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朝代:宋作者:戴复古浏览量:1
shào
líng
zuì
chūn
jiāng
zhǎng
wén
zhāng
wàn
zhàng
guāng
suí
zàng
píng
shēng
xīn
zhì
jūn
yáo
shùn
shàng
shí
rán
bào
wēi
shàng
gān
bēn
zǒu
zōng
dào
hán
zhuàng
cǎo
zhōng
biàn
jūn
chén
duān
zhū
jiàng
xiàng
gāo
yín
xīng
jiù
fēng
sàng
shǐ
shù
shí
piān
cái
zhuàng
dào
jīn
bǎi
nián
zhī
gōng
shàng
yàng
lín
shǒu
gāo
qiān
diāo
chán
huà
xiàng
shí
shēng
liǎng
chén
mǎng
lěi
yáng
jiāng
tóu
sān
chǐ
huāng
cǎo
fén
míng
yuè
guāng
tiān
rǎng

译文

啊,杜甫(少陵),醉卧在春潮上涨的江边。你的文章光芒万丈,不会随腐朽的尸骨一同埋葬。一生怀有稷、契般的辅政之志,愿助君主超越尧舜的功业。可叹时代未给予我机会,仍坚定怀抱高洁的志向。在战乱中奔波辗转,沿途饱受饥寒交迫之苦。在野草般混乱的世道中分辨忠奸,用笔墨揭露权臣的罪过。以比兴手法高声吟咏,竭力挽救衰败的诗坛风气。如同数十篇史书般厚重,才情何等雄壮。距今已过五百年,可知您的精神依然长存。麒麟守护着您的高冢,貂蝉也进入您的画像。逝世虽未太久,但声名与事迹已湮没于尘世。怎比得上耒阳江边那座三尺高的荒草坟冢,名声却如日月般照耀天地。

逐句剖析

"呜呼杜少陵":啊,杜甫(少陵),

"醉卧春江涨":醉卧在春潮上涨的江边。

"文章万丈光":你的文章光芒万丈,

"不随枯骨葬":不会随腐朽的尸骨一同埋葬。

"平生稷契心":一生怀有稷、契般的辅政之志,

"致君尧舜上":愿助君主超越尧舜的功业。

"时兮弗我与":可叹时代未给予我机会,

"屹然抱微尚":仍坚定怀抱高洁的志向。

"干戈奔走踪":在战乱中奔波辗转,

"道路饥寒状":沿途饱受饥寒交迫之苦。

"草中辨君臣":在野草般混乱的世道中分辨忠奸,

"笔端诛将相":用笔墨揭露权臣的罪过。

"高吟比兴体":以比兴手法高声吟咏,

"力救风雅丧":竭力挽救衰败的诗坛风气。

"如史数十篇":如同数十篇史书般厚重,

"才气一何壮":才情何等雄壮。

"到今五百年":距今已过五百年,

"知公尚无恙":可知您的精神依然长存。

"麒麟守高阡":麒麟守护着您的高冢,

"貂蝉入画像":貂蝉也进入您的画像。

"一死不几时":逝世虽未太久,

"声迹两尘莽":但声名与事迹已湮没于尘世。

"何如耒阳江头三尺荒草坟":怎比得上耒阳江边那座三尺高的荒草坟冢,

"名如日月光天壤":名声却如日月般照耀天地。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杜甫祠》是南宋诗人戴复古创作的一首古体诗。诗中前四句言杜甫虽已逝去,但文章千古流芳;中十二句接着叙述其生平抱负与艰难遭遇,赞扬他在诗歌创作上力救风雅,诗作如史,才华雄壮;最后八句通过将杜甫与一些生前显赫、死后却声名湮没的人对比,突出杜甫虽葬身荒草坟,却名耀天地。全诗表达了对杜甫的敬仰与缅怀,以质朴沉郁的语言,展现了杜甫不凡的一生和永恒的文学成就。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诗人

戴复古(1167~1247?),南宋诗人。字式之,号石屏,台州黄岩(今属浙江台州市黄岩区)人。长期浪游江湖,一生不仕。戴复古曾向陆游学诗,也受晚唐诗影响,自比于贾岛、杜甫,对时政国事时有指摘,不限于自叹身世。其诗不囿于一格,各体皆佳,为世所称许。部分作品慨叹山河破碎,关心国计民生。其词亦豪迈疏放,追迹苏、辛。代表作品有《淮村兵后》《织妇叹》《刈麦行》等。著作今存《石屏集》《石屏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四句“呜呼杜少陵,醉卧春江涨。文章万丈光,不随枯骨葬。”言杜甫虽已逝去,但文章千古流芳。“呜呼杜少陵,醉卧春江涨”两句点出吟咏对象。“呜呼”一词饱含感慨,仿佛诗人面对杜甫时的叹息,既含追怀之意,又带敬意。“醉卧春江涨”则以生动画面勾勒出杜甫的形象,既呼应其诗中常有的饮酒场景,又借春江涨水的阔大背景,暗示他虽处困顿却不失洒脱的气度。“文章万丈光,不随枯骨葬”两句赞扬杜甫的文学成就。“万丈光”用夸张手法表现杜甫文章的光芒四射,“不随枯骨葬”则强调其精神与文字不会因生命终结而消逝。中十二句“平生稷契心,致君尧舜上。时兮弗我与,屹然抱微尚。干戈奔走踪,道路饥寒状。草中辨君臣,笔端诛将相。高吟比兴体,力救风雅丧。如史数十篇,才气一何壮。”叙述杜甫生平抱负与艰难遭遇,赞扬他在诗歌创作上的才华雄壮。“稷契心”“致君尧舜上”写出他心怀天下、辅佐君主成就盛世的抱负;“时兮弗我与”点明时代不遇的无奈,但“屹然抱微尚”又显其坚守志向的品格。“干戈奔走”“道路饥寒”描绘他在战乱中颠沛流离、饱经困苦的境遇;“草中辨君臣,笔端诛将相”展现其在困境中仍能明辨是非,以笔墨为刃,谴责奸佞,展现他以文载道的担当。“高吟比兴体,力救风雅丧”赞扬他运用比兴手法创作,努力挽救日渐衰颓的风雅传统;“如史数十篇,才气一何壮”两句肯定杜甫诗的特点与气势。“如史数十篇”点出其诗“诗史”的特质,记录时代真实;“才气一何壮”以反问强化赞叹,突出其诗作中蕴含的磅礴才气。最后八句“到今五百年,知公尚无恙。麒麟守高阡,貂蝉入画像。一死不几时,声迹两尘莽。何如耒阳江头三尺荒草坟,名如日月光天壤。”通过对比突出杜甫的不朽声名。“到今五百年,知公尚无恙”强调时隔多年,人们依然铭记杜甫。随后提及那些有“麒麟守墓”“画像传世”的权贵,他们生前显赫,死后却“声迹两尘莽”,声名很快湮没。而“耒阳江头三尺荒草坟”的杜甫,却“名如日月光天壤”,两者对比鲜明,凸显杜甫虽葬身荒野,其名声却如日月般光照天地,进一步抒发对杜甫的敬仰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戴复古《所闻二首其一》

下一篇:宋·戴复古《所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