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uǐ
lóng
yín
·
·
shēn
zhōu
chù

朝代:宋作者:姜夔浏览量:1
shēn
zhōu
chù
liǎng
liǎng
shā
qín
jīng
hóng
jiǎng
qīng
dēng
yáo
làng
wēi
liáng
jiǔ
lín
fēng
guī
yǒu
shuǐ
kuàng
mào
líng
yóu
juàn
cháng
gān
wàng
jiǔ
fāng
xīn
shì
xiāo
shēng
zhǐ
guī
shàng
wèi
què
nán
fēi
yǒu
rén
yīng
huà
lán
guì
liú
xiāng
xiǎo
dài
xié
yǐng
qíng
duō
shí
nián
yōu
mèng
lüè
céng
shèn
xiè
láng
hèn
piāo
líng
jiě
dào
yuè
míng
qiān

译文

夜已深,移舟更向鉴湖深处,不觉惊起双双飞鸟。船桨搅动着荷花,船灯也随之摇动,泛起了阵阵波纹,竟有丝丝凉意。把酒言欢,我心怀归,有此水为证。我本有归去之志,更何况远游已倦,伊人望久,把美好之心愿,诉诸悠悠之箫声。数着手指算了算归期还未到。伊人闻鹊而喜,家中有人应该会因此而欢喜(指盼归之人盼到消息)。画栏之前,桂树飘香,留着香气稍稍等待,好与伊人携手游赏于月光之下,桂花影里。我已是自伤情多,十年间做了许多幽梦,大致曾有过像这样的情景。为何友人你也是,也怨恨飘零,咏出月明千里一类之词章呢。

逐句剖析

"夜深客子移舟处":夜已深,移舟更向鉴湖深处,

# 移舟:移舟近岸。,客子:客居他乡之人。

"两两沙禽惊起":不觉惊起双双飞鸟。

# 沙禽:栖息沙洲的水鸟。

"红衣入桨":船桨搅动着荷花,

# 红衣入桨:荷花倒映水中,船桨在花影中划动。红衣,指荷花。

"青灯摇浪":船灯也随之摇动,泛起了阵阵波纹,

# 摇浪:灯光映入水中,随波荡漾。,青灯:船中油灯,其光青荧。

"微凉意思":竟有丝丝凉意。

# 微凉意思:微觉凉意。

"把酒临风":把酒言欢,

"不思归去":我心怀归,

"有如此水":有此水为证。

# 有如此水:有此水作证。祖逖北伐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此江!”(《晋书·祖逖传》)

"况茂陵游倦":我本有归去之志,更何况远游已倦,

# 茂陵游倦:司马相如称病免官后家居茂陵。茂陵,汉武帝陵墓,在今映西兴平县东北。

"长干望久":伊人望久,

# 长干望久:闺中人盼望已久。李白《长干行》:“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长干,金陵(南京)里巷名。

"芳心事、":把美好之心愿,

# 芳心事:美好的心事。

"箫声里":诉诸悠悠之箫声。

# 箫声里:从萧声中传达出来。

"屈指归期尚未":数着手指算了算归期还未到。

"鹊南飞、":伊人闻鹊而喜,

# 鹊南飞:鹊噪报喜,行人即归,又有月夜鹤飞报喜之意。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有人应喜":家中有人应该会因此而欢喜(指盼归之人盼到消息)。

"画阑桂子":画栏之前,桂树飘香,

# 桂子:桂花。,画阑:雕花栏杆。

"留香小待":留着香气稍稍等待,

"提携影底":好与伊人携手游赏于月光之下,桂花影里。

# 提携影底:撰手于花影之下。

"我已情多":我已是自伤情多,

"十年幽梦":十年间做了许多幽梦,

# 幽梦:赚胧的梦境。

"略曾如此":大致曾有过像这样的情景。

"甚谢郎、":为何友人你也是,

# 谢郎:谢庄,南朝宋文学家,作有《月赋》,有“美人迈兮音尘绝,隔千里兮共明月”之句。,甚:为什么。

"也恨飘零":也怨恨飘零,

"解道月明千里":咏出月明千里一类之词章呢。

# 月明千里:即指谢庄《月赋》之句,此借指友人原作。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水龙吟・夜深客子移舟处》是南宋词人姜夔创作的词作。全词紧扣思乡主题,借景抒情。上片以景起笔,通过用典与箫声,渲染出浓烈的思归氛围;下片延续思归之情,情感由忧转喜。在写作手法上,词人在游乐之景中翻出缠绵相思,更从相思中设想对方情境,设身处地创作,构建出清馨幽逸之境,使彼此情感水乳交融。此词将景、情、典巧妙结合,既展现出词人对故乡的深切眷恋,又通过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情感表达,让读者感受到其词作构思精巧、情感真挚的艺术魅力,尽显姜夔词作的婉约风格与深厚底蕴。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词人、音乐家

姜夔(1155?~1208),南宋词人、音乐家。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人。一生未仕,往来鄂、赣、皖、苏、浙间,与诗人词客交游,卒于杭州。姜夔精通音律,能自度曲。词喜自创新调,重格律,音节谐美,多为写景咏物及记述客游之作,感时伤事,情调较为低沉。代表作品有《扬州慢》《暗香》《疏影》等。有《白石道人歌曲》《白石道人诗集》《诗说》《绛帖平》《续书谱》等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姜夔年少时于合肥邂逅一段刻骨铭心的情缘,即便岁月流转、鬓染霜华,这份情愫依然炽热如初。时空更迭与世事沧桑,非但未冲淡他心中的眷恋,反而让相思愈发深沉缠绵。于他而言,自然界的一花一木、生活中的点滴琐事,皆能触动心弦,勾起无限情思。如《江梅引》中“见梅枝,忽相思”,借梅抒怀;《琵琶仙》里“双桨来时,有人似、旧曲桃根桃叶”,睹人思旧,皆是其深情写照。 《水龙吟》同样承载着这份绵长相思。绍熙四年(1193)秋,姜夔客居绍兴,与友人黄庆长清夜泛舟鉴湖。庆长作怀归之词相嘱,姜夔应和之时,将个人的相思之情融入其中,借题发挥,在与友人的唱和间,倾诉着跨越岁月的深情。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羁旅词。描绘了深夜词人移舟,沙禽惊起,桨入水中,青灯在浪中摇晃,营造出孤寂氛围。词人把酒不想归去,自比司马相如游倦,借箫声诉心事。下阕盼望归期,想象家中画阑桂子留香等人。回顾十年幽梦,借谢庄典故,表达与飘零者的共鸣,体现羁旅漂泊的孤寂、盼归的急切以及对心事的无奈等复杂情感。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上阕“夜深客子移舟处,两两沙禽惊起。红衣入桨,青灯摇浪,微凉意思”,通过描写深夜行舟的清冷之景,营造出孤寂的氛围,抒发词人羁旅漂泊的孤寂之情。用典:“况茂陵游倦,长干望久”,运用司马相如客居茂陵因游宦而疲倦,以及长干女子盼望归人的典故,表达自己羁旅疲惫与心中对某人的思念期盼。“甚谢郎、也恨飘零,解道月明千里”,借谢庄《月赋》中“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表达与同样飘零之人的共鸣,增添了词的文化底蕴和情感深度。双关:​​“红衣入桨,青灯摇浪,微凉意思”​​“红衣”既指代荷花,描绘出荷花在水中的艳丽姿态,当船桨划动,荷花仿佛随之进入桨间;同时“红衣”也可暗指穿着红色衣服的女子,增添了一种婉约、迷离的氛围。“微凉意思”中,“微凉”既是指夜晚江上实际的温度感受,给人一种清冷的感觉;也暗示了词人内心因羁旅他乡、身世漂泊而产生的孤寂、凄凉的心境,一语双关,将景与情巧妙融合。想象:“红衣入桨,青灯摇浪,微凉意思”,词人看到红色的荷花(“红衣”代指荷花)随着船桨的划动进入桨间,青色的灯光在波浪中摇曳。这不仅仅是对眼前景象的直接描绘,更融入了他的想象。“微凉意思”并非仅仅是身体感受到的实际凉意,而是词人由眼前的夜景所引发的内心感受的想象延伸。他仿佛从这一幅画面中,感受到了夜的清冷、环境的幽寂,以及自己内心深处那种难以言说的孤寂与惆怅。这种想象将景与情巧妙融合,让读者能更深刻地体会到词人在移舟夜行时的心境。

3. 分段赏析

上片:“夜深客子泛舟处,两两沙禽惊起”,姜夔以细腻笔触勾勒出一幅清幽灵动的夜湖图景。当夜幕深沉,轻舟缓入鉴湖深处,船行声骤然打破静谧,惊起一对对栖息的沙鸟,刹那间,幽渺清逸之境跃然纸上,意趣盎然。“红衣入桨,青灯摇浪,微凉意思”则更见匠心。词人不落窠臼,不写寻常的桨拨红莲、浪映青灯,而以“红衣入桨”赋予红莲主动融入的动态,“青灯摇浪”又让光影在水波中流转生姿,这般独特的遣词造境,尽显词人驾驭文字的超凡功力。朱红的莲花与幽青的灯火相互映衬,桨声与浪涛和鸣,宛如一曲自然的乐章,引人遁入超然物外的境界。“微凉意思”四字,一语双关,既描绘出夜湖沁人的凉意,又悄然传递出内心微妙的情思,巧妙地搭建起由景入情的桥梁,成为全词情感转折的关键所在。夜湖的凉意沁入肌肤,而词人心中暗藏的情愫,在后续词句中逐渐明朗。“把酒临风,不思归去,有如此水”一句,虽化用范仲淹《岳阳楼记》中“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的悠然之境,却未取超然洒脱之意,反而借此引出一段真挚的爱情誓约。词人以水为证,坚定盟誓:若心怀归乡之念,便如同眼前这滔滔湖水般真切。这般誓语,与苏轼《游金山寺》“有田不归如江水”的感慨,同承自《左传》中重耳“有如白水”的盟誓传统。追溯根源,此类以自然物象明志的表达方式,早在《诗经・大车》“谓予不信,有如皎日”中已见雏形,堪称男女誓辞之滥觞。姜夔巧妙援引古人典故,将归乡相见的迫切心愿诉诸笔端,足见相思情长、心意赤诚。“况茂陵游倦,长干望久,芳心事、箫声里”四句,如层层涟漪般深化思归主题。词人以司马相如病居茂陵自喻远游疲惫,借李白笔下长干女子盼夫的典故,暗指远方思念之人的殷切期盼。漂泊已久的倦意,与佳人望穿秋水的深情,交织成归心似箭的强烈渴望。正如《长亭怨慢》中“怎忘得玉环分付,第一是早早归来”的叮咛,此刻伊人将万千心事,都融入悠悠箫声,声声倾诉,句句含情,让这份相思更添几分缠绵悱恻。下片:换头处的两组韵脚六句,如缓缓展开的长卷,细腻铺陈“芳心事”。“屈指归期尚未”,词人以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的含蓄笔法,道出归期未定的怅惘;“鹊南飞、有人应喜”则笔锋一转,借《西京杂记》中“乾鹊噪而行人至”的吉兆传说,将思绪投向远方,想象恋人听闻鹊鸣时的欣喜模样,瞬间将词境推向虚实交织的奇幻之境。“画阑桂子,留香小待,提携影底”三句,更如蒙太奇般勾勒出瑰丽想象:雕画精美的栏杆旁,桂树散发着馥郁芬芳,似在静静等候归人;待到重逢之时,便能与心上人携手相伴,漫步于月光洒落的桂影之下。这般温柔缱绻的场景,既细腻刻画了恋人盼归的殷切情思,又赋予桂树以脉脉深情,物我交融,意境幽微。然而,归期未定的现实,又让这鹊喜、桂香、携手的美好画面,都化作遥不可及的虚幻泡影。恰似词人在《江梅引》中“几度小窗幽梦手同携”的期许,皆为思念深处生出的绮梦,在现实与幻想的碰撞中,更添相思的惆怅与绵长。“我已情多,十年幽梦,略曾如此”,词人一声长叹,道尽心中感慨。十载光阴流转,过往种种悲欢离合,恍若幽梦一场,回首望去,哀伤总比欢欣更多,人生际遇大抵如此。然而笔锋陡然一转,“甚谢郎、也恨飘零,解道月明千里?”词人不禁发问:为何黄庆长兄亦如我这般,为漂泊身世而伤怀,写下“月明千里”这般满含怅惘的词句?此处以南北朝文人谢庄喻指友人,巧妙借用典故,既点明对方身份,又赋予文字典雅韵味。词作收尾之处,将友人的飘零之恨与自身的思乡之情相融合,既回应和作之旨,又在写人之中暗含自况。“月明千里”四字收束全篇,意境清远澄澈、空灵缥缈,如同一缕余韵悠悠散开,言有尽而意无穷,令人在月色清辉中,品味出词人难以尽述的乡愁与羁旅之思。

4. 作品点评

这首词的精妙之处,不仅在于从泛舟鉴湖的悠然之境中,翻涌出缠绵深挚的相思之情,更在于词人以独特的视角,在相思之中层层递进,勾勒出对方的心境与情境。“鹊南飞、有人应喜”,是词人遥想恋人此刻听闻鹊鸣盼归的场景;“画阑桂子,留香小待,提携影底”,则进一步畅想未来团圆时携手赏桂的温馨画面。这般幻中套幻的构思,如奇峰突起,成为全词最具神采的点睛之笔。姜夔情词的高妙,在于他能设身处地揣度对方心绪,将自己的思念与对方的期盼熔铸一体,营造出清逸雅致的意境。在他的笔下,彼我之情不再界限分明,而是如同水乳交融,浑然天成;双方所处之境,恰似双镜交映,相互辉映,让情感的表达更具层次与张力。诸如《浣溪沙》中“限入四弦人欲老,梦寻千驿意难通”的怅惘,《踏莎行》里“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的孤寂,以及《鹧鸪天》中“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的默契,皆展现出这般独特的创作境界。而这一切奇绝的构思与意境,皆源于词人“把酒临风,不思归去,有如此水”的至真至诚,若非怀着对归期与重逢的深切渴望,又怎能催生出如此妙笔生花的词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此乃和友人镜湖怀归之作。借杯酒自浇块垒,言愁欲愁,曲折写来,绝无平衍之笔。“鹊南飞”四句从对面着想,便饶有情致。

近代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姜夔《雪中六解》

下一篇:宋·姜夔《送范仲讷往合肥三首 其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