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皋正望极":站在水边亭台极目远望,
# 正望极:指望尽天涯。,亭皋:水边的平地上。
"乱落江莲归未得":只见红莲零落成片,随波漂去,再难归来,
"多病却无气力":我多病缠身,连振作的力气都没有。
"况纨扇渐疏":更何况秋风渐起,团扇渐渐闲置,
# 纨扇渐疏:秋天渐近,逐渐疏远团扇。
"罗衣初萦":轻薄的夏衣也该换下。
# 萦:一作索。,罗衣:轻软丝织品制成的衣服。
"流光过隙":光阴飞逝如白驹过隙,
# 过隙:喻时间短暂,光阴易逝。语出成语“过隙白驹”。,流光:指如流水般逝去的时光。
"叹杏梁、":可叹杏木屋梁上的双燕、
# 杏梁:文杏木做的屋梁。语出汉司马相如《长门赋》,“饰文杏以为梁”。
"双燕如客":也像我一样漂泊如客。
"人何在":心上人如今在何方,
"一帘淡月":唯有帘外一抹淡月,
"仿佛照颜色":仿佛映照着她憔悴的容颜。
# 仿佛照颜色:杜甫《梦李白》:“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
"幽寂":四周幽暗孤寂。
"乱蛩吟壁":蟋蟀在墙角杂乱鸣叫。
# 蛩:蟋蟀。
"动庾信、":勾起我如庾信般、
# 庾信:南北朝时期诗人、文学家,字子山,小字兰成。诗赋大量抒发了自己怀念故国乡土的情绪,以及对身世的感伤,风格也转变为苍劲、悲凉。
"清愁似织":绵密的愁思。
"沈思年少浪迹":回忆年少时浪迹天涯。
"笛里关山":笛声里踏遍关山,
"柳下坊陌":柳荫下的坊陌曾与她相遇。
"坠红无信息":而今落花如雨,音讯全无。
# 坠红:落花。
"漫暗水、":只余暗绿流水潺潺、
"涓涓溜碧":只见那河水仍然浩荡向东流去。
"漂零久":而今长年漂泊无依,
"而今何意":再也没有当年的那种心绪,
"醉卧酒垆侧":像阮籍那样在酒垆旁狂放大醉。
# 醉卧酒垆侧:形容豪饮一醉方休。出自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载“阮公(籍)邻家妇有美色,当垆沽酒。阮……常从妇饮酒、阮醉,则卧眠其侧。夫始殊疑之,伺察,绝无他意。”酒垆,置酒瓮的土台。
"丙午岁":丙午年,
"留长沙":我留在长沙,
"登祝融":我登上衡山祝融峰,
# 祝融:衡山七十二峰之最高峰。
"因得其祠神之曲":因而得到当地祭祀山神的曲谱,
"曰《黄帝盐》、《苏合香》":是《黄帝盐》和《苏合香》。
# 《黄帝盐》、《苏合香》:南宋时献神乐曲。前者原为唐代杖鼓曲,后者原为唐代软舞曲。
"又于乐工故书中得《商调·霓裳曲》十八阕":又在乐工的旧书中得到商调《霓裳曲》十八阕,
# 霓裳曲:即《霓裳羽衣曲》,原为盛唐著名宫廷音乐,其乐、舞、服饰皆着力描绘仙境与仙女形象,调属黄钟商,乃唐乐之代表作。,商调:乐曲七调之一,其音凄怆哀怨。
"皆虚谱无辞":都只有曲谱而没有歌辞。
"按沈氏《乐律》":按沈括《梦溪笔谈·乐律》,
# 沈氏《乐律》:指沈括《梦溪笔谈》论乐律。
"《霓裳》道调":《霓裳》为道调,
"此乃商调":而这次得的却是商调。
"乐天诗云":白居易的诗中曾提到:
"“":“散序六阕
# 散序六阕:白居易《霓裳羽衣歌》:”散序六奏未动衣,阳台宿云慵不飞”。
"”,":”,
"此特两阕":但这里的曲谱仅有两阕,
"未知孰是":实在难以判断孰是孰非?
"然音节闲雅":不过这些曲调韵律清雅闲适,
"不类今曲":与当时流行的俗曲截然不同。
"予不暇尽作":我因时间有限未能全部谱写歌词,
# 予:一作余。
"作中序一阕传于世":只选取了《中序》部分创作了一首词流传于世。
"予方羁游":彼时我正漂泊他乡,
"感此古音":听到这些古朴的乐音,
"不自知其辞之怨抑也":不知不觉间词句中竟流露出幽怨哀伤的情调。
# 怨抑:怨恨抑郁。
南宋词人、音乐家
姜夔(1155?~1208),南宋词人、音乐家。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人。一生未仕,往来鄂、赣、皖、苏、浙间,与诗人词客交游,卒于杭州。姜夔精通音律,能自度曲。词喜自创新调,重格律,音节谐美,多为写景咏物及记述客游之作,感时伤事,情调较为低沉。代表作品有《扬州慢》《暗香》《疏影》等。有《白石道人歌曲》《白石道人诗集》《诗说》《绛帖平》《续书谱》等传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自度商调词,也是一首羁旅怀人词。描绘了秋日登高远眺、物候凋零的萧瑟景象,暗喻韶华易逝与离散之痛,抒发了对合肥情侣的刻骨相思与身世飘零的悲怆。
2. 写作手法
触景生情:“乱落江莲归未得”一句,江莲凋零暗喻韶光易逝与归途无望,凋谢的莲瓣既是眼前秋景,又隐喻词人漂泊未归的怅惘。“一帘淡月,仿佛照颜色”,以月光虚影勾连记忆中的伊人容颜,将现实之景与虚幻思念交融,触发“人何在”的锥心之痛。全篇借秋莲、纨扇、暗蛩等意象,使羁旅孤寂与旧情难追的哀婉自然流露。
3. 分段赏析
上片开头“亭皋正望极”,一落笔就为我们展现出一个开阔高远的画面。“正望极”三个字,把词人望尽天涯的状态描绘得淋漓尽致。从这一个“极”字里,我们能深切感受到他情感的深厚、思念的急切,以及心中所牵挂的人离他多么遥远。“乱落江莲归未得”,这里的江莲说的是水乡的红莲,也就是下片提到的“丛红”。词人极目远眺,映入眼帘的只有凋零飘落的红莲。这其实是在暗暗比喻他思念的那个人,就像这些红莲一样,青春容颜渐渐老去,变得憔悴,而自己却没办法回到她身边。“归未得”这三个字,把他内心难以言说的痛苦和苍凉悲伤的情绪,全都融合在一起了。前面四个字写景,后面三个字抒情,景与情相互交融,自然和谐。“多病却无气力”这句话有两层意思。一方面暗示了他身体不好,没有力气踏上归途;另一方面也实实在在地写出了他因为过度忧思而生病。“况纨扇渐疏,罗衣初索”,“索”和“疏”意思相近,都是疏远、不再常用的意思。词人在这里写的是夏天过去,秋天即将到来,时令发生了变化,同时词的场景也从室外转到了室内。“流光过隙”直白地告诉我们时间过得飞快,他和思念之人已经分别太久了。“叹杏梁、双燕如客”,到了秋天,燕子又要南飞,房梁上这成双成对的燕子,就像漂泊在外的游子,没办法长久停留。词人不说自己像双燕一样漂泊,反而说双燕像客子,这种表达非常新奇。用双燕的成双成对,衬托出自己的孤独寂寞,顺势引出了结尾的句子。“人何在,一帘淡月,仿佛照颜色”,前面一直含蓄委婉,层层铺垫,到这里终于直白地表达出思念人的主题,词的情感也达到了高潮。他思念的那个人在哪里呢?在想象中,柔和的月光透过帘子,好像照出了她憔悴的面容。这个画面非常真实,话语也充满了悲伤。这几句就是上片的核心。下片又回到了现实中。一个“幽寂”,就把他离散、孤独、漂泊的悲伤感受都概括了。“乱蛩吟壁。动庾信、清愁似织”,墙壁下蟋蟀杂乱地鸣叫着,让他的忧愁就像交织的丝线一样,怎么也理不清。“沉思年少浪迹。笛里关山,柳下坊陌”,这几句直接回忆起了年轻时的事情。“坠红无信息。漫暗水、涓涓溜碧”,这三句和上片的“乱落江莲”相互呼应。“坠红无信息”和“乱落江莲”一样,都是在说他思念的那个人没有一点消息,不知道流落到了哪里。“漫暗水,涓涓溜碧”则暗示着时间不断流逝,他苦苦相思了这么久,还是不知道心上人的情况。情人分离,天地广阔,就算有鸿雁传书,又能寄到哪里去呢?这些数不清的悲伤感慨,都寄托在了具体的景象中。最后“飘零久,而今何意,醉卧酒垆侧”,词人用了典故,表达得很含蓄。他在外漂泊了这么长时间,当年那种醉卧酒垆旁的豪情和兴致,已经不复存在了。这既说明了年轻时那段感情的纯洁美好,也表明从此以后,他心里再也装不下其他人了。整首词的情感在结尾达到了最高点,爱情的境界也升华到了超凡脱俗的程度。用清新雅致的笔触,来描写真挚深沉的爱情,正是这首词的一大特色。
4. 作品点评
这首词写景清幽,抒情深挚,意象精巧透亮,意境开阔悠远。
上一篇:宋·姜夔《徵招》
下一篇:宋·姜夔《卜算子·家在马城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