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阴":古城的背阴处。
"有官梅几许":有几株官梅,
"红萼未宜簪":红色的花萼还不到可以簪戴的时候。
# 红萼:红花。萼,花蒂。
"池面冰胶":池塘水面上的冰还凝结着,
# 冰胶:冰冻。
"墙腰雪老":墙腰上的积雪还未消融,
# 墙腰:墙的中部。
"云意还又沉沉":天空中云层浓厚。
"翠藤共、":我和友人一起、
"闲穿径竹":悠闲地穿过竹林间的小径,
"渐笑语、":渐渐的欢声笑语、
"惊起卧沙禽":惊起了栖息在沙滩上的水鸟。
"野老林泉":我这隐居山林的老人,
"故王台榭":和这旧时帝王的台榭,
# 故王台榭:指汉长沙定王刘发所筑之台。
"呼唤登临":仿佛在相互呼唤着人们前来登临。
# 登临:登山临水。也指游览。
"南去北来何事":我一生南来北往究竟是为了什么,
"荡湘云楚水":在湘江和楚水间漂泊,
"目极伤心":极目远望,不禁黯然神伤。
# 目极:用尽目力远望。
"朱户黏鸡":看到富贵人家在门户上粘贴鸡画,
# 黏鸡:《荆楚岁时记》:“人日贴画鸡于户,悬苇索其上,插符于旁,百鬼畏之。”
"金盘簇燕":用金盘盛着燕子形状的食物来庆祝节日,
# 金盘簇燕:金盘,指春盘,古俗于立春日,取生菜、果品、饼、糖等,置于盘中为食,取迎新之意谓之春盘。周密《武林旧事》立春条云:立春前一日“后苑办造春盘供进,及分赐贵邸宰臣巨珰,翠缕红丝,金鸡玉燕,备极精巧,每盘值万钱。”
"空叹时序侵寻":我徒然感叹时光的流逝。
# 侵寻:渐进。
"记曾共、":还记得曾经和友人一起、
"西楼雅集":在西楼举行高雅的聚会,
"想垂柳、":想起那时垂柳、
"还袅万丝金":还像万条金丝一样袅袅飘拂。
# 万丝金:白居易《杨柳枝》十二首其九:“一树春风万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待得归鞍到时":等到我骑着马回到故乡的时候,
"只怕春深":只怕已是春深花落。
"丙午人日":丙午年正月初七,
# 人日:旧称夏历正月初七日为“人日”。《北史·魏收传》引晋议郎董勋《答问礼俗说》:“正月一日为鸡,二日为狗,三日为猪,四日为羊,五日为牛,六日为马,七日为人。”杜甫《人日》诗:“元日到人日,未有不阴时。”
"予客长沙别驾之观政堂":我客居在长沙别驾的观政堂。
# 别驾:官名,汉置别驾从事使,为刺史的佐吏,刺史巡视辖境时,别驾乘驿车随行,故名。宋于诸州置通判,近似别驾之职,后世因沿称通判为别驾。
"堂下曲沼":堂下有曲折的池塘,
# 曲沼:曲池,曲折迂回的池塘。
"沼西负古垣":池塘西边靠着古老的城墙,
"有卢橘幽篁":有卢橘和幽深的竹林,
# 幽篁:指幽深的竹林。,卢橘:金桔。李时珍《本草纲目》云:“此桔生时青卢色,黄熟时则如金,故有金桔、卢桔之名。”并说:“注《文选》者以枇杷为卢桔,误矣。司马相如《上林赋》云:‘卢桔夏熟,枇杷橪柿,’以二物并列,则非一物明矣。”
"一径深曲":一条小路幽深曲折。
"穿径而南":穿过小路往南走,
"官梅数十株":有几十株官府种植的梅花,
"如椒、":有的像花椒,
"如菽":有的像豆类,
"或红破白露":有的红蕾初破,露出白色的花瓣,
"枝影扶疏":树枝的影子疏密有致。
"著屐苍苔细石间":穿着木屐在长满青苔的细石间行走,
# 屐:木鞋,底有二齿,以行泥地。引申为鞋的泛称。
"野兴横生":郊游的兴致非常浓厚,
"亟命驾登定王台":赶忙命令驾车去登定王台。
# 定王台:在长沙城东,汉长沙定王所筑。
"乱湘流、":在湘流中穿梭,
# 乱:横渡。《诗经·大雅·公刘》:“涉谓为乱。”疏:“水以流不顺,横渡则绝其流,故为乱。”《尚书·禹贡》:“乱于河。”孔传:“绝流曰乱。”
"入麓山":进入岳麓山,
# 麓山:一名岳麓山,在长沙城西,下临湘江。
"湘云低昂":湘江上的云高低起伏,
"湘波容与":湘江的水波舒缓。
# 容与:舒缓的样子。
"兴尽悲来":兴致过后,悲伤袭来,
"醉吟成调":在醉意中吟成曲调。
南宋词人、音乐家
姜夔(1155?~1208),南宋词人、音乐家。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人。一生未仕,往来鄂、赣、皖、苏、浙间,与诗人词客交游,卒于杭州。姜夔精通音律,能自度曲。词喜自创新调,重格律,音节谐美,多为写景咏物及记述客游之作,感时伤事,情调较为低沉。代表作品有《扬州慢》《暗香》《疏影》等。有《白石道人歌曲》《白石道人诗集》《诗说》《绛帖平》《续书谱》等传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感怀词。描绘了冬末春初古城的萧索景色,表达了词人漂泊的愁苦、对时光的感慨以及对往昔的怀念。
2. 分段赏析
上片词与序文内容相呼应,重点描绘游赏时的心情。开篇“古城阴。有官梅几许,红萼未宜簪”,写古城墙下,几株官府栽种的梅花,红萼初绽尚小,还没到可摘来簪发的时节。“官梅”一词源自杜甫《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中“东阁官梅动诗兴”之句,而对姜夔而言,梅花与柳树一样,最易勾起他内心深处的伤感往事。句中“几许”“未宜簪”等语,满含对梅花的爱怜呵护之情。序文已描摹过梅花的种种姿态,词中便转而着重抒发情感,较序文更进一层。“池面冰胶,墙阴雪老”,两句对仗极为工整。以“胶”形容冰的凝结、以“老”描绘雪的积久不化,写出冰层难融、积雪深厚之景,用字生新瘦硬,正是姜夔词的笔法。姜夔作诗取法江西诗派,追求拗折瘦硬的风格,给人刚劲之感,营造出深远清苦的意境。寒意仍浓,不知何时才能解冻。“云意还又沉沉”,写彤云密布,似要下大雪,更添几分寒意。词境的幽深清苦,正暗合词人沉郁的心境。词人或许想稍解心中郁结,“翠藤共、闲穿径竹,渐笑语、惊起卧沙禽”,于是与友人一同,悠然穿过爬满翠藤的竹径,来到园林幽静之处。一路行来,兴致渐浓,不觉间谈笑风生,惊起了水边栖息的禽鸟。这两句生动展现出词人此时野兴勃发、乐而忘忧的心情。一个“渐”字,尤能体现其心境从郁闷到开朗的转变,这是大自然对人心的感染。此处景致与前文迥异:一边是官梅初绽,一边是冰雪寒天,一边又有翠藤竹径与沙禽,移步换景间,情感也随景物流转,真有张炎《词源》中“野云孤飞,去留无迹”的妙味。“野老林泉,故王台榭,呼唤登临”,结尾以简练之笔,写出与友人同登定王台、渡湘江、游岳麓的游赏情景。“故王台榭”“野老林泉”虽为泛指,却也可能暗含怀昔感今之意,昔日如唐末韩侂曾避地长沙,其《小隐》诗“借得茅斋岳麓西,拟将身世老锄犁”便流露过类似心境。投入自然怀抱,赏林泉逸趣,发思古幽情,词人一时忘却烦忧。“呼唤登临”四字,写出热闹欢腾之景,与前文“云意还又沉沉”的压抑相比,前后心境已然截然不同。下片从序言中“兴尽悲来”四字生发开去,抒发追怀往昔、思念故人的深切悲慨。“南去北来何事,荡湘云楚水,目极伤心”,立于岳麓山巅,词人极目远眺,看湘云翻涌、楚水汤汤,顿生无限伤感,自己年复一年南北漂泊、浪迹江湖,究竟是为了什么?姜夔在《玲珑四犯》中写道:“文章信美知何用,漫赢得、天涯羇旅”,正可用来注解此处换头的心境。上片以“呼唤登临”的欢悦作结,换头却陡然转入“南去北来”的悲愁,笔锋骤转,峭拔有力。两相对比,更凸显出词人悲怀的积年累月、刻骨铭心,即便身处欢乐之中,往日的悲情也始终萦绕心头。此处笔法如“岭断云连”,看似转折却暗脉相承。“荡湘云楚水”一句尤妙,道尽平生浪迹江湖、无依无托的漂泊感。“朱户粘鸡,金盘簇燕,空叹时序侵寻”,写朱门贴画鸡、金盘盛春燕的年节景象,暗合人日、立春的民俗。《荆楚岁时记》载“人日贴画鸡于户”以驱邪,《武林旧事》记立春日“春盘”以“金鸡玉燕”为饰,皆是时俗。这三句慨叹时光飞逝,转眼又是新年,“空叹”二字呼应换头的“何事”,流露出光阴虚掷却无可奈何的悲苦。“记曾共、西楼雅集,想垂柳、还袅万丝金”,全词主旨至此豁然显现。难忘曾与伊人在西楼的清雅聚会,遥想当年窗外,万缕嫩黄柳丝在春风中轻摇曼舞。“想”“还”二字极妙,将回忆中的往昔之景与想象里的今日之貌交融叠合。然而美好回忆转瞬即逝,“待得归鞍到时,只怕春深”,待到重返旧地,恐怕已是暮春时节。结笔由过去遥想未来,从初春想到春深,在时空流转中更显悲情深切,余味悠长。字面上似与开篇“红萼未宜簪”的早春时节相呼应,深层却藏着“无计可归、归时人事已非”的隐痛。姜夔诸多怀念合肥女子的词作,如《淡黄柳》“恐梨花落尽成秋色”、《点绛唇》“淮南好。甚时重到。陌上青青草”、《鬲溪梅令》“又恐春风归去绿成阴。玉钿何处寻”,皆与这句结笔同含此意。
3. 作品点评
这阕词与其序文是一整体。序文侧重描摹景物与游赏情景,上片词则与之相互呼应。不过序文以写景为主,上片却将情感融入景致之中,像“云意又还沉沉”便是。下片挣脱序文的笼罩,袒露伤心人深藏的别样情怀,开拓出全新意境,同时也延续了融景入情的笔法,如“记曾共、西楼雅集,想垂柳、还袅万丝金”即是如此。由于下片是全词的核心所在,上片及序文所写的景物与游赏场景,便成了反衬下片悲怀难平的对照。这首词的结构安排甚是严谨。就词中意境而言,先由狭窄渐至开阔,从城阴竹径延伸至故王台榭;再由开阔转入幽狭深沉,从湘云楚水生发种种悲思。词境的曲折铺展,也映照出词人心灵的变化轨迹:从郁闷不畅到渴望解脱,最终却仍归于悲沉。其意境的营造同样匠心独运。这正是姜夔词作的一大特色:擅长运用暗线结构,无论意境更迭还是情绪变换,都能做到笔断意连。看似无迹可寻,实则有暗脉悄然贯通。构思之妙,无如白石。
上一篇:宋·姜夔《霓裳中序第一·香》
下一篇:宋·姜夔《念奴娇·谢人惠竹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