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志只便鞍马上":远大的志向只在马鞍马背上得以施展,
"客梦长在江淮间":客居的梦境常常在江淮一带萦绕。
"谁能辛苦运河里":谁能在运河之中辛苦劳作,
"夜与商人争往还":夜晚还和商人争抢着来来往往。
南宋词人、音乐家
姜夔(1155?~1208),南宋词人、音乐家。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人。一生未仕,往来鄂、赣、皖、苏、浙间,与诗人词客交游,卒于杭州。姜夔精通音律,能自度曲。词喜自创新调,重格律,音节谐美,多为写景咏物及记述客游之作,感时伤事,情调较为低沉。代表作品有《扬州慢》《暗香》《疏影》等。有《白石道人歌曲》《白石道人诗集》《诗说》《绛帖平》《续书谱》等传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羁旅题材诗,介绍了诗人姜夔在诗中通过“壮志”与“客梦”的对比,描绘了运河商人往来的情景,体现了诗人漂泊羁旅的无奈,营造出一种人生奔波的氛围,表达了对羁旅生活的感慨以及对人生普遍奔波境遇的思考。
2. 写作手法
对比:“壮志只便鞍马上,客梦长到江淮间”,此句将“壮志”与“客梦”进行对比,“壮志”体现出一种昂扬的抱负与豪情,而“客梦”则流露出漂泊他乡的孤寂与无奈,通过这种对比,鲜明地展现出诗人内心的矛盾与羁旅中的失落感。
3. 分段赏析
“壮志只便鞍马上”,此句中的“壮志”直接点出友人心中的远大抱负,而“只便鞍马上”则描绘出这种抱负似乎只有在奔波的旅途、在马背上才能找到施展的地方。这既体现了友人可能习惯了漂泊的生活,也暗示出其志向与远行、征战或奔波相关。在送别场景中,这样的描写既让人体会到友人的豪情,也隐含着诗人对其前路奔波的理解与牵挂,仿佛能看到友人在鞍马间执着前行的身影。“客梦长在江淮间”,“客梦”二字点明了友人客居他乡的状态,而“长在江淮间”则具体指出了梦境萦绕的地域。江淮一带或许是友人曾长期停留、留有深厚记忆的地方,以至于连梦境都常常回到这里。这不仅表现出友人对过往生活之地的眷恋,也透露出一种漂泊中的安定渴望。结合送别友人赴合肥的背景,更能感受到友人心中复杂的情感,既有对前路的奔赴,又有对过往地域的不舍,这种矛盾的情思让诗句更显真实可感。“谁能辛苦运河里”,以反问的语气开篇,强化了情感的表达。“辛苦”二字直接点出运河中生活的艰辛,而“谁能”则暗含着对这种辛劳的慨叹,这样的辛苦并非一般人所能承受。南宋时期运河作为南北交通命脉,商贸活动频繁,这里的“辛苦”正是当时运河上商人、纤夫等底层劳动者生活的真实写照。诗人通过这样的反问,不仅引发读者对运河边辛劳生活的关注,也暗含着对不同人生境遇的思考。“夜与商人争往还”,“夜”字点明了时间,夜晚本是休息之时,而“争往还”则描绘出运河上依然繁忙的景象,商人们在夜色中仍在为了生计奔波往来,甚至要相互争抢时间与航道。这一细节描写仿佛能看到夜色中运河上船只穿梭、人们忙碌的场景。它不仅具体展现了“辛苦运河里”的内涵,让前一句的反问有了更真切的依托,也通过商人的辛劳与友人的壮志形成对比,凸显出不同生活轨迹的差异,让全诗的情感更为丰富。
上一篇:宋·姜夔《昔游诗》
下一篇:宋·姜夔《次韵鸳鸯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