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西
liáng

朝代:宋作者:曾巩浏览量:1
wèn
chù
yán
zhēng
shí
qǐng
西
zhào
yǎn
míng
gāo
xīn
làng
mǎn
niǎo
qiān
绿
yīn
chéng
hóng
yāo
yǐn
yǐn
sōng
qiáo
chū
shǒu
é
é
huà
fǎng
xíng
zuì
wǎn
liáng
fēng
yuè
hǎo
xiāng
tīng
quán
shēng

译文

有人问我,哪里可以躲避炎热的暑气?我回答说,那十顷西湖的湖光山色,足以让人眼前一亮,心旷神怡。鱼儿在水中嬉戏,激起层层浪花,水面上波光粼粼,鸟儿在林间啼叫,枝头绿荫如盖,连绵不绝。远远望去,松桥的轮廓在云雾中若隐若现,宛如一道虹腰,画舫高高地行驶在湖面上,船头高耸,气势雄伟。我最喜欢傍晚时分,微风拂面,月色清凉,坐在紫荷飘香的湖边,聆听泉水潺潺的声响。

逐句剖析

"问吾何处避炎蒸":有人问我,哪里可以躲避炎热的暑气?

"十顷西湖照眼明":我回答说,那十顷西湖的湖光山色,足以让人眼前一亮,心旷神怡。

"鱼戏一篙新浪满":鱼儿在水中嬉戏,激起层层浪花,水面上波光粼粼,

"鸟啼千步绿阴成":鸟儿在林间啼叫,枝头绿荫如盖,连绵不绝。

"虹腰隐隐松桥出":远远望去,松桥的轮廓在云雾中若隐若现,宛如一道虹腰,

"鹢首峨峨画舫行":画舫高高地行驶在湖面上,船头高耸,气势雄伟。

"最喜晚凉风月好":我最喜欢傍晚时分,微风拂面,月色清凉,

"紫荷香里听泉声":坐在紫荷飘香的湖边,聆听泉水潺潺的声响。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西湖纳凉》是北宋文学家曾巩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西湖纳凉的惬意场景,展现了西湖夏日的清新与宁静。诗中通过对西湖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清凉环境的向往。诗人运用了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描写,将鱼戏、鸟啼、松桥、画舫等元素融入诗中,营造出一幅宁静而生动的画面。诗中“鱼戏一篙新浪满,鸟啼千步绿阴成。”等句,通过动静结合的手法,生动地展现了西湖的生机与清凉。这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优美,生动地展现了西湖的自然之美。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传达了对清凉环境的向往和内心的宁静,给人以心旷神怡之感。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曾巩(1019~1083),北宋文学家。字子固,建昌军南丰(今属江西)人,后居临川(今江西抚州市西)。世称南丰先生,南宋理宗时追谥文定。嘉祐进士,曾经奉召编校史馆书籍,官至中书舍人。曾巩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后世将其与欧阳修并称为“欧曾”。他的散文平易舒缓,长于叙事说理,讲究章法结构。其诗风古朴典雅,清新自然,较多使用赋的表现手法,比兴略少,也有一些诗反映社会现实。代表作品有《边将》《唐论》《李白诗集后序》《墨池记》《秋日感事示介甫》等。著有《元丰类稿》。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问吾何处避炎蒸,十顷西湖照眼明。”诗人以问答形式开篇,回答了避暑之地——西湖。十顷西湖波光粼粼,明亮照眼,为全诗奠定了清凉、明快的基调。颔联:“鱼戏一篙新浪满,鸟啼千步绿阴成。”诗人描写了西湖的生机:鱼儿在新起的浪花中嬉戏,鸟儿在千步之外的绿荫中啼叫。这一联通过动静结合的手法,展现了西湖的自然之美。颈联:“虹腰隐隐松桥出,鹢首峨峨画舫行。”诗人描绘了西湖的建筑与游船:松桥在远处若隐若现,画舫高耸的船头缓缓前行。这一联通过对西湖景观的描写,展现了西湖的繁华与宁静。尾联:“最喜晚凉风月好,紫荷香里听泉声。”诗人表达了对西湖傍晚的喜爱:晚风清凉,月色宜人,紫荷香气中传来泉水声。这一联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苏辙《西湖二咏 食鸡头》

下一篇:宋·曾巩《尝新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