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òng
shǐ
guǎn
zhào
chéng
chū
zǎi
xián
yáng

朝代:宋作者:王禹偁浏览量:1
xiàn
lián
qín
hàn
jiù
gōng
fēn
shī
rén
shèng
gōng
dài
zhí
yuǎn
shū
diàn
殿
xié
jiā
shēn
huà
zhōng
tíng
suō
xiǎo
rùn
zhōng
nán
jiàn
zhú
hán
yáo
wèi
shuǐ
fēng
bǎi
fēng
jiāng
sān
guǎn
zhé
yāo
xiū
tàn
táo
gōng

译文

咸阳县城连着秦汉时期的旧离宫,朝廷将这片土地交付给您这位诗人,这份使命胜过战功。您带着官职从史馆远远辞别而去,携着家眷深入到如诗如画的景致之中。庭院里的莎草在清晨被终南山的雨水滋润,栏杆边的竹子在寒冷中被渭河吹来的风摇动。管辖百里疆域的您,曾是史馆中的文客,即便为政务折腰,也不必像陶渊明那样感叹失意呀。

逐句剖析

"县连秦汉旧离宫":咸阳县城连着秦汉时期的旧离宫,

"分付诗人胜武功":朝廷将这片土地交付给您这位诗人,这份使命胜过战功。

"带职远辞书殿去":您带着官职从史馆远远辞别而去,

"携家深入画图中":携着家眷深入到如诗如画的景致之中。

"庭莎晓润终南雨":庭院里的莎草在清晨被终南山的雨水滋润,

"槛竹寒摇渭水风":栏杆边的竹子在寒冷中被渭河吹来的风摇动。

"百里封疆三馆客":管辖百里疆域的您,曾是史馆中的文客,

"折腰休叹似陶公":即便为政务折腰,也不必像陶渊明那样感叹失意呀。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送史馆赵寺丞出宰咸阳》是北宋王禹偁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为送别友人调任而作。首联点出咸阳兼具秦汉离宫遗迹与人文底蕴,暗赞友人任职之地的独特价值;颔联写友人携家从史馆远赴咸阳,将赴任之路喻为“深入画图”,暗含对旅途风光的想象。颈联以对仗句勾勒任职地的环境,融自然景象于其中;尾联“折腰休叹似陶公”借用陶渊明典故,劝慰友人不必因官职变迁感慨,尽显关怀。全诗语言简古淡雅,将仕途送别与历史感怀结合,既点明友人的仕途变动,又传递出深切的劝慰与寄望,风格质朴而情感真挚。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先驱

王禹偁(954~1001),北宋文学家。字元之,济州巨野(今属山东)人。出身农家,九岁能文。太平兴国进士,历任多职,曾献《端拱箴》《御戎十策》等,因直言敢谏多次被贬。王禹偁反对宋初华靡文风,以变革文风为己任,提倡平易朴素,文学上推崇韩愈、柳宗元,诗学杜甫、白居易。所作诗文多涉政治现实,散文以记事见长,诗歌贴近社会。代表作品有《录海人书》《黄州新建小竹楼记》《清明》《感流亡》等。著有《小畜集》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赵寺丞从中央史馆调任咸阳县令的时候。在北宋时期,官员被外放至地方任职,常常被看作是仕途上的挫折,王禹偁借着这首诗劝勉友人,既表达了惜别不舍的情谊,也暗含着对他治理政务能力的认可。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送别诗。描绘了咸阳“庭莎晓润终南雨,槛竹寒摇渭水风”的自然景观以及秦汉旧离宫的历史厚重感,体现了王禹偁简古淡雅的文风,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寄望劝慰友人不必因官职卑微而感慨。

2. 写作手法

用典:“折腰休叹似陶公”一句巧妙运用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典故原意是陶渊明不愿为微薄俸禄向权贵低头,最终辞官归隐。作者在诗中提及此典故,是将友人赵寺丞调任地方的处境与陶渊明的经历相联系,劝慰友人不必像陶渊明那样因官职变动而感慨叹息,不必将外放地方视为仕途挫折,暗含对友人的理解与鼓励,传递出对其治政能力的肯定和不必消沉的劝勉之意。融情于景:“庭莎晓润终南雨,槛竹寒摇渭水风”将情感融入自然景象之中。清晨庭院里的莎草因终南山的雨而滋润,栏杆边的竹子在渭水吹来的风中轻摇,看似客观描绘咸阳的自然环境,实则暗藏对友人任职之地的想象与关切。湿润的莎草、摇曳的竹影,既展现出地方景致的清幽,也在景物勾勒中寄托着对友人赴任后能适应环境、安心治政的默默期许,让惜别与劝勉之情随景物自然流露。

3. 分段赏析

首联“县连秦汉旧离宫,分付诗人胜武功”,开篇点出咸阳的历史底蕴与友人的身份特点。咸阳紧邻秦汉时期的旧离宫,历史气息浓厚;将此地托付给诗人治理,其意义胜过军事上的功业,“分付诗人胜武功”既赞友人的文才适合此地,又暗含对文化治理的重视,起笔便将历史与人文结合。颔联“带职远辞书殿去,携家深入画图中”两句,写友人赴任的情景。带着官职远离史馆(书殿)而去,携全家进入如画卷般的美景之中,“辞书殿”点明友人曾任史官的身份,“深入画图中”则以比喻写咸阳风光之美,既写赴任的行程,又暗含对友人能在美景中履职的欣慰。颈联“庭莎晓润终南雨,槛竹寒摇渭水风”细致描绘咸阳的自然景致。庭院里的莎草因终南山的夜雨而清晨湿润,栏杆边的竹子在渭水吹来的寒风中轻轻摇曳,“终南雨”“渭水风”点明地域特色,“晓润”“寒摇”细致刻画景物的动态与质感,勾勒出一幅清新而略带凉意的山水画卷,尽显此地的清幽。尾联“百里封疆三馆客,折腰休叹似陶公”以劝慰作结,情意恳切。治理百里疆域的这位史馆官员,不必像陶渊明那样为折腰事人而感叹,“三馆客”呼应前文的“史馆赵寺丞”,用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既体谅友人可能的辛劳,又鼓励他以豁达态度履职,暗含对友人的信任与期许,让送别之情在劝慰中更显深厚。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被收录在《全宋诗》卷六三之中,是研究王禹偁文学风格的重要文本。他所秉持的“反对五代浮靡文风”的创作理念,在这首诗中具体体现为质朴无华的语言运用和深沉真挚的情感抒发。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王禹偁《饶州马殿院频寄黑髭药服数千丸斑白未减作诗》

下一篇:宋·王禹偁《病中书事上集贤钱侍郎》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