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huā

朝代:宋作者:曾巩浏览量:1
huā
qiū
kāi
zhǐ
zhǒng
yuǎn
suí
táo
méi
yóu
rén
yǒu
ài
dàn
líng
luò
shuǐ
kōng
yán
wēi
céng
céng
è
jiàn
zhī
jīn
wàn
wéi
cāng
tái
zhí
cóng
táo
lìng
ài
shàng
shǐ
yǒu
jiàn
xīn
yǎn
kāi
wèi
lián
qīng
xiāng
zhèng
qiān
gèng
cháng
pái
huái
dāng
xié
zhěn
jiù
huā
zuì
yǐn
sān
bǎi
bēi

译文

菊花在秋天绽放,只有一种风姿,志向高洁不与桃李争艳。世间有几人懂得欣赏它的孤傲淡泊,凋零后只零落荒野水畔与空寂岩角。层层叠叠的花瓣包裹着枝叶,金色花蕊如酒窝般簇拥着青苔。自从陶渊明推崇菊花的高洁,我才真正领悟它的精神境界。为怜惜它的清香与端正品格,想摘取又心生怜惜,徘徊不忍。不如带着琴瑟在花下醉倒,即便痛饮三百杯也绝不推辞。

逐句剖析

"菊花秋开只一种":菊花在秋天绽放,只有一种风姿,

"意远不随桃与梅":志向高洁不与桃李争艳。

"游人有几爱孤淡":世间有几人懂得欣赏它的孤傲淡泊,

"零落野水空岩隈":凋零后只零落荒野水畔与空寂岩角。

# 隈:山水等弯曲的地方。

"层层露萼间枝叶":层层叠叠的花瓣包裹着枝叶,

"金靥万个围苍苔":金色花蕊如酒窝般簇拥着青苔。

# 靥:酒窝儿。

"直从陶令酷爱尚":自从陶渊明推崇菊花的高洁,

# 陶令:晋陶潜,曾任彭泽令,以爱菊著称。

"始有我见心眼开":我才真正领悟它的精神境界。

# 心眼:心与眼。

"为怜清香与正色":为怜惜它的清香与端正品格,

"欲搴更惜常徘徊":想摘取又心生怜惜,徘徊不忍。

# 搴:拔。

"当携玉轸就花醉":不如带着琴瑟在花下醉倒,

# 玉轸:玉制的琴轸。轸,系弦的小柱。这里指代琴。

"一饮不辞三百杯":即便痛饮三百杯也绝不推辞。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菊花》是北宋文学家曾巩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通过对菊花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菊花高洁品质的赞美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感悟。前两句诗人开篇点明菊花在秋季独自开放,与其他花卉不同,展现了菊花的独特品质。第三、四句诗人描绘了菊花在野水和岩隈中零落开放的景象,表达了对菊花孤高淡泊品质的赞美。第五、六句通过对菊花花瓣和花蕊的描写,展现了菊花的美丽与高洁。第七、八句诗人提到陶渊明对菊花的喜爱,表达了自己对菊花的欣赏和赞美。第九、十句诗人表达了对菊花清香与正色的喜爱,以及对采摘菊花的犹豫。后两句诗人以饮酒赏花的方式,表达了对菊花的热爱和对生活的享受。诗风清新自然,语言简洁明快,富有哲理。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感悟和对生活的热爱。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曾巩(1019~1083),北宋文学家。字子固,建昌军南丰(今属江西)人,后居临川(今江西抚州市西)。世称南丰先生,南宋理宗时追谥文定。嘉祐进士,曾经奉召编校史馆书籍,官至中书舍人。曾巩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后世将其与欧阳修并称为“欧曾”。他的散文平易舒缓,长于叙事说理,讲究章法结构。其诗风古朴典雅,清新自然,较多使用赋的表现手法,比兴略少,也有一些诗反映社会现实。代表作品有《边将》《唐论》《李白诗集后序》《墨池记》《秋日感事示介甫》等。著有《元丰类稿》。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前两句:“菊花秋开只一种,意远不随桃与梅。”点明菊花在秋季独自开放,与桃、梅不同,暗示菊花的高洁与独立。第三、四句:“游人有几爱孤淡,零落野水空岩隈。”描绘了菊花在野外的孤独与清冷,只有少数人能欣赏它的淡雅。第五、六句:“层层露萼间枝叶,金靥万个围苍苔。”细致地描绘了菊花的形态,露水滋润的花瓣和金色的花蕊,展现了菊花的美丽。第七、八句:“直从陶令酷爱尚,始有我见心眼开。”表达了诗人对陶渊明的喜爱之情。陶渊明酷爱菊花,这种喜爱也影响了诗人,使他开始欣赏菊花的独特之美。第九、十句:“为怜清香与正色,欲搴更惜常徘徊。”诗人喜爱菊花的清香和正色,想要采摘却又不忍心,只能徘徊在菊花丛中,体现了诗人对菊花的珍视。后两句:“当携玉轸就花醉,一饮不辞三百杯。”诗人想象着带着美酒来到菊花丛中,尽情畅饮,表现了诗人对菊花的喜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曾巩《汉广亭》

下一篇:宋·曾巩《灵岩寺兼简重元长老二刘居士》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