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gāo
sōng

朝代:宋作者:曾巩浏览量:1
gāo
sōng
gāo
​​gān​​
yún
zhòng
lín
ān
dào
shāng
shāng
míng
hán
yǎn
yǎn
cuì
dào
tīng
xīn
shén
xǐng
yǎng
shì
jīng
mào
fēng
tiān
dòng
dǎo
tóng
jiàn
zhōng
píng
shàng
xià
zhú
liú
lǎo
tóng
qiáng
gēn
huái
quán
quán
qiū
sǎo
fèng
huáng
yǐn
zhòng
qín
yīn
dào
jūn
qiú
bǎi
cháng
zhù
xīng
zào
bān
jiàng
shì
yǒu
fāng
zhōng
rén
hào

译文

高大的松树高耸入云,其他的树木怎么能比得上它呢?溪水浩浩荡荡地流淌,发出清冷的声响,松树舒展地倚立着,如同翠绿的大旗。侧耳倾听溪声让人心神清醒,抬头仰望松树,眼睛都感到昏花。狂风暴雨中天地仿佛都在摇动,松树却连一片叶子也没有倾斜倒下。哪里会像山涧中的浮萍,随着积水上下漂浮。哪里会像墙角的槐树,槐树叶子在秋天凋零,轻易就被扫掉了。凤凰带领着众多禽鸟,这棵松树的浓荫可以覆盖广阔之地。如果您寻求高大的柱子,这棵松树高大得仿佛能接近星日。不管世上是否有能工巧匠赏识它,它正合山野之人的喜爱。

逐句剖析

"高松高干云":高大的松树高耸入云,

"众林安可到":其他的树木怎么能比得上它呢?

"汤汤鸣寒溪":溪水浩浩荡荡地流淌,发出清冷的声响,

"偃偃倚翠纛":松树舒展地倚立着,如同翠绿的大旗。

"侧听心神醒":侧耳倾听溪声让人心神清醒,

"仰视目睛眊":抬头仰望松树,眼睛都感到昏花。

"风雨天地动":狂风暴雨中天地仿佛都在摇动,

"一叶不欹倒":松树却连一片叶子也没有倾斜倒下。

"岂同涧中萍":哪里会像山涧中的浮萍,

"上下逐流潦":随着积水上下漂浮。

"岂同墙根槐":哪里会像墙角的槐树,

"卷卷秋可扫":槐树叶子在秋天凋零,轻易就被扫掉了。

"凤凰引众禽":凤凰带领着众多禽鸟,

"此木阴可焘":这棵松树的浓荫可以覆盖广阔之地。

"君求百常柱":如果您寻求高大的柱子,

"星日此可造":这棵松树高大得仿佛能接近星日。

"般匠世有无":不管世上是否有能工巧匠赏识它,

"方钟野人好":它正合山野之人的喜爱。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高松》是北宋曾巩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此诗以高松为核心意象,通过描绘高松高耸入云、傲然挺立的形象,展现了其与众不同的特质。诗中先将高松与普通的众木对比,突出其高大;又将其与涧中萍、墙根槐对比,凸显其坚韧和稳固。同时,以凤凰引众禽来衬托高松能为其他生物提供庇护,以可作百常柱说明其有成为栋梁之才的潜力。最后表达了高明的工匠或许难觅,但这棵松树正合自己心意的感慨。全诗借物喻人,托物言志,赞美了高松的高尚品格,也寄托了诗人自己的追求和价值观。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曾巩(1019~1083),北宋文学家。字子固,建昌军南丰(今属江西)人,后居临川(今江西抚州市西)。世称南丰先生,南宋理宗时追谥文定。嘉祐进士,曾经奉召编校史馆书籍,官至中书舍人。曾巩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后世将其与欧阳修并称为“欧曾”。他的散文平易舒缓,长于叙事说理,讲究章法结构。其诗风古朴典雅,清新自然,较多使用赋的表现手法,比兴略少,也有一些诗反映社会现实。代表作品有《边将》《唐论》《李白诗集后序》《墨池记》《秋日感事示介甫》等。著有《元丰类稿》。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高松高干云,众木安可到”,以直白的语言写高松高耸入云,其他树木难以企及。“干云”突出其高度,“众木”与之对比,开篇便定下对高松的赞美基调,展现其超凡的身姿。“汤汤鸣寒溪,偃偃倚翠纛”,转而描写高松的生长环境。“汤汤”摹写溪水流动的声音,“翠纛”以古代仪仗中的翠色大旗比喻松叶,既写出溪水的灵动,又借比喻凸显松叶的繁茂与挺拔,画面感十足,让高松依溪而立的形象更鲜明。“侧听心神醒,仰视目睛眊”,从人的感受落笔。侧耳听溪水声,心神清爽;抬头望高松,却因它过于高大而眼花。通过人的反应侧面烘托高松的高耸,将视觉与听觉结合,让读者更易体会高松的雄伟。“风雨天地动,一叶不欹倒”,以恶劣环境衬托高松的坚韧。狂风暴雨中天地震动,高松却一片叶子也不倾斜。“一叶不欹倒”用细节凸显其顽强,与“风雨天地动”的壮阔形成对比,突出松的刚毅品格。“岂同涧中萍,上下逐流潦。岂同墙根槐,卷卷秋可扫”,连续用对比手法。将高松与涧中随波逐流的浮萍、墙根秋天凋零的槐树对比,前者随俗浮沉,后者脆弱易逝,而高松不随波、不屈服,进一步凸显其坚守自我的品质。“凤凰引众禽,此木阴可焘”,赋予高松象征意义。凤凰带领众鸟栖息,高松的树荫能覆盖广阔之地。“凤凰”常喻高洁,“阴可焘”写其庇佑能力,暗示高松如君子般有高尚品格与包容气度。“君求百常柱,星日此可造”,写高松的实用价值。若要寻找极高的柱子,这高松能接近星日,既呼应开篇“高干云”,又赞其材质优良,暗含对其内在价值的肯定。“般匠世有无,方钟野人好”,收束全诗。不管世上是否有能工巧匠发现它,高松本身已被普通人喜爱。“般匠”喻识才者,此句淡化外界评价,强调高松自身的价值,流露诗人对这种不慕虚名、坚守本真品质的赞赏。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曾巩《咏史二首其一》

下一篇:宋·曾巩《青云亭闲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