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niàn
jiāo
·
·
huǐ
shè
hòu
zuò

朝代:宋作者:姜夔浏览量:1
yóu
wèi
yuǎn
xiāng
gāo
wén
juān
dié
yīn
shān
lín
chǔ
shì
lái
méi
gēn
cán
xuě
liáo
gòng
huā
cāng
ér
xíng
jiǔ
kàn
qīng
mén
zhé
qiū
lǎo
lián
qíng
shì
kōng
qiè
céng
jiàn
hǎi
zuò
sāng
tián
xiān
rén
yún
biǎo
xiào
zhēn
chī
jué
shuō
wáng
xiè
yàn
yīng
yǒu
liáng
fēng
shí
jié
yuè
zhǐ
qīng
shān
wéi
fāng
cǎo
wàn
jiē
chén
miè
rào
zhī
sān
bái
tóu
jìn
míng
yuè

译文

往昔的游历仿佛就在眼前,记得在湘江岸边听到瑟声,将我的单衣遗留在澧水之滨。因为寻访孤山那位隐居的处士林逋,所以来到这里踏访梅花树根下的残雪。少数民族少女献上鲜花,粗笨的童仆斟酒,我躺卧着看那青门外的车辙。我愿在这山丘间终老,可惜过去的那些情感往事都成了空幻,只是徒然让人急切伤怀。曾经看到大海变成桑田的变迁,仙人在云端之外,嘲笑你真是痴到了极点。告诉那依恋不舍的王谢堂前的燕子,应该也会有秋风凉时的时候啊。当年越国如今只剩下青山,吴国也只有萋萋芳草,万古以来的繁华都已沉没消逝。绕着树枝飞了好几圈,头发已白,对着明月把歌唱尽。

逐句剖析

"昔游未远":往昔的游历仿佛就在眼前,

"记湘皋闻瑟":记得在湘江岸边听到瑟声,

"澧浦捐褋":将我的单衣遗留在澧水之滨。

# 褋:一作㻡。

"因觅孤山林处士":因为寻访孤山那位隐居的处士林逋,

"来踏梅根残雪":所以来到这里踏访梅花树根下的残雪。

"獠女供花":少数民族少女献上鲜花,

"伧儿行酒":粗笨的童仆斟酒,

"卧看青门辙":我躺卧着看那青门外的车辙。

"一丘吾老":我愿在这山丘间终老,

"可怜情事空切":可惜过去的那些情感往事都成了空幻,只是徒然让人急切伤怀。

"曾见海作桑田":曾经看到大海变成桑田的变迁,

"仙人云表":仙人在云端之外,

"笑汝真痴绝":嘲笑你真是痴到了极点。

"说与依依王谢燕":告诉那依恋不舍的王谢堂前的燕子,

"应有凉风时节":应该也会有秋风凉时的时候啊。

"越只青山":当年越国如今只剩下青山,

"吴惟芳草":吴国也只有萋萋芳草,

"万古皆沈灭":万古以来的繁华都已沉没消逝。

"绕枝三匝":绕着树枝飞了好几圈,

"白头歌尽明月":头发已白,对着明月把歌唱尽。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念奴娇·毁舍后作》是姜夔晚年创作的一首词,以杭州住宅遭火灾毁舍为背景,通过今昔对比与历史兴亡的观照,抒发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现实的无奈。上阕以“湘皋闻瑟”“澧浦捐褋”等典故追忆往昔游历,借“孤山林处士”“梅根残雪”等意象勾勒隐逸理想,而“獠女供花,伧儿行酒”的简朴生活场景与“一丘吾老”的隐居愿望形成张力,暗含对现实挫折的感慨;下阕以“海作桑田”“仙人云表”的沧桑巨变劝慰自我,化用“王谢燕”“越青山吴芳草”等典故,将个人遭际升华为对万古兴亡的哲思,最终以“绕枝三匝,白头歌尽明月”收尾,展现超脱悲怆的旷达心境。全词以清雅冷峭的意象(如残雪、青山、冷月)营造空灵意境,用典自然密集,虚实交织中透出苍凉底色;语言凝练含蓄,情感由凄婉渐趋刚健。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词人、音乐家

姜夔(1155?~1208),南宋词人、音乐家。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人。一生未仕,往来鄂、赣、皖、苏、浙间,与诗人词客交游,卒于杭州。姜夔精通音律,能自度曲。词喜自创新调,重格律,音节谐美,多为写景咏物及记述客游之作,感时伤事,情调较为低沉。代表作品有《扬州慢》《暗香》《疏影》等。有《白石道人歌曲》《白石道人诗集》《诗说》《绛帖平》《续书谱》等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昔游未远,记湘皋闻瑟,澧浦捐褋”通过回忆湘水、澧水之畔的往昔游历场景,以“未远”强调记忆的鲜活,开篇即奠定怀旧基调。湘皋闻瑟暗含《楚辞》意象,澧浦捐褋化用《九歌》典故,虚实交织中流露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因觅孤山林处士,来踏梅根残雪”以林逋隐居孤山的典故为引,借“梅根残雪”的清冷意象,既呼应林逋“梅妻鹤子”的风骨,又暗含对高洁人格的追慕。残雪覆梅的细节描写,赋予画面孤寂清绝的审美意趣。“獠女供花,伧儿行酒,卧看青门辙”以俚俗笔法描绘粗朴生活场景,“獠女”“伧儿”的称谓看似贬抑实则暗含亲昵,与“卧看青门辙”的闲适姿态形成反差,展现姜夔在困顿中仍葆有的超然心境。“一丘吾老,可怜情事空切”直抒隐居终老的夙愿落空之痛,“空切”二字凝练道出理想与现实的撕裂感,情感陡转直下,为下阕的沧桑之叹埋下伏笔。“曾见海作桑田,仙人云表,笑汝真痴绝”引入沧海桑田的宏大时空观,借仙人嘲笑的虚写手法,将个人毁舍之痛升华为对世事无常的哲学思考,消解了具体苦难的沉重感。“说与依依王谢燕,应有凉风时节”化用刘禹锡“旧时王谢堂前燕”典故,以燕子期待秋风的拟人化表达,暗示荣枯更迭的必然性,将历史兴亡的苍凉感融入个体生命体验。“越只青山,吴惟芳草,万古皆沈灭”以地理空间的永恒(青山)与人事代谢的短暂(芳草)形成对照,用“万古沉灭”的宏大判断,构建出超越时空的宇宙意识。“绕枝三匝,白头歌尽明月”双关曹操“乌鹊南飞”的典故,既暗喻无处栖身的漂泊感,又以“白头歌尽”的决绝姿态完成自我超脱。末句“明月”的意象收束全篇,在永恒的自然中寻得精神慰藉。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姜夔《浣溪沙·丙辰腊,与俞商卿、銛朴翁同寓新安溪庄舍,得腊花韵甚,赋二首》

下一篇:宋·姜夔《雪中六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