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围南山郁冥冥":雾气笼罩着南山,一片昏暗迷蒙,
"狭谷荒风驱水声":狭谷里荒风卷动,传来阵阵水声。
"只疑日失黄道去":让人怀疑太阳是不是偏离了运行轨道,
"又见雨含沧海生":转眼又见暴雨如沧海倒灌,漫天倾涌。
"如催病骨夜寒入":寒夜的雨仿佛催着病体,将寒意深深侵入,
"似送客心衰思惊":又似送别远客,让人心力憔悴,思绪不宁。
"扬州青铜不在照":如今不再用扬州铜镜照视容颜,
"应有白须添数茎":想来鬓边又该新添几根白发了吧。
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曾巩(1019~1083),北宋文学家。字子固,建昌军南丰(今属江西)人,后居临川(今江西抚州市西)。世称南丰先生,南宋理宗时追谥文定。嘉祐进士,曾经奉召编校史馆书籍,官至中书舍人。曾巩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后世将其与欧阳修并称为“欧曾”。他的散文平易舒缓,长于叙事说理,讲究章法结构。其诗风古朴典雅,清新自然,较多使用赋的表现手法,比兴略少,也有一些诗反映社会现实。代表作品有《边将》《唐论》《李白诗集后序》《墨池记》《秋日感事示介甫》等。著有《元丰类稿》。
1. 分段赏析
这首诗围绕“苦雨”展开,抒发诗人在连绵雨境中的愁苦心情。首联描绘雾气弥漫、南山昏暗,狭谷里荒风裹挟着水声的景象,以阴沉萧瑟的环境渲染压抑氛围,奠定全诗凄凉基调。颔联写诗人怀疑太阳偏离轨道,又看到雨水如沧海般汹涌,用夸张手法突出雨势的浩大与反常,体现雨带来的强烈冲击。颈联转向自身感受,寒冷的雨夜仿佛催促病体,让人身心俱疲、思绪惊乱,将自然气候与个人身心感受结合,情景交融,尽显雨带来的困苦。尾联说扬州铜镜无法照见自己,猜想已有白须增添,从外在环境转向内在变化,以细节刻画雨愁带来的衰老感,含蓄表现愁绪的深沉持久。全诗通过景物描写与内心感受的结合,展现诗人在苦雨中的凄凉心境与人生忧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