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午之冬":丙午年的冬天,
"发沔口":我从沔口出发。
# 沔口:汉沔本一水,汉入江处谓之沔口,即今湖北汉口。
"丁未正月二日":丁未年正月二日,
"道金陵":途经金陵。
# 金陵:古邑名。今南京市的别称。
"北望淮楚":向北望是淮、楚之地,
"风日清淑":此地风光清丽袭人。
# 清淑:清美,秀美。,风日:风光。
"小舟挂席":我的小船张起风帆,
# 挂席:挂帆。
"容与波上":在江上平静地缓缓而行。
# 容与:随水波起伏动荡的样子。
"绿丝低拂鸳鸯浦":鸳鸯浦口,绿柳丝条低垂飘逸,
# 鸳鸯浦:鸳鸯栖息的水滨。比喻美色荟萃之所。,绿丝:柳丝。
"想桃叶、":我想起桃叶、
# 桃叶:晋王献之爱妾名。借指爱妾或所爱恋的女子。
"当时唤渡":她曾呼唤小舟摆渡。
"又将愁眼与春风":杨柳又将含愁的柳眼送与春风,
"待去":我正待扬帆上路;
"倚兰桡":倚着木兰船桨,
# 兰桡:小舟的美称。
"更少驻":又泊舟稍作停驻。
# 少驻:短暂停留。
"金陵路、":金陵的道路、
"莺吟燕舞":处处有莺歌燕舞。
# 莺吟燕舞:莺啼如歌,燕飞若舞。形容春光明媚,万物欢悦。
"算潮水、":我想那无情的潮水、
# 算潮水:引李益诗:“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这里指相思之苦。
"知人最苦":知道我心情最苦。
"满汀芳草不成归":芳草长满汀洲,归去合肥的打算尚未成行,
# 汀:水边平地,小洲。
"日暮":此刻已黄昏日暮;
"更移舟":重新移舟漂泊,
"向甚处":何处是归宿?
南宋词人、音乐家
姜夔(1155?~1208),南宋词人、音乐家。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人。一生未仕,往来鄂、赣、皖、苏、浙间,与诗人词客交游,卒于杭州。姜夔精通音律,能自度曲。词喜自创新调,重格律,音节谐美,多为写景咏物及记述客游之作,感时伤事,情调较为低沉。代表作品有《扬州慢》《暗香》《疏影》等。有《白石道人歌曲》《白石道人诗集》《诗说》《绛帖平》《续书谱》等传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一首行旅爱情题材词,介绍了姜夔途经金陵时的所见所感,描绘了鸳鸯浦绿柳、金陵莺燕等景象,体现了词人对旧日情人的思念,营造出漂泊怅惘的氛围,表达了旅途思人的忧愁与归乡难成的无奈。
2. 写作手法
用典:“想桃叶、当时唤渡”巧用桃叶渡典故,桃叶是王献之的妾,王献之曾作歌送其渡江。作者借此典故指自己思念的合肥情侣,由金陵的渡口景色联想到往昔情事,增添怀人之情。对比:“金陵路、莺吟燕舞。算潮水、知人最苦”将金陵路的欢乐景象与潮水所知晓的苦楚对比,突出词人内心的悲苦,形成情感上的反差。化用:“日暮;更移舟,向甚处?”化用崔颢“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写出日暮时分词人不知移舟何处的惘然,强化了漂泊的愁绪。起兴:“绿丝低拂鸳鸯浦”,以柳树相关景象引发思绪,原诗句为此句并非实写正月初的柳枝,而是由眼前柳芽联想到低垂的绿丝,进而牵出对多柳的合肥及思念之人的情愫,以柳树景象起头,自然引出后续的思念之情。
3. 分段赏析
上阙写当地实际存在的事物,吟咏当地曾发生的事。但词中“绿丝低拂鸳鸯浦”里的“绿丝”,并非眼前所见的柳枝,而是心中想象的柳丝。因为江南虽春来得早,可正月初头绝不可能有柳枝垂下绿丝,只有青青的柳芽,或许隐约能看见。所以首句由青青柳芽联想到低垂的绿丝,进而念起巷陌多柳的合肥,由此引发思念之人的情愫。这是由柳树引发联想,并非描摹实景,却也不是凭空落笔,金陵自古柳树就多,南朝乐府《杨叛儿》中“暂出白门前,杨柳可藏乌”,便是明证。“鸳鸯浦”是江边停船的地方,用“鸳鸯”命名水浦,不仅让词句优美,也借此勾起思念之人的思绪。“想桃叶、当时唤渡”,直接点出所思念的人。桃叶是东晋王献之的妾,这里借指合肥的恋人。古时的桃叶渡在金陵秦淮河畔,也是当地的景致。看见渡口青青的杨柳,想起前朝桃叶的典故,再“北望淮楚”,更触动了思念之情,这很符合生活常理。“又将愁眼与春风”一句,又回到柳芽,与起句的“绿丝”相呼应。这句有两层意思:心怀愁绪的人看见柳芽,柳芽自然也成了“愁眼”;春风刚到,柳芽像要绽放又似闭合,仿佛含着愁绪。词人这里说的愁,大概是暗含柳树能再见到,人却难再寻觅,景物依旧、情事已非的遗憾,所以用一个“愁”字,显得含蓄巧妙。“待去;倚兰桡,更少驻”,先是放开,接着收回,生出波折,情感极其委婉。白石这次到金陵本是路过,正如《扬州慢》中“解鞍少驻初程”所说;但这一路所经之处,以金陵离合肥最近,一旦解开船缆,就会离得越来越远,所以情势上是“待去”,行动上却“少驻”。他那份痴情、苦意、深情、恳切,虽没明说,却已“尽在不言中”。这几句刻画极细,心理也极微妙。下阙“金陵路、莺吟燕舞”一句又有停顿。自然界的“莺吟燕舞”,这时还没到时节,这里说的当然是秦淮河畔歌女的美妙歌舞。词人北望淮楚,心系恋人,在想象中,“金陵路”变成了合肥杨柳依依的街巷,眼前的“莺吟燕舞”也成了他魂牵梦绕的往日恋人。但回头想想,往日缘分已尽,难再遇见旧时情景了。“算潮水、知人最苦”,用力一转,和上句好像不相连,一个写金陵,一个写江上,空间不同;一个是欢乐,一个是悲苦,情感相反,这是白石词中一种暗藏的结构。“最苦”二字,用词最直白、最平淡,却最深刻地写出了他此时的心情。“这份遗憾谁能明白?”只有“潮水”明白。因为此时词人“小舟挂席,容与波上”,只有潮水离得最近。潮水经历了千百年的世事变迁,什么都能察觉、什么都知道。词人觉得只有潮水能明白他“最苦”的地方,再加上潮声呜咽,好像在和自己交流心声。一个“算”字也不是随便用的,意思是“算来只有”,包含了除此之外再没有懂他心意的人的意思。但“潮水”是词人赋予人格的自然物,可见如今真的没有懂他心意的人了!寄托的意思很微妙,感慨也很深。这次远行千里依附他人,此时在金陵短暂停泊,即将东行,离心中牵挂的合肥会一天天变远,回去的打算难以实现,所以说“不成归”。结尾“满汀芳草不成归,日暮;更移舟,向甚处?”三句,衬托足了“苦”字。“日暮”二字,按格律是短句押韵,和上句连起来读;但按意思该属下句。天已傍晚,暮色笼罩,可心里迷茫,今晚把船移到哪里去?这化用了崔颢《黄鹤楼》中“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却又有所不同。“向甚处”,这问句不是真的提问,而是表现心中迷茫若有所失的样子。虽短暂停留,时间却已不多,情形成了想不走却不行,想走又不忍心,徘徊回头,有种不知身在何处的感觉。无尽的痛苦,都包含在词句的转折和神情的刻画里。
4. 作品点评
这首词是怀念合肥的情侣,以刚健的笔法抒写柔情,寓意隐晦,情感深切悲苦,格调却高雅劲健,空灵清远,读来只觉清新雅洁,毫无世俗气息。它虽是小令,布局却和慢词相近,在仅有的五十八个字里,笔势舒展自如,节奏急促,情感回环反复,变化曲折,让人读罢不禁反复吟咏,感慨不已。
上一篇:宋·姜夔《越中士女春游》
下一篇:宋·姜夔《和转庵丹桂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