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朝代:宋作者:曾巩浏览量:1
wéi
nán
shān
míng
míng
xiá
huāng
fēng
shuǐ
shēng
zhǐ
shī
huáng
dào
yòu
jiàn
hán
cāng
hǎi
shēng
cuī
bìng
hán
sòng
xīn
shuāi
jīng
yáng
zhōu
qīng
tóng
zài
zhào
yīng
yǒu
bái
tiān
shù
jīng

译文

雾气笼罩着南山,一片昏暗迷蒙,狭谷里荒风卷动,传来阵阵水声。让人怀疑太阳是不是偏离了运行轨道,转眼又见暴雨如沧海倒灌,漫天倾涌。寒夜的雨仿佛催着病体,将寒意深深侵入,又似送别远客,让人心力憔悴,思绪不宁。如今不再用扬州铜镜照视容颜,想来鬓边又该新添几根白发了吧。

逐句剖析

"雾围南山郁冥冥":雾气笼罩着南山,一片昏暗迷蒙,

"狭谷荒风驱水声":狭谷里荒风卷动,传来阵阵水声。

"只疑日失黄道去":让人怀疑太阳是不是偏离了运行轨道,

"又见雨含沧海生":转眼又见暴雨如沧海倒灌,漫天倾涌。

"如催病骨夜寒入":寒夜的雨仿佛催着病体,将寒意深深侵入,

"似送客心衰思惊":又似送别远客,让人心力憔悴,思绪不宁。

"扬州青铜不在照":如今不再用扬州铜镜照视容颜,

"应有白须添数茎":想来鬓边又该新添几根白发了吧。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苦雨》是北宋诗人曾巩创作的七言律诗。此诗以“苦雨”为主题,通过描绘雨雾弥漫、风声水声交织的萧瑟景象,抒发了雨境中病骨寒侵、心绪烦忧的愁苦之情。全诗结构严谨:首联勾勒南山雾锁、狭谷风驱的雨景;颔联以“日失”“沧海”夸张写雨势滂沱;颈联借“催病骨”“送客心”直写雨对身心的影响;尾联以铜镜照见白须添生收束,以个人状态反衬雨愁之深。诗中将自然风雨与人生忧思结合,语言凝练沉郁,于写景中见内心怆然。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曾巩(1019~1083),北宋文学家。字子固,建昌军南丰(今属江西)人,后居临川(今江西抚州市西)。世称南丰先生,南宋理宗时追谥文定。嘉祐进士,曾经奉召编校史馆书籍,官至中书舍人。曾巩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后世将其与欧阳修并称为“欧曾”。他的散文平易舒缓,长于叙事说理,讲究章法结构。其诗风古朴典雅,清新自然,较多使用赋的表现手法,比兴略少,也有一些诗反映社会现实。代表作品有《边将》《唐论》《李白诗集后序》《墨池记》《秋日感事示介甫》等。著有《元丰类稿》。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这首诗围绕“苦雨”展开,抒发诗人在连绵雨境中的愁苦心情。首联描绘雾气弥漫、南山昏暗,狭谷里荒风裹挟着水声的景象,以阴沉萧瑟的环境渲染压抑氛围,奠定全诗凄凉基调。颔联写诗人怀疑太阳偏离轨道,又看到雨水如沧海般汹涌,用夸张手法突出雨势的浩大与反常,体现雨带来的强烈冲击。颈联转向自身感受,寒冷的雨夜仿佛催促病体,让人身心俱疲、思绪惊乱,将自然气候与个人身心感受结合,情景交融,尽显雨带来的困苦。尾联说扬州铜镜无法照见自己,猜想已有白须增添,从外在环境转向内在变化,以细节刻画雨愁带来的衰老感,含蓄表现愁绪的深沉持久。全诗通过景物描写与内心感受的结合,展现诗人在苦雨中的凄凉心境与人生忧思。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曾巩《颜碑》

下一篇:宋·曾巩《李供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