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hàn
gōng
chūn
·
·
yùn
jià
xuān

朝代:宋作者:姜夔浏览量:1
yún
yuē
guī
zòng
chuí
tiān
zhōng
fǎn
héng
yáng
zhōu
shí
nián
yí​​
mèng
miǎn
yǎng
chā
shū
qín
bēi
yuè
diàn
殿
huǐ
jiù
yóu
zuò
quán
shū
fēn
gāo
huái
怀
lǎo
yǐn
guǎn
xián
zhú
níng
zhī
gōng
ài
shān
shàn
ruò
nán
xún
bái
wèn
xùn
nián
nián
yàn
fēi
shàng
chóu
guān
lín
gāo
lǐng
xiàng
yuè
biān
xié
jiǔ
xié
jīn
dàn
jiè
qiū
fēng
​​​​yí​​​​
gōng
néng
shū

译文

(孔子曾叹)“归去吧!”。即使志向高远如垂天之云,终究要回归山林田园。扬州十年的漂泊如同一场梦,回首往事,人事已非。登临秦碑古迹、越地宫殿,后悔旧日游历虚度光阴、谋划全无章法。只好将心事托付、给高洁的老友,纵有丝竹管弦之乐,又怎能排遣孤寂。知道您喜爱山水,像王子猷雪夜访戴,若向南寻访李白,不知作何感想。每年大雁南飞,江波之上,我的愁绪也随之起伏。像苏轼在临皋亭宴饮宾客,对着明月,携酒持鲈,何等快意。如今只能借、这秋风中的一席之地,您唱歌来,我也能够唱和题诗。

逐句剖析

"云曰归欤":(孔子曾叹)“归去吧!”。

"纵垂天曳曳":即使志向高远如垂天之云,

"终反衡庐":终究要回归山林田园。

# 衡庐:隐者简陋的小屋。此处指作者住所。

"扬州十年一梦":扬州十年的漂泊如同一场梦,

# 扬州十年一梦:化用杜牧《遣怀》“十年一觉扬州梦,留得青楼薄幸名”之句。此处指作者年轻时的风流往事如梦。

"俛仰差殊":回首往事,人事已非。

# 俛仰:俯仰。俛:一作免。

"秦碑越殿":登临秦碑古迹、越地宫殿,

# 秦碑越殿:此处指蓬莱阁上的古迹。

"悔旧游、":后悔旧日游历虚度光阴、

"作计全疏":谋划全无章法。

# 作计:计划。

"分付与、":只好将心事托付、

# 分付:吩咐。

"高怀老尹":给高洁的老友,

"管弦丝竹宁无":纵有丝竹管弦之乐,又怎能排遣孤寂。

# 管弦丝竹:乐器。

"知公爱山入剡":知道您喜爱山水,像王子猷雪夜访戴,

"若南寻李白":若向南寻访李白,

"问讯何如":不知作何感想。

"年年雁飞波上":每年大雁南飞,江波之上,

"愁亦关予":我的愁绪也随之起伏。

"临皋领客":像苏轼在临皋亭宴饮宾客,

# 皋:水边。此处指海边。

"向月边、":对着明月,

"携酒携鲈":携酒持鲈,何等快意。

"今但借、":如今只能借、

"秋风一榻":这秋风中的一席之地,

"公歌我亦能书":您唱歌来,我也能够唱和题诗。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汉宫春·次韵稼轩》是南宋姜夔创作的一首词。全词以“归隐”为主题,通过回忆扬州十年漂泊、追慕古人高洁情怀,表达对友人辛弃疾的思念与敬仰,同时流露出自身隐逸江湖的向往。上阕以“云曰归欤”起兴,感叹十年扬州漂泊如梦,旧游虚度,唯有寄情丝竹;下阕转写对友人的思念,以“问讯李白”“携酒携鲈”等典故,表达对高洁品格的追慕,末句“公歌我亦能书”呼应次韵之趣,展现文人雅趣。全词时空交织,化用典故自然,无纤弱儿女语,纵横豪健,深得稼轩词风精髓,尽显姜夔俊逸超迈之笔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词人、音乐家

姜夔(1155?~1208),南宋词人、音乐家。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人。一生未仕,往来鄂、赣、皖、苏、浙间,与诗人词客交游,卒于杭州。姜夔精通音律,能自度曲。词喜自创新调,重格律,音节谐美,多为写景咏物及记述客游之作,感时伤事,情调较为低沉。代表作品有《扬州慢》《暗香》《疏影》等。有《白石道人歌曲》《白石道人诗集》《诗说》《绛帖平》《续书谱》等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上阕“云曰归欤”至“管弦丝竹宁无”,开篇以“云曰归欤”起笔,借云归之态抒发自身归隐之意,云纵然在天际自由舒展,最终仍会回归山林,暗示自己虽漂泊却心向归隐。接着回顾“扬州十年”的生活,将其比作一场梦,感慨时光匆匆、世事无常,“俯仰差殊”短短四字道尽沧桑巨变。“秦碑越殿”引发对历史的遐思,也促使作者反思旧游经历,后悔当初规划不足,流露出对过往的怅惘与对人生的思考。“分付与、高怀老尹,管弦丝竹宁无”,则体现出作者在无奈现实下,试图将归隐之愿托付他人,同时借音乐寻求精神寄托,矛盾又无奈的心境跃然纸上。​​下阕“知公爱山入剡”至“公歌我亦能书”,笔锋转向友人,作者深知友人爱山之情,想象其南寻李白,增添了高雅的情趣。“年年雁飞波上,愁亦关予”,借年年南飞的大雁勾起自身愁绪,情景交融,使愁情更具感染力。随后描绘友人在临皋月下携酒携鲈的闲适场景,展现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结尾“今但借、秋风一榻,公歌我亦能书”,描绘出作者与友人在秋风中,友人唱歌、自己写字的惬意画面,体现出两人高雅的情趣与默契,更传达出作者随遇而安、珍惜当下时光的心境,全词情感在豁达超脱中缓缓收束。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姜夔《自题画像》

下一篇:宋·姜夔《解连环·玉鞭重倚》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