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xuě
shuāng
qíng
xún
shān
jìng
huā
yóu
shèng
gǎn
ér
shī

朝代:宋作者:王禹偁浏览量:1
láng
jīn
qián
táng
cóng
xié
yáng
zhēng
tōu
nuǎn
shū
táo
hán
zhī
xuě
shuāng
shuí
wǎn
fāng
tóng
zhé
lián
yàn
rén
xiāng
yōu
huái
怀
yuǎn
táo
péng
qiě
xié
cán
yīng
fàn
shāng

译文

像金钱般的菊花杂乱地散落在野外池塘边,几丛菊花没了力气似的倒伏在斜阳之下。温暖时节,菊花没有桃花和梨花艳丽,在寒冷的时节,面对风雪,独自开放。谁怜惜这晚开的菊花,同我一起折取,怜爱它虽孤独开放,却仍然艳丽,并且散发着袭人的芬芳。我内心追念仰慕东晋的陶渊明,姑且摘下残存未落的菊花,倒满一杯酒。

逐句剖析

"狼藉金钱撒野塘":像金钱般的菊花杂乱地散落在野外池塘边,

# 野塘:野外的池塘或湖泊。,狼藉:纵横散乱。

"几丛无力卧斜阳":几丛菊花没了力气似的倒伏在斜阳之下。

"争偷暖律输桃李":温暖时节,菊花没有桃花和梨花艳丽,

"独亚寒枝负雪霜":在寒冷的时节,面对风雪,独自开放。

"谁惜晚芳同我折":谁怜惜这晚开的菊花,同我一起折取,

"自怜孤艳袭人香":怜爱它虽孤独开放,却仍然艳丽,并且散发着袭人的芬芳。

"幽怀远慕陶彭泽":我内心追念仰慕东晋的陶渊明,

"且撷残英泛一觞":姑且摘下残存未落的菊花,倒满一杯酒。

# 且撷残英泛一觞:自注:是岁商州九月十八日大雪后霜晴。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雪霁霜晴独寻山迳菊花犹盛感而赋诗》是宋代王禹偁所作的七言律诗。诗中描绘雪后初晴,诗人独寻山路,见菊花虽狼藉却仍傲立的景象。通过桃李与菊花对比,以“争偷暖律”“独亚寒枝”将二者拟人化,还巧用陶渊明爱菊典故,借物抒情、托物言志。首联勾勒菊花残败之态,颔联凸显其高洁,颈联抒发对菊怜惜与自赏,尾联表对陶氏仰慕及隐逸情怀。此诗质朴自然,借菊展现诗人不随流俗、向往隐逸的志趣,于平凡景致中见高尚品格,尽显诗人独特情志。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先驱

王禹偁(954~1001),北宋文学家。字元之,济州巨野(今属山东)人。出身农家,九岁能文。太平兴国进士,历任多职,曾献《端拱箴》《御戎十策》等,因直言敢谏多次被贬。王禹偁反对宋初华靡文风,以变革文风为己任,提倡平易朴素,文学上推崇韩愈、柳宗元,诗学杜甫、白居易。所作诗文多涉政治现实,散文以记事见长,诗歌贴近社会。代表作品有《录海人书》《黄州新建小竹楼记》《清明》《感流亡》等。著有《小畜集》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狼藉金钱撒野塘,几丛无力卧斜阳”,描绘雪后菊花如金钱般散落野塘,几丛无力地卧在斜阳下,勾勒出菊花历经霜雪后的残败之景。颔联“争偷暖律输桃李,独亚寒枝负雪霜”,通过桃李与菊花对比,彰显菊花不与百花争艳、独抗霜雪的高洁。颈联“谁惜晚芳同我折,自怜孤艳袭人香”,抒发诗人对菊花晚开无人共赏的怜惜,以及对菊花孤香的自我欣赏。尾联“幽怀远慕陶彭泽,且撷残英泛一觞”,借对陶渊明的仰慕,表达自己的隐逸情怀,以采菊饮酒收束,尽显闲适。

2. 作品点评

整首诗色调明丽,字里行间不仅流露出诗人对菊花的由衷喜爱与赞赏,更以菊花自比,将自身高洁的志向寄托其中,借菊之品格,彰显自身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人格。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王禹偁《残句:水芝卧玉腕》

下一篇:宋·王禹偁《樱桃渐熟牡丹已凋恨不同时辄题二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