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客子移舟处":夜已深,移舟更向鉴湖深处,
# 移舟:移舟近岸。,客子:客居他乡之人。
"两两沙禽惊起":不觉惊起双双飞鸟。
# 沙禽:栖息沙洲的水鸟。
"红衣入桨":船桨搅动着荷花,
# 红衣入桨:荷花倒映水中,船桨在花影中划动。红衣,指荷花。
"青灯摇浪":船灯也随之摇动,
# 摇浪:灯光映入水中,随波荡漾。,青灯:船中油灯,其光青荧。
"微凉意思":泛起了阵阵波纹,竟有丝丝凉意。
# 微凉意思:微觉凉意。
"把酒临风":把酒言欢,
"不思归去":我心怀归,
"有如此水":有此水为证。
# 有如此水:有此水作证。祖逖北伐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此江!”(《晋书·祖逖传》)
"况茂林游倦":我本有归去之志,更何况远游已倦,
# 茂林游倦:司马相如称病免官后家居茂陵。茂陵,汉武帝陵墓,在今映西兴平县东北。
"长干望久":伊人望久,
# 长干望久:闺中人盼望已久。李白《长干行》:“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长干,金陵(南京)里巷名。
"芳心事、箫声里":把美好之心愿,诉诸悠悠之箫声。
# 箫声里:从萧声中传达出来。,芳心事:美好的心事。
"屈指归期尚未":数着手指算了算归期还未到。
"鹊南飞、有人应喜":伊人闻鹊而喜。
# 鹊南飞:鹊噪报喜,行人即归,又有月夜鹤飞报喜之意。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画阑桂子":画栏之前,桂树飘香,
# 桂子:桂花。,画阑:雕花栏杆。
"留香小待":等待人儿归,待得人儿归,
"提携影底":好与伊人携手游赏于月光之下,桂花影里。
# 提携影底:撰手于花影之下。
"我已情多":我已是自伤情多,
"十年幽梦":自远游以来,悲欢离合,总如梦幻,悲多欢少,
# 幽梦:赚胧的梦境。
"略曾如此":大抵如此。
"甚谢郎、也恨飘零":为何友人你也是自恨飘泊,
# 谢郎:谢庄,南朝宋文学家,作有《月赋》,有“美人迈兮音尘绝,隔千里兮共明月”之句。,甚:为什么。
"解道月明千里":咏出月明千里一类之词章呢?
# 月明千里:即指谢庄《月赋》之句,此借指友人原作。
南宋词人、音乐家
姜夔(1155?~1208),南宋词人、音乐家。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人。一生未仕,往来鄂、赣、皖、苏、浙间,与诗人词客交游,卒于杭州。姜夔精通音律,能自度曲。词喜自创新调,重格律,音节谐美,多为写景咏物及记述客游之作,感时伤事,情调较为低沉。代表作品有《扬州慢》《暗香》《疏影》等。有《白石道人歌曲》《白石道人诗集》《诗说》《绛帖平》《续书谱》等传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思乡怀人词。它描绘了词人在与友人黄庆长夜泛鉴湖时的所见所闻与所思所感。词人自身与对方的情感水乳交融,表达出彼此深厚的思念与牵挂,淋漓尽致地展现了词人复杂而真挚的情感世界。
2. 写作手法
双关:“微凉意思”运用了双关手法。表面上,“微凉”描绘的是词人在湖上感受到的自然凉意,夜深人静,泛舟鉴湖,湖面微风拂来,带来丝丝凉爽,这是对客观环境温度的直观描述。化用:“屈指归期尚未”化用李商隐《夜雨寄北》中“君问归期未有期”的诗意。李商隐原句表达的是羁旅之愁与对妻子的思念,以及归期不定的无奈。“鹊南飞、有人应喜”化用《西京杂记》中“乾鹊噪而行人至”的典故。词人运用此典,想象远方的爱人听到喜鹊南飞鸣叫,误以为自己即将归来而心生欢喜的情景。
3. 分段赏析
“夜深客子泛舟处,两两沙禽惊起。”开篇便营造出一种清幽渺远之境,幽趣盎然。夜已深沉,客子将舟缓缓划入鉴湖更深处,不经意间,惊起了一双双栖息的沙禽。“红衣入桨,青灯摇浪,微凉意思。”此句韵味更胜一筹。词人不落俗套,不直写桨划入红衣般的荷花丛,浪摇动青灯,而是反言“红衣入桨,青灯摇浪”,词情因此摇曳多姿,尽显灵动之美。词人驱使外物以寄情,这份才情常人实难企及。红衣与青灯相互映衬,自成妙趣,桨声与浪音交织,宛如一曲天然乐章,令人不禁心生超凡脱俗之念。“微凉意思”一语,精妙地一语双关,将景与情巧妙勾连,从对景致的描绘自然过渡到情感的抒发,堪称神来之笔,是此词由景转情的关键所在。湖上泛起的凉意清晰可感,而词人内心究竟作何感想?答案便在下文徐徐展开。“把酒临风,不思归去,有如此水。”“把酒临风”这一表述,源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然而,在词人笔下,此语非但未能让他超脱尘世,反而牵出一段深情的爱情誓辞。词人面对湖水立下誓言:不思归去,有如此水。其意恰似在说,我归心似箭,这片湖水可为我作证。苏轼在《游金山寺》中也曾写道:“有田不归如江水!”其语的源头可追溯至《左传・僖公二十四年》,书中记载公子重耳言:“所不与舅氏同心者,有如白水!”杜预注解为:“此乃表明与舅氏同心的决心,就如同这白水一般。恰似《诗经・大车》中所言‘谓予不信,有如皎日’。”孔颖达疏解道:“诸多‘有如’的表述,皆为誓辞。诸如‘有如日’‘有如河’‘有如皎日’‘有如白水’,皆取其明白之意,以表内心的澄澈,如同日与水般明晰。”姚际恒在《诗经通论》中指出,《王风・大车》乃是男女“誓辞之始”。词人巧妙借用古人这种设誓之语,深切表明自己必定归去与爱人相见的心意,足见其相思之浓烈,情意之真挚。“况茂陵游倦,长干望久,芳心事、箫声里。”歇拍的这四句,紧密承接前文的誓语,层层深入地倾诉着思归之情。《史记・司马相如传》记载:“相如病免,家居茂陵。”李白作有《长干行》,诗中刻画了女子殷切盼望丈夫归来的情思。词人在此以“茂陵”自比,用“长干”指代心中日夜思念之人。这几句仿佛在诉说:我本就归心似箭,更何况如今远游已深感疲惫,而远方的她也已盼望许久。就像在《长亭怨慢》中所写“怎忘得玉环分付,第一是早早归来”,此刻,仿佛能听见她将美好的心愿,融入悠悠的箫声之中,声声传情。换头后的二韵六句,细腻地铺展叙述“芳心事”。“屈指归期尚未”,此句从自身角度着笔,委婉地道出归期依旧渺茫,巧妙化用李商隐《夜雨寄北》中“君问归期未有期”的诗意,将那种归期难定的无奈刻画得入木三分。“鹊南飞、有人应喜”,则转而从对方角度展开想象,依据《西京杂记》中“乾鹊噪而行人至”的说法,设想远方的伊人听闻鹊声,会心生喜悦,以为归人将至。至此,词境巧妙地转入充满想象的美妙之境。“画阑桂子,留香小待,提携影底”,词人的想象进一步延伸。在他的幻想中,画栏旁的桂树散发着悠悠香气,仿佛在静静等待着归人。待到归人归来,便能与伊人在月光的映照下,于桂花影中携手漫步,互诉衷肠。这一意境充满了温柔旖旎与幽约窈眇之美,不仅生动地勾勒出伊人的神态神韵,更赋予桂树以脉脉深情。然而,前文刚提及归期尚无定数,如此一来,这些美好的幻境,诸如鹊南飞伊人喜、桂子留香待人归、携手桂花影下等,都不过如泡影般虚幻,令人徒增怅惘。这与作者在《江梅引》中所写“几度小窗幽梦手同携”,营造出的是同一类如梦似幻的意境。“我已情多,十年幽梦,略曾如此”,词人不禁发出深沉的感慨。历经岁月沧桑,自己已然是伤情满怀,回首过去十年,生活中的悲欢离合,犹如幽梦般虚幻,大多时候是悲多欢少,大致如此。但紧接着,词人又心生疑问:“甚谢郎、也恨飘零,解道月明千里?”这里的“谢郎”,借指南朝宋的谢庄,实则指代友人黄庆长。词人诧异,为何友人同样自伤漂泊,还能吟出“月明千里”这般饱含飘零之恨的词句呢?词作结尾,将友人的怀归之情与自身紧密相连,这正是应和之作的应有之义。而以“月明千里”收束全词,营造出一种清远空灵的氛围,余韵悠长,给读者留下无尽的遐想空间。
4. 作品点评
此词之精妙绝伦处,不仅体现在从心旷神怡的游乐氛围中,巧妙翻涌出执着缠绵的相思情愫,更在于于相思的细腻描绘里,别出心裁地展现出对方的情感与所处之境。像“鹊南飞、有人应喜”,这是词人凭借想象勾勒出对方当下的情景。而“画阑桂子,留香小待,提携影底”,则是对未来团圆场景的美好憧憬。这般幻景之中再生幻景,奇妙非凡,堪称全词光芒汇聚的焦点所在。作者在情词创作上的高超之处,在于能够设身处地,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去感受,从而营造出一种清新雅致、幽静闲适的独特境界。在这个境界里,对方的情感与自己的情感浑然一体,难分彼此。于是,彼此之间的情感,就如同水乳交融般,和谐而融洽。双方所处之境,也恰似两面镜子相互映照,交相辉映,相得益彰。且看作者在其他词作中的表达,如《浣溪沙》里的“限入四弦人欲老,梦寻千驿意难通”,《踏莎行》中的“别后书辞,别时针线。离魂暗逐郎行远。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以及《鹧鸪天》的“春未绿,鬓先丝。人间别久不成悲。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皆营造出与此词相似的情境。然而,倘若没有“指水誓归”这般至纯至真的诚挚情感作为根基,决然无法创作出如此如梦如幻、妙笔生花的奇妙境界。这种真挚的情感,如同神奇的画笔,勾勒出了词中那令人心醉神迷的美妙世界。
# 此乃和友人镜湖怀归之作。借杯酒自浇块垒,言愁欲愁,曲折写来,绝无平衍之笔。“鹊南飞”四句从对面着想,便饶有情致。
近代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