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rén

朝代:宋作者:曾巩浏览量:1
lǎn
tīng
shī
shū
sǎn
mǎn
chuáng
bìn
chuí
bái
zuò
máo
táng
shān
shǒu
shí
jiàn
chén
láo
xīn
máng
wèi
xiàng
rén
bēi
chǐ
fēng
suí
chù
xiǎn
nán
dāng
xiàn
jūn
chū
chù
yóu
xiōng
ān
wěn
jiāng
jiā
shuǐ
shí
páng

译文

我懒得去听那诵读诗书的声音,任由书籍散乱地堆满床榻,鬓角和胡须都已垂下变白,我坐在那茅草搭建的堂屋里。心仪的溪山胜景何时才能亲见,反倒整日被世俗琐事劳心忙碌。在气质作风上,向人卑躬屈膝的样子实在可耻,世间风波处处,艰险难以承受。羡慕您处世进退能随心意,在山水石旁安稳地安置家室。

逐句剖析

"懒听诗书散满床":我懒得去听那诵读诗书的声音,任由书籍散乱地堆满床榻,

"鬓须垂白坐茅堂":鬓角和胡须都已垂下变白,我坐在那茅草搭建的堂屋里。

"溪山入手何时见":心仪的溪山胜景何时才能亲见,

"尘土劳心继日忙":反倒整日被世俗琐事劳心忙碌。

"气味向人卑可耻":在气质作风上,向人卑躬屈膝的样子实在可耻,

"风波随处险难当":世间风波处处,艰险难以承受。

"羡君出处由胸臆":羡慕您处世进退能随心意,

"安稳将家水石傍":在山水石旁安稳地安置家室。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寄人》是宋代曾巩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属寄赠题材。诗歌首联写自身鬓发斑白、懒对诗书,闲坐茅堂的境况;颔联感慨渴望的溪山之景难见,却整日为俗事劳心;颈联直言向人卑躬屈膝的羞耻与世事风波的险恶;尾联抒发对友人能随心处世、安居水石之旁的羡慕。全诗运用对比手法,语言质朴,通过自述处境与羡慕友人形成对照,表达了对世俗奔波的厌倦和对自在生活的向往。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曾巩(1019~1083),北宋文学家。字子固,建昌军南丰(今属江西)人,后居临川(今江西抚州市西)。世称南丰先生,南宋理宗时追谥文定。嘉祐进士,曾经奉召编校史馆书籍,官至中书舍人。曾巩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后世将其与欧阳修并称为“欧曾”。他的散文平易舒缓,长于叙事说理,讲究章法结构。其诗风古朴典雅,清新自然,较多使用赋的表现手法,比兴略少,也有一些诗反映社会现实。代表作品有《边将》《唐论》《李白诗集后序》《墨池记》《秋日感事示介甫》等。著有《元丰类稿》。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懒听诗书散满床,鬓须垂白坐茅堂”,开篇描绘自身状态。诗书散乱地堆在床榻上,诗人却无心顾及,只见他鬓发胡须已白,闲坐在茅屋里。“懒听”二字透露出内心的倦怠,“鬓须垂白”点明年岁已长,“茅堂”则暗示生活的简朴,寥寥数语勾勒出一幅落寞的自画像。颔联“溪山入手何时见,尘土劳心继日忙”,转入对现实的感慨。心心念念的溪山胜景不知何时才能亲近,反而整日被世俗事务缠身,劳心费神。“溪山”象征着向往的自在生活,“尘土”则代表繁杂的俗务,一“盼”一“忙”的对比,凸显出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流露出对奔波生活的厌倦。颈联“气味向人卑可耻,风波随处险难当”,直抒胸臆,诉说处世的艰难。不得不向人低头讨好,这种卑下的姿态令人羞耻;而世事无常,风波迭起,处处充满艰险。两句直白地道出世俗交往的无奈与世事的险恶,将内心的愤懑与疲惫倾泻而出。尾联“羡君出处由胸臆,安稳将家水石傍”,以羡慕友人作结,情感转向明朗。羡慕友人能够随心进退,不受束缚,在山水石畔安稳安家。这既是对友人自在生活的赞叹,也暗含着自己对这种生活的向往,与前文的困顿形成鲜明对比,让全诗的情感在怅惘中多了一份寄托。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曾巩《上巳日瑞圣园锡燕呈诸同舍》

下一篇:宋·曾巩《会稽绝句三首(其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