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jìn
zhōu
sūn
xué
shì

朝代:宋作者:曾巩浏览量:1
fēng
biāo
xián
dàn
wéi
ān
jìn
shǎn
yīng
wàng
dào
nán
xué
hǎi
shōu
tiān
xià
shuǐ
xìng
guì
nài
yuè
zhōng
hán
xīn
xiàng
xīn
shū
jiàn
cháng
liú
hòu
shì
kàn
sòng
西
zhōu
jiāng
shàng
bié
huái
怀
jīng
suì
wèi
néng
kuān

译文

您超逸的风姿心境淡泊,处世总能安然恬静,即便身处晋陕(晋州古属河东道)也应不畏路途艰险。您的学识如同大海容纳百川般浩瀚无垠,品格犹如月中丹桂,历霜雪而香愈烈。赤诚之心已在您的新作中袒露无遗,精深的学术思想必将永传后世启迪来者。犹记当年江畔送别您乘舟西去的情景,转瞬已是周年,我这孤寂情怀仍未消解。

逐句剖析

"风标闲淡易为安":您超逸的风姿心境淡泊,处世总能安然恬静,

"晋陕应忘道路难":即便身处晋陕(晋州古属河东道)也应不畏路途艰险。

"学似海收天下水":您的学识如同大海容纳百川般浩瀚无垠,

"性如桂奈月中寒":品格犹如月中丹桂,历霜雪而香愈烈。

"素心已向新书见":赤诚之心已在您的新作中袒露无遗,

"大法常留后世看":精深的学术思想必将永传后世启迪来者。

"自送西舟江上别":犹记当年江畔送别您乘舟西去的情景,

"孤怀经岁未能宽":转瞬已是周年,我这孤寂情怀仍未消解。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寄晋州孙学士》是北宋文学家曾巩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为赠友之作,通过描绘友人孙学士的品格、才学与志趣,寄托了诗人深厚的情谊与期许。全篇融叙事、议论、抒情于一体,语言凝练典雅,体现了宋诗理趣与意蕴交融的特点。《寄晋州孙学士》是宋代曾巩写给孙学士的一首诗,通过对孙学士的品德、学问的赞美,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开篇描绘孙学士的风度气质,说他风神潇洒、心性闲淡,这种性格让他容易安于现状。颔联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高度赞扬孙学士的学问。颈联表明孙学士的纯净心灵在他新著的书中得以体现,尾联则由前面的赞美转为抒情,回忆起当年在江上送别孙学士的情景。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曾巩(1019~1083),北宋文学家。字子固,建昌军南丰(今属江西)人,后居临川(今江西抚州市西)。世称南丰先生,南宋理宗时追谥文定。嘉祐进士,曾经奉召编校史馆书籍,官至中书舍人。曾巩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后世将其与欧阳修并称为“欧曾”。他的散文平易舒缓,长于叙事说理,讲究章法结构。其诗风古朴典雅,清新自然,较多使用赋的表现手法,比兴略少,也有一些诗反映社会现实。代表作品有《边将》《唐论》《李白诗集后序》《墨池记》《秋日感事示介甫》等。著有《元丰类稿》。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风标闲淡易为安,晋陕应忘道路难。”​描写孙学士的仪态与心境。“风标闲淡”形容其超逸脱俗的风度,“易为安”暗含随遇而安的从容态度。后句转写晋陕地势险峻,然“应忘道路难”既显友人豁达胸怀,又隐含对其身处僻远仍泰然处之的关切。以“道路难”的客观险阻反衬“忘难”的主观超然,虚实相生。​颔联​“学似海收天下水,性如桂奈月中寒。”​前句以“海收天下水”喻学识广博,强调其包容万象的学术气度;后句用“月中寒”暗指桂树生长于清冷孤寂之境,既赞其高洁坚韧,又暗示其品性不随流俗的孤傲。“海”与“桂”形成宏阔与幽寂的意象对比,强化对人物才德的双重褒扬。​颈联​“素心已向新书见,大法常留后世看。”​前句“素心”指纯粹本真的内心,“新书”暗指其学术著作,表明其治学真诚、初心不改;后句“大法”或指治世之道或文学圭臬,强调其思想对后世的深远影响。此联由个人修养转向社会责任,凸显儒家士大夫的济世情怀。​尾联​“自送西舟江上别,孤怀经岁未能宽。”​前句以“西舟江上”点明送别场景,画面感强烈;后句“孤怀经岁”直抒别后思念之久,“未能宽”三字沉郁顿挫,将宦游漂泊中的知己之憾推向高潮。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曾巩《降龙》

下一篇:宋·曾巩《和孔平仲》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