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huàn
shā
·
·
xīn
hài
zhēng
yuè
èr
shí
féi

朝代:宋作者:姜夔浏览量:1
chāi
yàn
lóng
yún
wǎn
xiān
jiāng
qún
dài
láng
chuán
bié
wèi
yòu
jīn
nián
yáng
liǔ
hán
yóu
yuān
yāng
fēng
chéng
mián
xiē
ér
xián
shì
yíng
qiān

译文

戴上钗燕,挽结云鬟,晚来梳妆可却无法欢心。一心想用裙带拴住你那将要离去的兰舟。别离的痛楚滋味又一次涌上心头。岸边那寒夜中的杨柳枝在独自飞舞,河中的鸳鸯在疾风中无法安眠。有些事儿真的无需在心头萦绕牵挂。

逐句剖析

"钗燕笼云晚不忺":戴上钗燕,挽结云鬟,晚来梳妆可却无法欢心。

# 忺:高兴、适意。,笼云:挽结云鬟。,钗燕:带有燕子形状装饰之钗。

"拟将裙带系郎船":一心想用裙带拴住你那将要离去的兰舟。

"别离滋味又今年":别离的痛楚滋味又一次涌上心头。

"杨柳夜寒犹自舞":岸边那寒夜中的杨柳枝在独自飞舞,

# 自舞:独自飞舞。

"鸳鸯风急不成眠":河中的鸳鸯在疾风中无法安眠。

# 不成眠:无法安眠。

"些儿闲事莫萦牵":有些事儿真的无需在心头萦绕牵挂。

# 牵:牵挂。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浣溪沙·辛亥正月二十四日发合肥》为南宋词人姜夔所作的爱情词。上阕从女子的妆容落笔,进而展现其内心的情愫,每一笔都刻画出古代女子足不出户却用情专一执着的鲜明特征。下阕由风中的杨柳转而写到风中的鸳鸯,每一句都彰显出饱读诗书的古代读书人的特质,举止文雅、性情温和。女子的情感表达直白坦率,读书人则习惯于借物起兴、含蓄抒情。全词不堆砌典故,不借助华丽辞藻修饰,语言质朴如口语,却将人物性情展现得淋漓尽致。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词人、音乐家

姜夔(1155?~1208),南宋词人、音乐家。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人。一生未仕,往来鄂、赣、皖、苏、浙间,与诗人词客交游,卒于杭州。姜夔精通音律,能自度曲。词喜自创新调,重格律,音节谐美,多为写景咏物及记述客游之作,感时伤事,情调较为低沉。代表作品有《扬州慢》《暗香》《疏影》等。有《白石道人歌曲》《白石道人诗集》《诗说》《绛帖平》《续书谱》等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绍熙二年辛亥正月二十四这一日,合肥的空气里弥漫着离别的愁绪。一首依依惜别的情词在此刻诞生,记录下白石与合肥女子分别的瞬间。那时的他们或许未曾想过,这一别竟可能是此生最后一面,至少自那年之后,两人便落入了生离死别的境地。往后的岁月里,白石彻底陷入了张先《千秋岁》中“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所描绘的“情结”之中。这份情结如同刻入骨髓的印记,化作了他一生的肠断史。而正是这段刻骨铭心的离别,催生出南宋词坛上一段独具异彩的奇情,白石怀人系列词。只是在合肥分别的那个瞬间,白石定然未曾预料到,这一次转身,会在他的生命里留下如此绵长而沉重的印记。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情词,描绘了绍熙二年辛亥正月二十四日白石与合肥女子在合肥分别的场景,体现了两人离别时的不舍之情,营造出浓厚的离愁氛围,表达了这段离别对白石一生的深远影响以及他此后深陷思念的愁苦。

2. 分段赏析

上片从女子的角度落笔,满是惜别之意。“钗燕笼云晚不忺”,钗上的燕子装饰灵动别致,她挽起如云的发髻,精心梳妆打扮,可到了傍晚,脸上的愁容却怎么也掩饰不住,丝毫不见往日的欢愉。起句勾勒出女子美丽的妆容,紧接着的“拟将裙带系郎船”,则是她内心真情的流露。用裙带去系住即将远航的船,这般想法看似不合常理,却透着浓浓的痴情,正是白石所论“理高妙”中“碍而实通”的妙处,以女子的物件,道尽女子的深情。“别离滋味又今年”,一个“又”字道尽了离别已非首次,唯有尝过别离苦涩的人,才能在临别前就预感到那份即将到来的痛楚。这句喃喃低语,从李煜《相见欢》“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般滋味在心头”中化出,藏着无尽辛酸。美丽的容妆与凄凉的情味形成鲜明对比,万千伤情尽在其中。下片转而从词人自己的角度,写对情人的劝慰。“杨柳夜寒犹自舞,鸳鸯风急不成眠”,他对女子说:你看那寒夜里的杨柳,树想静下来风却不停,柳枝在风中参差飞舞,得不到片刻安宁;你看那水面上的鸳鸯,在急风里也难以安然入睡。天下事本就十之八九不如意,又何止你我这般离别呢?“些儿闲事莫萦牵。”他劝慰道:离别不会太久,重逢之日可期,你不必太过牵挂忧心。这话里颇有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的豪情与洒脱。可谁曾想,这一别竟成了生离死别,真是“此恨绵绵无绝期”,也难怪后来会有《浣溪沙》中“当时何时莫匆匆”的痛悔。“鸳鸯风急不成眠”这句,在离别之时恰似不祥之语,成了日后重逢难期的不幸预兆,白石与合肥女子的这段情遇,终究成了他一生的悲剧。

3. 作品点评

这首词没有运用典故,也不依赖华丽的辞藻修饰,语言纯粹如口语般自然,却将真挚性情展现得淋漓尽致。上片从女子的妆容落笔,进而道出她的心声,每一笔都勾勒出古代足不出户女子的鲜明特征,用情专一执着。女子的情感直白而热烈,只是顺着内心的情意坦率表达,毫无遮掩。下片则由风中杨柳转而说到风中鸳鸯,每一句都彰显出饱读诗书的古代读书人的特质,温文尔雅。这位读书人说话必定运用比兴手法,且用得极为精妙,以眼前的景物作喻,寄托心中的情感,语言同样质朴如口语。这般纯似口语的艺术语言,源自词人“纯似友情”(夏承焘《合肥词事考》)的真诚爱意,是从词人性灵与肺腑之中自然流淌而出的。白石爱情词的根源便在于此,其价值也正体现于此。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上片写居者对行者的眷眷不舍,先写情态、思绪。而后点名离别。下片写行者的居者的殷殷慰解,两句旁衬,一句揭出正意。

现代刘乃昌《姜夔诗词选注》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姜夔《卜算子·月上海云沈》

下一篇:宋·姜夔《蓦山溪·题钱氏溪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