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软沙匀野路晴":柔软的青草,平整的沙地,野外的小路在晴日下显得格外宜人,
"竹枝乌帽称闲行":头戴竹枝装饰的乌帽,悠然自得地漫步。
"鸟啼绿树穿花影":鸟儿在绿树间啼叫,穿梭于花丛的影子之间,
"风出青山送水声":清风从青山吹来,送来潺潺的流水声。
"转觉所忧非己事":渐渐觉得所忧虑的事情并非自己的事情,
"尽从多难见人情":经历了诸多艰难困苦,才看清世间的人情冷暖。
"闲中我乐人应笑":在悠闲之中我享受快乐,别人可能会笑话我,
"忙处人争我不争":而在忙碌争斗的地方,别人争来争去,我却不去争抢。
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曾巩(1019~1083),北宋文学家。字子固,建昌军南丰(今属江西)人,后居临川(今江西抚州市西)。世称南丰先生,南宋理宗时追谥文定。嘉祐进士,曾经奉召编校史馆书籍,官至中书舍人。曾巩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后世将其与欧阳修并称为“欧曾”。他的散文平易舒缓,长于叙事说理,讲究章法结构。其诗风古朴典雅,清新自然,较多使用赋的表现手法,比兴略少,也有一些诗反映社会现实。代表作品有《边将》《唐论》《李白诗集后序》《墨池记》《秋日感事示介甫》等。著有《元丰类稿》。
1. 分段赏析
首联:“草软沙匀野路晴,竹枝乌帽称闲行。”开篇描绘了一幅宁静优美的乡村野外画面,“草软沙匀”细腻地刻画了路面的柔软与平整,“野路晴”点明了环境的开阔与晴朗,“竹枝乌帽”则为诗人增添了一份悠然闲适的气质,“称闲行”三个字直接点明诗人悠然自得的心境,为全诗营造出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奠定了全诗闲适的基调。颔联:“鸟啼绿树穿花影,风出青山送水声。”是对自然景色的精彩描写。“鸟啼绿树”生动地展现出鸟儿在绿树间欢快啼叫的场景,“穿花影”则进一步描绘出鸟儿在花丛中穿梭的灵动姿态,给人以强烈的视觉感受。“风出青山送水声”,清风从青山吹来,带来了潺潺的流水声,“送”字赋予了风以人的情感和动作,使整个画面更加生动鲜活,视听结合,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进一步烘托出诗人闲适的心境。颈联:“转觉所忧非己事,尽从多难见人情。”诗人的思绪从写景自然过渡到抒情。“转觉”一词表明诗人的情感发生了转变,“所忧非己事”体现出诗人对自身忧虑的反思,意识到自己所担忧的事情并非真正与自己息息相关。“尽从多难见人情”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感慨,通过经历诸多艰难困苦,诗人看清了世间人情的复杂,此联使诗歌的情感更加深沉,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引发读者对人生的思考。尾联:“闲中我乐人应笑,忙处人争我不争。”直抒胸臆,鲜明地表达了诗人的人生态度。“闲中我乐”表明诗人在悠闲的生活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快乐,“人应笑”则体现出诗人对他人看法的不在乎,表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豁达。“忙处人争我不争”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与众不同的人生态度,在忙碌争斗的环境中,诗人选择无谓的争斗,保持内心的平静,体现出诗人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高尚品质,使全诗的主题得到了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