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襟袖飘飘晚吹轻":傍晚微风轻轻吹拂,衣袖飘飘,
"孤吟何必共人行":我独自吟诗,又何必一定要与人同行。
"绿杨系马寻芳迳":将马系在绿杨树上,我去探寻那花草丛生的小路,
# 迳:一作径。
"春草随人上古城":春草仿佛跟随人一同蔓延到古老的城墙上。
"不愤黄鹂夸巧舌":我恼恨黄鹂鸟夸耀自己的巧舌,
"多惭戴胜劝归耕":又很惭愧戴胜鸟声声劝我归田耕种。
"凭高朗咏沉湘赋":登上高处高声吟诵贾谊的《吊屈原赋》,
"自许吾生似贾生":我自认为此生就像贾谊一样充满才华却命运坎坷。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先驱
王禹偁(954~1001),北宋文学家。字元之,济州巨野(今属山东)人。出身农家,九岁能文。太平兴国进士,历任多职,曾献《端拱箴》《御戎十策》等,因直言敢谏多次被贬。王禹偁反对宋初华靡文风,以变革文风为己任,提倡平易朴素,文学上推崇韩愈、柳宗元,诗学杜甫、白居易。所作诗文多涉政治现实,散文以记事见长,诗歌贴近社会。代表作品有《录海人书》《黄州新建小竹楼记》《清明》《感流亡》等。著有《小畜集》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感怀抒情诗。诗中描绘了春郊之景,体现出闲适自得的氛围,营造出轻松惬意之感,通过对官场巧言者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不愤。诗中还展现出诗人对归隐农耕生活的向往,表达了诗人复杂交织的内心情感。
2. 分段赏析
首联“襟袖飘飘晚吹轻,孤吟何必共人行”,描绘出诗人在春日傍晚,微风轻拂,襟袖飘飘,独自漫步且悠然吟诗的场景。“孤吟”表明诗人享受独处,突出其洒脱自在,不愿受他人羁绊的心境。颔联“绿杨系马寻芳径,春草随人上古城”,画面感十足。诗人将马系在绿杨树上,沿着长满春草的小路探寻美景,甚至登上古城,春草仿佛也跟着人一同蔓延到古城之上。此联通过对动作与春景的描写,展现出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同时也体现出诗人对春景的喜爱与探索,营造出一种闲适、惬意的氛围。颈联“不愤黄鹂夸巧舌,多惭戴胜劝归耕”,运用拟人手法。“不愤”一词,把诗人对黄鹂叽叽喳喳卖弄歌喉的不满表现出来;“惭”字则流露出面对戴胜鸟“劝归耕”时,诗人内心复杂的情绪。这里借鸟的“言行”,实则表达诗人在仕途与归隐之间的纠结,暗示了其内心的烦闷与对现状的些许无奈。尾联“凭高朗咏沉湘赋,自许吾生似贾生”,诗人登上高处,高声吟诵贾谊的《吊屈原赋》,并以贾谊自比。贾谊才华横溢却仕途坎坷,诗人借此表达自己同样怀才不遇的感慨,渴望像贾谊一样施展才华,却又难以实现抱负的无奈。
3. 作品点评
诗中情感错综复杂,交融并蓄。一方面,呈现出悠然闲适的春郊之趣,让人仿若置身其间,感受自然之乐;另一方面,又隐隐流露出对官场中巧言令色之徒的愤懑。同时,诗人内心对归隐农耕生活充满向往,却又夹杂着丝丝惭愧。诗末以贾谊自比,这一巧妙的用典,不仅彰显出诗人的政治抱负,更隐晦地传达出其怀才不遇的郁郁苦闷。
下一篇:宋·王禹偁《献仆射相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