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huó
chuāng

朝代:宋作者:王禹偁浏览量:1
shāng
shān
lǎo
cǎn
huì
cháng
dīng
shí
chóng
zhuó
luǎn
zòng
ěr
wéi
ān
cán
chuāng
chù
cóng
suì
zhé
shāng
xíng
wéi
cún
jiǎn
lái
dēng
qín
lǐng
yòu
chán
lǐng
wèi
tuó
bēi
bǎi
juàn
shū
chuān
穿
hén
lián
bàn
nián
zhì
liáo
jiāng
píng
lǎo
zuó
xià
lái
zhuó
jiù
chuāng
xīn
ròu
háo
jiào
fēi
zuǐ
zhěng
máo
zuò
nài
ěr
huǐ
xié
dàn
gēng
zhāng
luó
lài
shì
shāng
shān
duō
zhì
niǎo
biàn
便
wèn
lín
jiā
jiè
qiū
yào
tiě
ěr
quán
gōu
ěr
zhǎo
zhé
jǐng
shí
nǎo
wéi
ěr
cháng
bǎo
chuāng
chóu
liǎo

译文

商山的老乌是何等凶残,它的鸟嘴比钉子还长,比箭镞还锋利。拾虫啄卵任你为所欲为,怎么可以残害我负伤的驴。我自从去年被贬至商州,行李仅存一头羸弱跛足之驴了。它翻越崇山峻岭,为我驮背了百来卷的书。它忍辱负重,伤皮露脊,疮痕累累,经过半年的治疗即将痊愈。不料老乌忽然飞了下来,啄破它的旧疮又啄取它的新肉。待到疮驴号叫,仆人吆喝,你这老乌却已飞离现场,坐在我的屋里削嘴整毛了。我的驴和我的仆人都奈何不了你,我只能追悔自己事先未挟弹张网作好准备了。还好商山这边多凶猛的鸟,便向邻居家借来了秋鹞。使秋鹞的拳如铁,爪如钩,好折了老乌的脖子,吃了老乌的脑子。不只为了秋鹞的饱餐一顿,更是为了给我的疮驴复仇。

逐句剖析

"商山老乌何惨酷":商山的老乌是何等凶残,

# 商山:在今陕西商县东。

"喙长于钉利于镞":它的鸟嘴比钉子还长,比箭镞还锋利。

# 喙:鸟嘴。

"拾虫啄卵从尔为":拾虫啄卵任你为所欲为,

# 从尔为:任你为所欲为。从,同“纵”。

"安得残吾负疮畜":怎么可以残害我负伤的驴。

# 安得:怎么可以。

"我从去岁谪商於":我自从去年被贬至商州,

# 商於:古地名,在今河南淅川县西南,指作者谪居的商州,商州属商於。

"行李惟存一蹇驴":行李仅存一头羸弱跛足之驴了。

# 蹇:跛足。

"来登秦岭又巉岭":它翻越崇山峻岭,

# 巉:山势高峻,山峰峻峭。,秦岭:指山脉,在陕西境内的终南山。

"为我驮背百卷书":为我驮背了百来卷的书。

"穿皮露脊痕连腹":它忍辱负重,伤皮露脊,疮痕累累,

"半年治疗将平复":经过半年的治疗即将痊愈。

"老乌昨日忽下来":不料老乌忽然飞了下来,

"啄破旧疮取新肉":啄破它的旧疮又啄取它的新肉。

"驴号仆叫乌已飞":待到疮驴号叫,仆人吆喝,你这老乌却已飞离现场,

"劘嘴整毛坐吾屋":坐在我的屋里削嘴整毛了。

# 劘:磨。

"我驴我仆奈尔何":我的驴和我的仆人都奈何不了你,

# 奈尔何:对乌鸦无可奈何。

"悔不挟弹更张罗":我只能追悔自己事先未挟弹张网作好准备了。

# 罗:捕鸟的网。,弹:弹弓。

"赖是商山多鸷鸟":还好商山这边多凶猛的鸟,

# 鸷鸟:凶猛的鸟。

"便问邻家借秋鹞":便向邻居家借来了秋鹞。

# 鹞:似鹰而小,常驯以捕猎。

"铁尔拳兮钩尔爪":使秋鹞的拳如铁,爪如钩,

# 尔:指设想当中的鹞。

"折乌颈兮食乌脑":好折了老乌的脖子,吃了老乌的脑子。

"岂唯取尔饥肠饱":不只为了秋鹞的饱餐一顿,

"亦与疮驴复雠了":更是为了给我的疮驴复仇。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乌啄疮驴歌》是北宋诗人王禹偁创作的一首歌行体乐府诗。诗的开篇四句,直斥商山老乌对疮驴的残害,字里行间满是诗人对这施暴老乌的愤懑;中间十二句紧承前文展开铺写,讲述诗人被贬途中,行囊所携唯有一头瘦弱病驴,通过羸弱疮驴与凶暴老乌的鲜明对比,深刻揭露了老乌的残忍本性,让对其的愤恨之情得以进一步宣泄;结尾六句则写诗人汲取教训、筹谋对策,欲为疮驴讨还公道。全诗语言素朴自然,情感真挚而强烈,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先驱

王禹偁(954~1001),北宋文学家。字元之,济州巨野(今属山东)人。出身农家,九岁能文。太平兴国进士,历任多职,曾献《端拱箴》《御戎十策》等,因直言敢谏多次被贬。王禹偁反对宋初华靡文风,以变革文风为己任,提倡平易朴素,文学上推崇韩愈、柳宗元,诗学杜甫、白居易。所作诗文多涉政治现实,散文以记事见长,诗歌贴近社会。代表作品有《录海人书》《黄州新建小竹楼记》《清明》《感流亡》等。著有《小畜集》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宋太宗淳化二年(991),诗人被贬往商州(今陕西商洛市商州区),《乌啄疮驴歌》便创作于这段贬谪期间。而从诗中“我从去年谪商於”一句来看,可推断此诗当作于淳化三年(992)。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歌行体乐府诗,也是一首抒怀诗。通过羸弱疮驴与凶暴老乌的鲜明对比,深刻揭露了老乌的残忍本性,抒发了诗人对老乌的愤恨之情。

2. 写作手法

象征:诗中以“老乌”象征凶狠残暴的贪官污吏,以“疮驴”喻指遭受压迫的百姓,通过老乌啄食疮驴的具象场景,暗讽官吏对民众的残酷压榨;这种象征手法的运用,使现实批判更为含蓄而深刻。铺叙:“我从去岁谪商于”到“悔不挟弹更张罗”不仅点明“去岁被贬商于”的时间与地点,还通过对贬谪后生活状态的补充,从驴的形象塑造来看,“行李仅存一头羸弱之驴”是核心,但铺叙会细化“羸弱”的表现,它伴随自己经历的具体场景(如涉险路、耐饥寒等),通过多方面刻画让“羸驴”的形象立体起来,而非简单用“羸弱”二字带过。这种对事件背景、核心物象的细节化延展,正是铺叙手法的体现,通过层层补充,让情感与场景的呈现更充分、更具画面感。对比:“老乌昨日忽下来,啄破旧疮取新肉。驴号仆叫乌已飞,劘嘴整毛坐吾屋。我驴我仆奈尔何”将羸弱、忍辱负重的疮驴与凶猛、残忍的老乌形成鲜明对照,突出弱者的悲惨与强者的暴虐,在对比中深化诗人对老乌(即贪官)的愤恨之情,使情感表达真挚强烈,极具感染力。承上启下:“我驴我仆奈尔何,悔不挟弹更张罗”这两句,内容上体现了诗人的自我悔恨,结构上则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王禹偁的《乌啄疮驴歌》与白居易的《秦吉了》都运用了比喻手法。诗里,用老乌欺凌受伤的驴子,来比拟贪官污吏对百姓的残酷盘剥;而借秋鹞捕杀老乌、为疮驴报仇的情节,隐喻诗人渴望依靠正义之力清除贪官污吏,为遭受压榨的百姓讨回公道。比喻:“喙长于钉利于镞”将乌的喙比作钉子和箭头,突出其尖锐锋利,形象展现老乌的凶残,暗示其伤害力之强。“铁尔拳兮钩尔爪”以“铁”“钩”比喻秋鹞的爪拳,强化其力量与锐利,象征复仇的坚定和彻底,让抽象的愤怒转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

3. 分段赏析

诗的开篇四句“商山老乌何惨酷,喙长于钉利于镞。拾虫啄卵从尔为,安得残吾负疮畜”,直斥商山老乌对疮驴的残害。寥寥数笔便勾勒出这鸷鸟“喙长于钉利于镞”的凶相,字间满是诗人对其暴行的愤懑。“我从去岁谪商于”到“悔不挟弹更张罗”十二句紧承前文,铺叙诗人被贬商於的经历,行囊中唯有一头羸弱病驴,曾为他“驮背百卷书”翻越崇山。这头驴忍辱负重,脊背伤痕累累,经半年治疗刚要痊愈,却遭老乌“啄破旧疮取新肉”。待驴嘶仆赶时,老乌已飞进诗人屋中“劘嘴整毛”,诗人懊悔未早作防备。通过羸弱疮驴与凶猛老乌的对比,既揭露了老乌的残忍,更将愤恨之情推向深处。“我驴我仆奈尔何,悔不挟弹更张罗”两句,既写诗人自悔,又在结构上承上启下。结尾六句“赖是商山多鸷鸟,便问邻家借秋鹞。铁尔拳兮钩尔爪,折乌颈兮食乌脑。岂唯取尔饥肠饱,亦与疮驴复雠了”,诗人鉴于“商山多鸷鸟”的现状,吸取教训,向邻居借来秋鹞,欲灭乌复仇。“铁尔拳兮钩尔爪,折乌颈兮食乌脑;岂唯取尔饥肠饱,亦与疮驴复仇了”,对秋鹞的这番话,情感炽烈,形象生动,极具感染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作者谪居商山时,常爱读白居易诗。此诗本为歌行体,很可能从白氏新乐府如《秦吉了》等得到启发。《秦吉了》原注说是“哀冤民也”,即有感于“乌啄母鸡双眼枯”而寄期望于能言之秦吉了,要它在凤凰前进言。此诗则以作者目睹的乌啄疮驴的事实为契机,借题发挥,对社会生活中一些欺压弱者的恶势力作了严峻谴责,期望秋鹞能为受创的疮驴复仇。

不详原上海古籍出版社支部主任金性尧《金性尧选宋诗三百首》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王禹偁《杏花(其四)》

下一篇:宋·王禹偁《龙凤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