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mèng

朝代:宋作者:曾巩浏览量:1
qiān
zǎi
shì
tuī
biān
qiè
kuī
guān
gǒu
fēi
dào
zhī
yīn
shǎo
ān
yǒu
rén
zhì
nán
qiǎo
mǎn
cháo
lùn
shì
chuāng
lián
shì
tàn
hán
xiān
shēng
shì
liáng
shuí
zuò
shāng
yán
wèi
shuǐ
kàn

译文

千年以来,读书人推崇的圣贤中,无人能与孟子相比拟,手捧《孟子》这一卷书,我暗自欣喜地研读其中真意。若非孟子的仁政之道知音稀少,怎会让他这样的人实现抱负如此艰难。满朝官员投机取巧,只谈论权势与利益,百姓家中贫病交加,哀叹饥寒交迫之苦。先生本来就是齐国、梁国的客人,又有谁把孟子当作商朝的傅说、周朝的姜子牙那样的人来看待呢。

逐句剖析

"千载士推无比拟":千年以来,读书人推崇的圣贤中,无人能与孟子相比拟,

# 比:一作此。

"一编吾喜窃窥观":手捧《孟子》这一卷书,我暗自欣喜地研读其中真意。

"苟非此道知音少":若非孟子的仁政之道知音稀少,

"安有兹人得志难":怎会让他这样的人实现抱负如此艰难。

"机巧满朝论势利":满朝官员投机取巧,只谈论权势与利益,

"疮痍连室叹饥寒":百姓家中贫病交加,哀叹饥寒交迫之苦。

"先生自是齐梁客":先生本来就是齐国、梁国的客人,

"谁作商岩渭水看":又有谁把孟子当作商朝的傅说、周朝的姜子牙那样的人来看待呢。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读孟子》是北宋文学家曾巩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收录于《全宋诗》。此诗创作于曾巩在河南省开封市任职期间,采用押寒韵的格律形式。。全诗共八句,首联“千载士推无此拟,一编吾喜窃窥观”通过对比手法,表达对孟子思想价值的推崇与研读心得。颔联“苟非此道知音少,安有兹人得志难”以假设句式,揭示孟子学说在当时社会认可度有限的现实困境。颈联“机巧满朝论势利,疮痍连室叹饥寒”,既批判官僚重权谋轻道义的风气,又展现民生疾苦的社会图景。尾联“先生自是齐梁客,谁作商岩渭水看”借用商王武丁启用傅说、周文王访求姜尚的典故,暗喻诗人对贤臣遇明君的政治理想追求。曾巩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文以简古质朴著称,该作体现其经世务实的思想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曾巩(1019~1083),北宋文学家。字子固,建昌军南丰(今属江西)人,后居临川(今江西抚州市西)。世称南丰先生,南宋理宗时追谥文定。嘉祐进士,曾经奉召编校史馆书籍,官至中书舍人。曾巩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后世将其与欧阳修并称为“欧曾”。他的散文平易舒缓,长于叙事说理,讲究章法结构。其诗风古朴典雅,清新自然,较多使用赋的表现手法,比兴略少,也有一些诗反映社会现实。代表作品有《边将》《唐论》《李白诗集后序》《墨池记》《秋日感事示介甫》等。著有《元丰类稿》。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咏史评述诗,描写了孟子思想的崇高与不被理解,以及北宋朝廷的势利与民间疾苦,表达了作者对儒家精神的推崇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2. 写作手法

用典:​“先生自是齐梁客,谁作商岩渭水看”​,巧用​​“商岩”​​“渭水”​​典故。​​“商岩”​​典出《史记·齐太公世家》,商汤在渭水之滨遇姜太公(吕尚),后拜其为相,助其灭夏兴商。​​“渭水”​​指姜太公垂钓渭水,周文王访贤的故事,象征明君求贤若渴。曾巩借“商岩渭水”之典,将孟子与姜太公、伊尹等贤臣类比,强调孟子“仁政”思想的崇高价值,批判北宋朝廷忽视贤才、沉迷权谋的现实,暗含对当权者不识贤德的愤懑。

3. 分段赏析

首联“千载士推无比拟,一编吾喜窃窥观”,以“千载”开篇,凸显孟子在儒家传承中的地位。“窃窥观”一词,既流露诗人研读《孟子》时的敬畏之心,又以谦卑姿态暗示自身对先贤思想的探索尚浅。颔联“苟非此道知音少,安有兹人得志难”,因其坚守“仁义”之道,在社会中知音稀少,导致其政治理想难以实现。“得志难”三字,既概括孟子周游列国却屡遭冷遇的史实,亦揭示理想主义者与现实政治的深刻矛盾。颈联“机巧满朝论势利,疮痍连室叹饥寒”,朝堂之上,官员热衷权谋势利;民间百姓,却饱受饥寒之苦。“满朝”与“连室”的对照,“论势利”与“叹饥寒”的阶层反差,凸显社会不公与道德沦丧。尾联“先生自是齐梁客,谁作商岩渭水看”,借典故深化孟子的悲剧性。“齐梁客”指孟子游说齐宣王、梁惠王的经历,暗喻其虽怀济世之才,却终未被重用;“商岩渭水”化用商山四皓辅佐汉室、姜尚垂钓遇文王之典,反衬孟子未遇明君的遗憾。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曾巩《尝新茶》

下一篇:宋·曾巩《首夏》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