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hōu
hòu
shǒu

朝代:宋作者:曾巩浏览量:1
jiāng
jiā
xiàng
chí
yóu
nán
fàng
西
shí
qǐng
qiū
cóng
qiáo
fēng
yuè
mèng
hún
cháng
dào
lán
zhōu

译文

带领家人应该前往习池游玩,难以放下西湖那十顷秋色。从今往后,唯有七桥的风月相伴,梦中魂魄常飘向木兰舟。

逐句剖析

"将家须向习池游":带领家人应该前往习池游玩,

"难放西湖十顷秋":难以放下西湖那十顷秋色。

"从此七桥风与月":从今往后,唯有七桥的风月相伴,

"梦魂长到木兰舟":梦中魂魄常飘向木兰舟。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离齐州后五首(其一)》是北宋文学家曾巩于熙宁六年(1073年)调任襄州知州时创作的七言绝句。此诗以清新淡雅的笔触,通过“习池游”“西湖秋”“七桥风月”等意象,展现了诗人对济南山水的眷恋之情。前两句“将家须向习池游,难放西湖十顷秋”以“习池”暗喻新的仕途生涯,却笔锋一转,强调对济南西湖秋色的难以割舍,形成情感上的强烈对比。后两句“从此七桥风与月,梦魂长到木兰舟”则以“七桥风月”这一济南标志性景观为核心,通过“梦魂”与“木兰舟”的意象,将现实的离别升华为超越时空的精神寄托,既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敏锐捕捉,也暗含对高洁人格的追求。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曾巩(1019~1083),北宋文学家。字子固,建昌军南丰(今属江西)人,后居临川(今江西抚州市西)。世称南丰先生,南宋理宗时追谥文定。嘉祐进士,曾经奉召编校史馆书籍,官至中书舍人。曾巩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后世将其与欧阳修并称为“欧曾”。他的散文平易舒缓,长于叙事说理,讲究章法结构。其诗风古朴典雅,清新自然,较多使用赋的表现手法,比兴略少,也有一些诗反映社会现实。代表作品有《边将》《唐论》《李白诗集后序》《墨池记》《秋日感事示介甫》等。著有《元丰类稿》。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将家须向习池游,难放西湖十顷秋”:以“将家”点明诗人即将离开齐州赴任襄州的现实,而“习池游”化用汉代习郁隐逸的典故,暗含对归隐生活的向往。曾巩虽在仕途,却难掩文人雅士的洒脱,此句既是对官场漂泊的无奈,亦是对精神归宿的期许。次句“难放西湖十顷秋”直抒对齐州西湖(大明湖)的眷恋,“难放”二字情感浓烈,既指秋景之美难以割舍,亦暗含对齐州风物与政绩的留恋。曾巩主政期间疏浚河道、振兴文教,西湖承载其治世心血,故“难放”不仅是个人情感,更隐含对民生安乐的回望。“从此七桥风与月,梦魂长到木兰舟”:以虚笔写别后之思。“七桥”指大明湖的七座桥梁,代指齐州山水风物;“风与月”化用自然意象,烘托清幽意境,暗含对往昔治世生活的追忆。末句“梦魂长到木兰舟”以“木兰舟”这一古典意象寄托归隐之志,与首句“习池游”呼应,形成时空交错的怅惘。全句以梦境虚写现实之憾,既凸显对齐州的不舍,亦流露宦海浮沉的孤独感。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曾巩《垓下》

下一篇:宋·曾巩《趵突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