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ē
tián
shǒu

朝代:宋作者:王禹偁浏览量:1
běi
shān
zhòng
liǎo
zhòng
nán
shān
xiāng
zhù
dāo
gēng
yǒu
piān​
yuàn
rén
jiān
jiē
yīng
hǎi
shǎo
huāng
tián

译文

种完了北山再种南山,互相帮助努力耕种没有偏心。希望这世间的人都像我们一样,这五湖四海,应该会少很多荒田。

逐句剖析

"北山种了种南山":种完了北山再种南山,

"相助刀耕岂有偏":互相帮助努力耕种没有偏心。

# 刀耕:一作“力耕”,努力耕种。

"愿得人间皆似我":希望这世间的人都像我们一样,

# 皆似我:都像我们一样能够互助。,愿:希望。

"也应四海少荒田":这五湖四海,应该会少很多荒田。

# 四海:四海之内,即普天下。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畲田词五首·其四》是宋代诗人王禹偁创作的七言绝句。此诗前二句以轻快的笔调描述了畬田中协力互耕、依次而进的特点,后二句通过质朴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团结互助劳动的赞美,揭示了共同劳作不仅能创造物质财富,更能促进精神升华的深刻哲理。全诗语言通俗浅近,节奏明快,既是对山区农耕生活的真实写照,也传递出诗人对淳朴民风的推崇与对理想社会的期许。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先驱

王禹偁(954~1001),北宋文学家。字元之,济州巨野(今属山东)人。出身农家,九岁能文。太平兴国进士,历任多职,曾献《端拱箴》《御戎十策》等,因直言敢谏多次被贬。王禹偁反对宋初华靡文风,以变革文风为己任,提倡平易朴素,文学上推崇韩愈、柳宗元,诗学杜甫、白居易。所作诗文多涉政治现实,散文以记事见长,诗歌贴近社会。代表作品有《录海人书》《黄州新建小竹楼记》《清明》《感流亡》等。著有《小畜集》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畲田词五首·其四》是北宋诗人王禹偁于淳化二年(991年)因上疏为徐铉辨冤触怒宋太宗,被贬为商州(今陕西商县)团练副使后所作。诗人到任后,见商州丰阳、上津一带山深路险,仍沿用刀耕火种的原始耕作方式,但当地民众互助耕作、民风淳朴的传统令其深受感动,遂于次年(992年)春写下此组诗,其中第四首着重描绘山民协力互耕的场景,赞颂团结互助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反映农耕互助的民歌体诗。作品通过描绘商州山民刀耕火种、协力互耕的劳动场景,展现了群体协作中蕴含的淳朴美德与劳动热情,同时借农耕图景抒发了诗人对理想社会秩序的向往。

2. 写作手法

双关:“愿得人间皆似我,也应四海少荒田”既是对农业生产的期许,也双关诗人的政治志向。

3. 分段赏析

“北山种了种南山,相助力耕岂有偏”两句以平实语言勾勒畲田耕作的核心特征。前句点明劳动分先后、协作共进的特点,这一句的着眼点即在于强调劳动者的协作精神,所以便自然地引出了下一句“相助力耕岂有偏”。“相助力耕”直指山民互助传统,是一种淳朴高尚的美德,“杀尽鸡豚唤斸畲,由来递互作生涯”(《畲田词·杀尽鸡豚唤劚畲》),只要谁家有事于畲田,四围乡亲“虽数百里如期而至,锄斧随焉”(《〈畲田词〉序》)。通过“岂有偏”的强调,把“北山”“南山”一视同仁,无所遗留的意思,凸显其公平无私的协作精神。“愿得人间皆似我,也应四海少荒田”借农夫之口,表达了在劳动中产生的自豪感,由具体劳动场景升华至理想境界。畲田广种,不局限于一山一地,若人间皆能如他们那样,那就“四海少荒田”了。前句以农夫口吻抒发自豪感,后句“四海少荒田”既是对农业生产的期许,同时又双关诗人的政治志向。王禹偁出身农家,熟悉和关心农事,又时值宋初承五代战乱之后,入亡流徙,土地抛荒,,提倡开荒种地是地方亲民之官的首要任务,他借商州山民“更互力田”的实践,呼吁朝廷选拔良吏推广开荒政策,其“择良二千石暨坚百里”的治理理念与“化天下之民”的教化理想,在此形成现实关怀与政治理想的交织。

4. 作品点评

《畲田词五首·其四》是宋代诗人王禹偁创作的七言绝句。全诗以商州山区农民的劳动场景为背景,展现了独特的民歌风格与社会意义。此诗朗朗上口,民歌风味很浓郁,语言力求朴素浅近,清新流畅,既是对劳动精神的礼赞,亦是对理想化社会治理的展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畬田词》歌颂劳动者的勤奋,语言平易通俗。

现代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古代研究室研究员范宁《范宁古典文学研究文集》

# 《畬田词并序》是民歌山歌与诗人创作的完美结合。

现代湖北文理学院文学院副教授袁仕萍《汉水流域民歌研究》

# 《畲田词》五首生动描绘出山区刀耕火种的情景,如“鼓声猎猎酒醺醺,斫上高山入乱云。自种自收还自足,不知尧舜是吾君。”不仅充分反映了劳动人民热爱劳动的宽阔胸襟,而且富有民歌清新活泼的风味,显示作者善于向乐府民歌吸取思想艺术营养。

现代吉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钟优民《新乐府诗派研究》

# 《畬田词》七绝五首,着力用平易通俗的民间口语,描绘商州的农村生活,歌颂当地农民“更互力田”的良好风尚,殊具特色。

现代山东大学教授王延梯《古雅简淡,易道易晓——王禹偁及其创作》

# 王禹偁也向民间文艺学习,他的《畬田词》五首,就是以通俗浅显的语言和民歌的格调写的,生动地表现了山村的劳动生活,道出了劳动者的心声。

现代武汉大学文学院原教授沈祥源《中国文学史·宋元文学史》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王禹偁《送交代刘斐裁之大夫》

下一篇:宋·王禹偁《病起至幽谷二首》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