,又有一种历经沧桑后的豁达,人至暮年,看开诸事,不再执着,将一切归之于命运的安排,心态渐趋淡然。“巧语不如喑”更是神来之笔,在感慨人生境遇后,词人得出言语巧诈不如沉默不语的感悟,这既是对世俗纷扰的厌弃,又似在暗示自己看透世事后的内敛,与前面的悔意、淡然心境一脉相承,用词虽平实,却于简单中勾勒出一位暮年智者复杂且深沉的内心世界,充满人生哲理。下片赏析:“贫亦乐,莫负好光阴”,下片伊始笔锋一转,展现出别样的乐观豁达。即便生活贫寒,词人依然能发现生活的乐趣,劝勉自己莫虚度这大好时光,这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在困境中尤为难得。“但愿有头生白发,何忧无地觅黄金”,进一步强化了这种超脱,白发渐生意味着岁月流逝,但词人并不为此哀伤,反而认为不必为追逐财富而忧心,体现出对功名利禄的淡泊。“遇酒且须斟”作为收尾,将这份洒脱推向极致,有酒之时便尽情畅饮,享受当下,把人生的快意与随性展现得淋漓尽致,与上片的深沉感慨相互映衬,完整地塑造出一个在命运洪流中坚守本心、豁达洒脱的人物形象,给人以深深的触动与启迪。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戴复古《水陆寺》

下一篇:宋·戴复古《题赵庶可山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