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jiāng
méi
yǐn
·
·
rén
jiān
bié
duō
shí

朝代:宋作者:姜夔浏览量:1
bǐng
chén
zhī
dōng
liú
liáng
jiāng
huái
nán
yīn
mèng
shù
zhì
rén
jiān
bié
duō
shí
jiàn
méi
zhī
xiāng
xiǎo
chuāng
yōu
mèng
shǒu
tóng
xié
jīn
mèng
zhōng
chù
màn
pái
huái
hán
qīn
bèi
shàng
wèi
zhī
shī
湿
hóng
hèn
qiǎn
fēng
bǎo
zhēng
kōng
yàn
fēi
jùn
yóu
xiàng
suàn
kōng
yǒu
xié
huī
jiù
yuē
piān
zhōu
xīn
shì
chéng
fēi
huái
nán
chūn
cǎo
yòu
piāo
líng
lèi
mǎn

译文

庆元二年的冬天,我留在无锡,将往合肥而不能实现,依照梦中所思以记述自己的感情。人世间的离别容易看重时节。见梅枝,相思情忽地涌上心头。几回小窗内,幽深的梦里,花间漫步手牵手。今夜梦中找不到你,我徒自徘徊独游,寒气已将衾被浸透,梦中我还未感觉。眼泪沾湿了红笺,怨恨饱和着墨迹。淡淡地封了信函,题了信头。宝筝空放久不弹,没有飞雁把书投。风流地游荡在大街小巷,想来只有自己留着、古树和落山的太阳。旧日小舟共载的盟约,美好的心愿已付之东流。唱罢淮南小山“王孙不归”的诗句,恰好又是春草萋萋的时候。四处漂泊的游子,思念往事,泪满衣袖。

逐句剖析

"丙辰之冬":庆元二年的冬天,

# 丙辰:宋宁宗庆元二年。

"予留梁溪":我留在无锡,

# 梁溪:在今无锡市,相传因东汉梁鸿曾居此而得名。

"将诣淮南不得":将往合肥而不能实现,

# 诣淮:到淮南去。合肥在淮河以南。诣,往。

"因梦思以述志":依照梦中所思以记述自己的感情。

"人间离别易多时":人世间的离别容易看重时节。

"见梅枝":见梅枝,

"忽相思":相思情忽地涌上心头。

"几度小窗":几回小窗内,

"幽梦手同携":幽深的梦里,花间漫步手牵手。

"今夜梦中无觅处":今夜梦中找不到你,

"漫徘徊":我徒自徘徊独游,

"寒侵被":寒气已将衾被浸透,

"尚未知":梦中我还未感觉。

"湿红恨墨浅封题":眼泪沾湿了红笺,怨恨饱和着墨迹。淡淡地封了信函,题了信头。

# 封题:封缄书信。,恨墨:表达运筹别恨的书信。,湿红:一说,红泪。《丽情集》载蜀妓灼灼以软绡聚红泪寄裴质。一说,泪水湿透红笺。

"宝筝空":宝筝空放久不弹,

# 宝筝:筝的美称。

"无雁飞":没有飞雁把书投。

# 无雁飞:即无人弹奏,雁柱不动。

"俊游巷陌":风流地游荡在大街小巷,

# 俊游:胜游,亦指良伴。

"算空有、":想来只有自己留着、

# 算空有:意为算来空有……借指回忆过去。

"古木斜晖":古树和落山的太阳。

"旧约扁舟":旧日小舟共载的盟约,

# 旧约:往日之约。

"心事已成非":美好的心愿已付之东流。

"歌罢淮南春草赋":唱罢淮南小山“王孙不归”的诗句,

# 淮南:指隐士淮南小山刘安。

"又萋萋":恰好又是春草萋萋的时候。

# 萋萋:草木生长茂盛的样子。

"漂零客":四处漂泊的游子,

"泪满衣":思念往事,泪满衣袖。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江梅引·人间离别易多时》是南宋词人姜夔创作的一首怀人词。上片由见到梅花引发相思之情,进而形诸梦境;下片则写梦醒之后的绵绵相思,一边含泪修书,一边又苦于无处寄达的痛苦。整首词感情真挚深沉,哀婉动人,既抒发了词人梦中情事难续的怅恨,也寄寓了漂泊天涯的孤苦情怀。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词人、音乐家

姜夔(1155?~1208),南宋词人、音乐家。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人。一生未仕,往来鄂、赣、皖、苏、浙间,与诗人词客交游,卒于杭州。姜夔精通音律,能自度曲。词喜自创新调,重格律,音节谐美,多为写景咏物及记述客游之作,感时伤事,情调较为低沉。代表作品有《扬州慢》《暗香》《疏影》等。有《白石道人歌曲》《白石道人诗集》《诗说》《绛帖平》《续书谱》等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宋宁宗庆元二年(1196)冬天,姜夔寄居在无锡梁溪张鉴的庄园中。当时园里的腊梅竞相开放,姜夔睹梅思人,不禁怀念起远在安徽合肥的心上人。他在小序中写道:“我留居梁溪,本打算前往淮南,却无法成行,于是借助梦境寄托情思,借以抒发内心的情感。”由此可见,这是一首作者借记梦来抒发情怀所创作的作品。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写离别的词,词中描绘了词人见梅枝而勾起对恋人的思念,回忆往昔与恋人携手同游的欢乐,以及如今梦寻无果、书信难寄、旧约难成的凄凉,营造出一种孤寂、哀伤、惆怅的氛围。体现了词人对合肥情人的刻骨铭心之爱和眷恋不舍,表达了词人因离别而产生的痛苦、无奈,以及漂零他乡的孤寂和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之情。

2. 写作手法

用典:“湿红恨墨浅封题”​​化用了晏几道“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的词意。这里将思念之人的泪水与墨汁相融合,以“湿红”形容泪痕沾湿信笺,暗示着写信时泣不成声的状态,表达出深深的离恨。“宝筝空,无雁飞”​​“宝筝”句化用了晏几道“纤指十三弦,细将幽恨传。当筵秋水慢,玉柱斜飞雁”的词意。“无雁飞”一方面表示无人弹奏宝筝,另一方面暗指没有鸿雁传书。古人有鸿雁传书的传说,这里说无雁飞,意味着书信难通,难以将自己的思念传递给远方的爱人。“歌罢淮南春草赋,又萋萋”​​化用了淮南小山《招隐士》中的“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淮南小山的赋表达了对游子的思念和盼归之情,姜夔在此引用,以春草萋萋象征离别的愁绪和对爱人归来的期盼,同时也暗示自己漂泊在外的孤独处境。

3. 分段赏析

在姜夔的词作中,梅花常常与他对合肥恋人的思念紧密相连,这种情感在他心中结成了难以解开的心结。因此,“睹梅怀人”也就成了姜夔词里常见的主题。先看词的上片,他借助悲与欢两种不同的梦境来传达相思之情。“人间”三句,他回忆起五年前两人分别时那种依依不舍的场景,就像他在其他词里写过的“拟将裙带系郎船”“玉鞭重倚,却沈吟未上,又萦离思”那样。时光很快过去五年了,可两人再次相会却依旧没有期限。看到那“翦翦寒花小更垂”的腊梅,相思的愁绪自然而然地涌上心头。但思念却无法相见,他只能到梦里去寻觅。“几度”这一句,描绘的是两人欢乐相聚的梦境。在小窗之下,恋人多次走进他的梦乡,仿佛又回到当年两人携手外出游玩,一起在船上赏景、在月下弹琴的美好时光,那是多么快乐啊。“今夜”往后的四句,讲述的则是另一种梦境。就像“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写的那样,今夜在凄凉的庭院里他只能独自徘徊,却什么也看不到,忍不住悲从中来,冷得连被子里的寒气都感觉不到了。这两种梦境相比,前一种能给人一时的安慰,后一种却带来无尽的伤感。梦境本来就是虚幻缥缈的,姜夔正是通过这种方式,进一步倾诉了分离后对恋人刻骨铭心的思念。姜夔写梦,大多采用提空描写的手法,不拘泥于对梦境本身的细致描绘,而是从虚到实,跳出梦境,着重叙述那种难以用言语表达的对梦境的独特感受。再下片,“湿红”三句,借鉴了晏几道的词意:“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薄薄的信笺,带着泪水写成,那数不清的伤心往事都包含在其中。只可惜书信写好了,却难以送出去。这时,他想起恋人当年弹琴的模样:“纤指十三弦,细将幽恨传。当筵秋水慢,玉柱斜飞雁。”如今心上人的美丽容颜再也见不到了,那琴柱斜着像飞雁一样的宝琴也消失得无影无踪。“无雁飞”有两层意思,一是不见恋人的身影,也就没人再弹琴;二是连传信的鸿雁都没有,两人音信难通。就像秦观说的:“衡阳犹有雁传书,郴阳和雁无。”这样刻骨铭心的相思之情,又能跟谁说呢?“俊游”四句,通过回忆展现出内心的惆怅与伤感。他先是回忆起曾经和恋人携手游玩的地方,担心那里的街巷已经模糊不清,人事也有了很大的变迁,那斜阳下枯萎的树木,只会徒增悲伤,就像“树犹如此,人何以堪”所说的一样。接着又想起分别时曾指着花相约:“问后约、空指蔷薇,算如此江山,甚时重至。”在送恋人去合肥的诗中,他也曾表示以后还有机会相聚:“未老刘郎定重到,烦君说与故人知。”但此时看来,曾经约定要一起划船游玩的约定很难实现了,这种悲苦的心事也只能默默埋藏在心底。“歌罢”两句,用了《楚辞》淮南小山描写春草的句子:“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眼下冬天快要结束了,草已经变绿,可春草长得那么茂盛,归期却迟迟没有到来,一种惆怅迷离的感觉充斥着心头,却无人倾诉。最后两句,总结全词,梦已经醒了,可人却没有归来。泪水沾湿了衣襟,既怨恨相见太难,又感叹自己漂泊不定,哀伤自己的身世。姜夔一生都是平民百姓,虽然有不少达官贵人与他交往,但他还是常常觉得自己寄人篱下,仰仗别人的鼻息生活。

4. 作品点评

白石道人的恋情词,最动人之处不在渲染男女之间的亲昵举动,也不着意刻画感官欢愉的场景。他的独特之处在于反复咏叹那些无法言说的细腻心绪,就像春水深潭,暗藏着绵长的情思。这首《江梅引·人间离别易多时》同样承袭了这样的美学特质,通篇流淌着克制而悠长的韵味,明明句句点到即止,却让人分明触碰到那未曾明言的深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上片冬留梁溪,下片诣淮不得,因梦述志。“见梅枝”两句,从卢仝《有所思》“相思一夜梅花发,忽到窗前疑是君”来。“歌罢”两句用淮南小山《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仍是离别之感,绾合起句。离别之难,相思之苦,似应度日如年矣,而言“易多时”,是一拗。既已多时,似不相思矣,而承以“忽相思”,又是一转。相思在“见梅枝”之后,似见花而怀人,然证之“几度”一句,则固未尝一忘也。或谓“几度小窗幽梦”亦可在“见梅枝”之后,然其下紧接“今夜梦中”,作一对比,则此“几度”,固谓“今夜”以前。

词人沈祖棻《宋词赏析》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姜夔《陪张平甫游禹庙》

下一篇:宋·姜夔《次韵德久》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