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hī
shǒu
èr

朝代:宋作者:曾巩浏览量:1
rùn
bīng
qīng
shòu
chén
xiān
cái
jiǎn
jiàng
shā
xīn
qiān
mén
wàn
shuí
céng
zhǐ
yǒu
zhāo
yáng
rén

译文

荔枝莹润似玉、清透如冰,毫无尘俗之气,其果皮犹如仙人巧手裁剪出的崭新绛红色纱衣。普天下众多人家,有谁能够得到它呢?唯有昭阳殿里的杨贵妃可以享有。

逐句剖析

"玉润冰清不受尘":荔枝莹润似玉、清透如冰,毫无尘俗之气,

"仙衣裁剪绛纱新":其果皮犹如仙人巧手裁剪出的崭新绛红色纱衣。

"千门万户谁曾得":普天下众多人家,有谁能够得到它呢?

"只有昭阳第一人":唯有昭阳殿里的杨贵妃可以享有。

# 昭阳第一人:指像赵飞燕这样的在皇帝左右的得宠者。昭阳:即昭阳殿。《三辅黄图》卷三:“成帝赵皇后居昭阳殿。”《西京杂记》:“赵飞燕女弟,居昭阳殿,中庭彤漆,砌皆铜沓黄金涂,白玉阶,壁带往往为黄金缸,含蓝田壁,明珠翠羽饰之。”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荔枝四首(其二)》是北宋曾巩于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前两句运用比喻,把荔枝比作玉和冰,形容其晶莹剔透、不受尘埃污染,又将荔枝皮比作新裁剪的绛纱,形象地描绘出荔枝的外观与色泽。后两句以设问和对比,强调荔枝的珍贵,千门万户中只有昭阳殿的第一人能得到。全诗语言简洁,通过对荔枝的细腻描写,既表达了诗人对荔枝这一珍贵事物的赞美与喜爱,也暗含对宫廷特权的感慨,借物抒发自身的某种失意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曾巩(1019~1083),北宋文学家。字子固,建昌军南丰(今属江西)人,后居临川(今江西抚州市西)。世称南丰先生,南宋理宗时追谥文定。嘉祐进士,曾经奉召编校史馆书籍,官至中书舍人。曾巩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后世将其与欧阳修并称为“欧曾”。他的散文平易舒缓,长于叙事说理,讲究章法结构。其诗风古朴典雅,清新自然,较多使用赋的表现手法,比兴略少,也有一些诗反映社会现实。代表作品有《边将》《唐论》《李白诗集后序》《墨池记》《秋日感事示介甫》等。著有《元丰类稿》。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荔枝四首(其二)》是北宋曾巩所作在福州知州任上所作,为其组诗中的一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化用:“千门万户谁曾得?只有昭阳第一人”化用了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三首》中“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诗意。杜牧诗以具体场景描绘,展现荔枝为取悦杨贵妃,经快马加鞭从南方送至长安的情形,讽刺宫廷的奢靡。而曾巩此句,以“千门万户”代指天下众多人家,以“谁曾得”发问,强调荔枝难以普及;再以“昭阳第一人”点明只有杨贵妃能得荔枝。将荔枝不易得表达得更为含蓄深沉。

2. 分段赏析

前两句“玉润冰清不受尘,仙衣裁剪绛纱新”,以精妙的笔触将荔枝的内在质地与外在色泽刻画得淋漓尽致。“玉润冰清不受尘”,把荔枝比作冰清玉洁、纤尘不染的美玉,凸显其晶莹纯净;“仙衣裁剪绛纱新”,又将荔枝外皮比作新裁的绛纱,生动展现出荔枝色泽的明艳亮丽。后两句“千门万户谁曾得?只有昭阳第一人”巧妙化用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三首》中“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典故。“千门万户谁曾得?只有昭阳第一人”,以“千门万户”与“昭阳第一人”形成鲜明对照,言外之意,众多人难以企及,唯有居于高位者能够享用,含蓄地表达出荔枝得来之不易。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曾巩《胡使》

下一篇:宋·曾巩《静化堂》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