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àng
yuán
zuò

朝代:宋作者:王禹偁浏览量:1
nián
zhēng
yuè
shí
qián
yuán
mén
shàng
fèng
chéng
jīn
nián
zhēng
yuè
shí
shāng
luò
jùn
zhōng
wéi
èr
chē
zhé
huàn
mén
lán
piān
lěng
luò
shān
chéng
dēng
huǒ
xiāo
shū
huī
huà
jìn
chéng
mèi
lài
yǒu
xiāo
yáo
zhì
shū

译文

去年正月十五的夜晚,我在乾元门侍奉皇帝出行。今年正月十五的夜晚,我在商洛郡担任着副职官吏。被贬官后,家门口显得格外冷清,山城的灯火也是一片萧索稀疏。炉火燃尽,我依然难以入睡,还好有一卷逍遥自在的书籍相伴。

逐句剖析

"去年正月十五夜":去年正月十五的夜晚,

"乾元门上奉乘舆":我在乾元门侍奉皇帝出行。

"今年正月十五夜":今年正月十五的夜晚,

"商洛郡中为贰车":我在商洛郡担任着副职官吏。

"谪宦门栏偏冷落":被贬官后,家门口显得格外冷清,

"山城灯火苦萧疏":山城的灯火也是一片萧索稀疏。

"炉灰画尽不成寐":炉火燃尽,我依然难以入睡,

"赖有逍遥一帙书":还好有一卷逍遥自在的书籍相伴。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上元夜作》是北宋诗人王禹偁创作的七言律诗。此诗是诗人在被贬商洛郡期间,于上元夜有感而发所作。诗中通过对比去年在乾元门侍奉皇帝的荣耀与今年在商洛郡为副职的落寞,以及山城上元夜冷清萧索的景象,抒发了诗人被贬后的孤独、寂寞和惆怅之情。最后以炉灰画尽难眠,唯有书籍相伴作结,体现出诗人在困境中借读书来排解忧愁的心境。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反映了诗人的人生遭遇和内心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先驱

王禹偁(954~1001),北宋文学家。字元之,济州巨野(今属山东)人。出身农家,九岁能文。太平兴国进士,历任多职,曾献《端拱箴》《御戎十策》等,因直言敢谏多次被贬。王禹偁反对宋初华靡文风,以变革文风为己任,提倡平易朴素,文学上推崇韩愈、柳宗元,诗学杜甫、白居易。所作诗文多涉政治现实,散文以记事见长,诗歌贴近社会。代表作品有《录海人书》《黄州新建小竹楼记》《清明》《感流亡》等。著有《小畜集》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去年正月十五夜,乾元门上奉乘舆”句中“去年正月十五夜”明确了时间,“乾元门上奉乘舆”描绘了诗人去年在乾元门侍奉皇帝出行的荣耀场景,展现出诗人曾经的身份和地位,为后文的对比做铺垫。“今年正月十五夜,商洛郡中为贰车”句中“今年正月十五夜”与去年形成时间上的对比,“商洛郡中为贰车”则说明了诗人今年被贬到商洛郡担任副职的落寞处境,通过今昔对比,突出了诗人命运的巨大变化。“谪宦门栏偏冷落,山城灯火苦萧疏”句中“谪宦”点明了诗人被贬的身份,“门栏偏冷落”描绘了诗人住所门口的冷清,暗示了诗人被贬后的孤独和寂寞。“山城灯火苦萧疏”则描写了山城上元夜灯火稀疏的景象,进一步烘托出诗人心境的凄凉。“炉灰画尽不成寐,赖有逍遥一帙书”句中“炉灰画尽”形象地表现出诗人在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眠的状态,“不成寐”则直接点明了诗人的失眠。“赖有逍遥一帙书”说明诗人只能依靠一卷逍遥自在的书籍来排解忧愁,体现出诗人在困境中寻求精神慰藉的心境。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王禹偁《太师中书令魏国公册赠尚书令追封真定王赵挽》

下一篇:宋·王禹偁《朝退偶题》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