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绿
è
méi

朝代:宋作者:姜夔浏览量:1
huáng
yún
chéng
zhī
chù
zhāo
bīng
hún
běi
zhī
jīn
lóu
gāo
chóu
duò
duàn
cháng
shuí
lóng
chuī

译文

远方的云彩托着她的步履,不知是从何处而来,招来洁净清冷的灵魂,把它交给了绿萼梅。在金谷园的高楼上,绿珠殉情,悲痛欲绝,愁肠欲裂,是什么人又用笛子吹出了幽怨之声。

逐句剖析

"黄云承袜知何处":远方的云彩托着她的步履,不知是从何处而来,

# 袜:这里指步履而言。,承:是托着的意思。,黄云:这里是指沙漠地带的云彩而言,即远云的意思。唐代王维《送平澹然判官》:“黄云断春色,画角起边愁。”

"招得冰魂付北枝":招来洁净清冷的灵魂,把它交给了绿萼梅。

# 北枝:这里是指梅花。《幼学》有《花木》篇;“庾岭梅开,南枝先,北枝后。”,付:就是交给的意思。,招得冰魂:就是把精神(俗说灵魂)招回来。《楚辞》有《招魂》篇,为宋玉所作,序曰:“宋玉怜屈原,厥命将落,作招魂,欲以总其精神,延其年寿也。”冰魂,就是洁净清冷的灵魂。

"金谷楼高愁欲堕":在金谷园的高楼上,绿珠殉情,悲痛欲绝,

# 楼:这里指金谷园中的楼。晋朝石崇有爱妾,名叫绿珠,生得十分美丽。孙秀想要她,石崇不允许,孙秀便假传圣旨,收石崇下狱。绿珠为了殉情,便坠楼而死。,金谷:即金谷园,晋代石崇的别墅。

"断肠谁把玉龙吹":愁肠欲裂,是什么人又用笛子吹出了幽怨之声。

# 玉龙:即笛子。唐代罗隐《中元甲子以辛丑驾幸蜀四首》:“丹凤有情尘外远,玉龙无迹渡头寒。”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绿萼梅》是南宋诗人姜夔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的首句从美女落笔,属远处起笔;第二句称绿萼梅是绿珠还魂的产物,以此落实所咏梅花;第三句明写绿珠因殉情坠楼,暗喻梅花即将飘零;第四句紧承此意,写梅花四散之景。全诗构思奇巧,别开生面,情感表达曲折深微。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词人、音乐家

姜夔(1155?~1208),南宋词人、音乐家。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人。一生未仕,往来鄂、赣、皖、苏、浙间,与诗人词客交游,卒于杭州。姜夔精通音律,能自度曲。词喜自创新调,重格律,音节谐美,多为写景咏物及记述客游之作,感时伤事,情调较为低沉。代表作品有《扬州慢》《暗香》《疏影》等。有《白石道人歌曲》《白石道人诗集》《诗说》《绛帖平》《续书谱》等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首《绿萼梅》,可能与八首《卜算子》咏梅词同为南宋宋宁宗开禧三年(1207年),作者姜夔游观梅花时的作品。宋人对于梅花格外“着意”(纪晓岚语),梅花清高孤峭的形象,是他们高雅内敛人格的绝佳象征。姜夔本就以爱梅闻名,其诗词中共有近二十首咏梅之作,这首《绿萼梅》便是其中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咏物诗。主题围绕绿萼梅展开,通过对绿萼梅的奇特想象和描写,展现其高雅的神韵,同时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寂寞和愁绪。

2. 写作手法

情景交融:全诗以“绿”字为核心纽带,既描绘绿萼梅花萼翠绿的形态特征,又融入晋朝绿珠的故事与情感,将对绿萼梅的描摹与对绿珠的联想交织,使物的形象与情的寄托相互融合,达到神情并茂的效果。拟人:“招得冰魂付北枝”,诗人将绿萼梅比作绿珠还魂后的产物,以“绿珠”之名与“绿萼”在“绿”字上形成对应,用美人绿珠的形象来比拟绿萼梅,避开对梅花形貌的正面描写,突出其花韵花魂,构思巧妙。化用:“黄云承袜知何处”,化用曹植《洛神赋》中“凌波微步,罗袜生尘”的意境,描绘出一位带着愁怨、身影缥缈的佳人形象,为后续将美人形象与绿萼梅相联系做铺垫。

3. 分段赏析

“黄云承袜知何处,招得冰魂付北枝”,诗的前两句,意在表明绿萼梅是绿珠还魂的产物,即绿萼梅的前身便是绿珠。绿萼梅因花萼呈绿色而称奇,作者紧扣这一特征,以绿珠作比——“绿珠”之名与“绿萼”首先形成字面上的对应。以美人拟花,如同以花喻美人,如今看似是“庸才”的修辞,可在唐宋之际仍是让诗人颇为兴奋的技巧,尤其以美人拟花,避开了对花容花貌的正面描写,更能突出花韵花魂的感染力,是咏物诗中难得的构思。此处,诗人不直接描绘梅花,而是从美人起笔。“黄云承袜知何处”一句,化用了曹植《洛神赋》中“凌波微步,罗袜生尘”描写美人的意境,勾勒出一位含怨佳人缥缈悠远的形象。诗人的主旨并非写美人,于是第二句承接而来,将这一美人形象幻化为梅花。“招魂”之意最早源自《楚辞》,而诗人这一思路的直接借鉴,则是杜甫《咏怀古迹》中咏王昭君“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的诗句。“北枝”二字,不过是交代梅枝罢了。这两句完成了从美人到梅花的比拟转换,从远处着笔而归于实处,构成了一个层次。“金谷楼高愁欲堕,断肠谁把玉龙吹”,第三句明写绿珠因殉情坠楼,暗写绿萼梅终将飘落。末句用“玉龙吹”点明梅花飘落,暗指绿珠坠楼而亡。“玉龙吹”引用了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中“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的“落梅花”意涵,“落梅花”即指《梅花落》曲调,此处“玉龙吹”便是指笛中吹奏的《梅花落》。从字面看,这两句写的是美人的一次遭遇:美人正愁绪满怀,哀伤的曲调偏又响起,形成情感的递进;但实际上是写梅花的飘零。用美人的悲剧比拟梅花的凋零,自然将美人的哀怨赋予落梅,从中可见诗人对落梅的怜惜与哀悼,也暗含对自身清贫境况的凄然伤感,这是单纯吟咏梅花风姿所难以达到的效果。

4. 作品点评

从全诗的笔墨情趣来看,美人与梅花一纵一收,纵则从远处摄取神韵,收则让韵味有所归依。笔触在美人与梅花之间穿梭,不即不离、虚实相生、表里相衬,正符合姜夔所说“想高妙”的构思特点。所用典故不生僻,且运用得机动灵活,实现了他“熟事虚用”的主张,足见此诗是姜夔的精心之作。在作者笔下,“梅”即“珠”、“珠”即“梅”,“花”即“人”、“人”即“花”。作者以多变的艺术手法吟咏绿萼梅,确是别开生面、构思奇巧。读至诗的末句,不禁让人生出“花落人亡两不知”的怅惘。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这是一首惜花的诗,既盼望它开放,又顾虑它凋谢,写来曲折深微。以绿珠相比拟,则是从“绿”字上出意,“楼高欲堕”,则是从杜牧《金谷园》诗。落花犹似堕楼人一句上出意。

近代熊柏畦《宋八大家绝句选》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姜夔《除放自石湖归苕溪》

下一篇:宋·姜夔《浣溪沙·丙辰腊,与俞商卿、銛朴翁同寓新安溪庄舍,得腊花韵甚,赋二首》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