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hén
zhōu
tián
shè
rén
liú
bié

朝代:宋作者:王禹偁浏览量:1
huái
yáng
bīng
zhàn
liǔ
tiáo
xīn
fēng
xuān
yán
chún
pěng
zhào
zàn
shuāng
què
quàn
nóng
shēn
jiāo
chūn
chá
yān
jìng
tīng
qín
qīng
lǒng
chú
mài
rén
léi
qiān
wéi
yín
xìng
luò
huā
fēi
mǎn
chē
yīn

译文

淮阳大地的坚冰已然消融,柳条抽出嫩绿的新芽,风光景物明媚美好,乡土风俗淳朴温厚。手捧朝廷诏书,暂且告别京城的宫阙大道,前往四郊田野劝勉农桑,置身于盎然的春光之中。煮茶的轻烟静静掠过听琴的仙鹤,谷雨时节的薄雾轻柔笼罩着田间锄麦的农人。得以掀开帘帷尽情抒发吟诗的雅兴,落花与飞絮纷乱飘落,铺满了车厢的坐垫。

逐句剖析

"淮阳冰绽柳条新":淮阳大地的坚冰已然消融,柳条抽出嫩绿的新芽,

"风物暄妍土俗淳":风光景物明媚美好,乡土风俗淳朴温厚。

"捧诏暂辞双阙路":手捧朝廷诏书,暂且告别京城的宫阙大道,

"劝农深入四郊春":前往四郊田野劝勉农桑,置身于盎然的春光之中。

"茶烟静拂听琴鹤":煮茶的轻烟静静掠过听琴的仙鹤,

"谷雨轻笼锄麦人":谷雨时节的薄雾轻柔笼罩着田间锄麦的农人。

"羸得褰帷恣吟兴":得以掀开帘帷尽情抒发吟诗的雅兴,

"落花飞絮满车茵":落花与飞絮纷乱飘落,铺满了车厢的坐垫。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和陈州田舍人留别》是宋代诗人王禹偁创作的七言律诗。此诗首联描绘淮阳冰融柳新、风物明媚、土俗淳朴的春日景象;颔联写自己奉诏暂别京城,前往四郊劝农,融入盎然春意之中;颈联以“茶烟静拂”“谷雨轻笼”等细腻笔触,勾勒出听琴之鹤与锄麦之人相映成趣的画面,富有田园生活气息;尾联写自己得以褰帷赏景、尽情吟兴,车茵之上落满落花飞絮,尽显悠然兴致。全诗以自然明快的笔触,展现了淮阳春日的田园风光与淳朴民风,表达了诗人对当地风物的喜爱与赞美之情,以及在劝农途中的愉悦心境,具有清新质朴的艺术特色。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先驱

王禹偁(954~1001),北宋文学家。字元之,济州巨野(今属山东)人。出身农家,九岁能文。太平兴国进士,历任多职,曾献《端拱箴》《御戎十策》等,因直言敢谏多次被贬。王禹偁反对宋初华靡文风,以变革文风为己任,提倡平易朴素,文学上推崇韩愈、柳宗元,诗学杜甫、白居易。所作诗文多涉政治现实,散文以记事见长,诗歌贴近社会。代表作品有《录海人书》《黄州新建小竹楼记》《清明》《感流亡》等。著有《小畜集》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首诗作写于宋太宗淳化元年(990年),当时田舍人正从京城调任陈州(今河南淮阳)就职。作为同僚的王禹偁在开封挥笔写下这组赠别诗,该诗是其中的一首,以此送别友人赴任。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淮阳冰绽柳条新,风物暄妍土俗淳”:描绘了淮阳的春日景象,冰面开始消融,柳条抽出新芽,大地复苏,风光明媚,土俗淳朴。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和风土人情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温暖、清新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愉悦的基调,同时也流露出对淮阳的喜爱之情。颔联“捧诏暂辞双阙路,劝农深入四郊春”:交代了诗人的行程和使命。诗人接到诏书,暂时告别京城,前往淮阳的郊外劝农。“捧诏”显示出诗人对朝廷使命的重视和责任感,“暂辞”则略带一丝离别的惆怅,但“劝农深入四郊春”又体现了诗人积极投入工作、关心农事的态度,在春天来到郊外,融入生机勃勃的氛围中。颈联“茶烟静拂听琴鹤,谷雨轻笼锄麦人”:此联是全诗的精彩之笔,细腻地描绘了乡村的宁静画面。袅袅的茶烟轻轻飘动,仿佛在抚摸着听琴的鹤,而谷雨时节的细雨如轻纱般笼罩着在田间锄麦的农人。“茶烟”“琴鹤”营造出一种高雅、闲适的氛围,“谷雨”“锄麦人”则展现了农忙时节的田园生活场景,一动一静,相互映衬,富有生活气息,既表现出乡村的宁静祥和,又体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关注与赞美。尾联“羸得褰帷恣吟兴,落花飞絮满车茵”:写诗人在完成劝农任务后,得以拉开帷幕,尽情享受吟诗的兴致。此时,落花飞絮纷纷扬扬,铺满了诗人的车茵,仿佛为他铺上了一层美丽的地毯。这两句诗不仅展现了诗人悠然自得的心境,也进一步渲染了春日的美好,同时以景结情,给人留下了悠长的韵味,让人感受到诗人对淮阳春日美景的陶醉和对此次经历的难忘。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王禹偁《即席送许制之曹南省兄》

下一篇:宋·王禹偁《游仙娥峰後戏题》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