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xīn
qiū
shì

朝代:宋作者:王禹偁浏览量:1
shā
yān
zhú
lěng
qiū
chuī
duān
jiàn
bìn
máo
shuāi
jìn
biān
jīng
guó
xìn
yīn
fēng
chán
zhī
xiǎng
yàn
cī‌
lüè
fēi
zhì
shāng
lǐng
jiě
suí
liú
shuǐ
xiàng
dōng
guī

译文

露水滋润着莎草,烟雾笼罩着竹林,显得格外凄凉,秋风无端地吹入异乡人的衣衫。镜子里的头发稀疏凋零,京城的消息也越来越少。风中的蝉鸣声声,伴随着树枝的摇曳,雨中的燕子掠过地面,飞来飞去。被束缚的我,还不如商岭的树叶,能够随着流水向东归去。

逐句剖析

"露莎烟竹冷凄凄":露水滋润着莎草,烟雾笼罩着竹林,显得格外凄凉,

"秋吹无端入客衣":秋风无端地吹入异乡人的衣衫。

"鉴里鬓毛衰飒尽":镜子里的头发稀疏凋零,

# 鉴:一作监。

"日边京国信音稀":京城的消息也越来越少。

"风蝉历历和枝响":风中的蝉鸣声声,伴随着树枝的摇曳,

"雨燕差差掠地飞":雨中的燕子掠过地面,飞来飞去。

"系滞不如商岭叶":被束缚的我,还不如商岭的树叶,

"解随流水向东归":能够随着流水向东归去。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新秋即事(其一)》是北宋诗人王禹偁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诗中描绘了新秋时节的凄凉景象,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凄凉。诗中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风蝉历历和枝响,雨燕差差掠地飞”,巧妙地将自然景象与诗人的情感相结合,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同时,诗中还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系滞不如商岭叶”,将诗人自身的束缚与自然的自由形成对比,进一步强化了诗人对归隐的渴望。首联描绘了新秋时节的凄凉景象,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凄凉。颈联通过对自身境遇的描写,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颈联进一步描绘了新秋时节的自然景象,增强了诗歌的意境。尾联表达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这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通过对新秋时节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先驱

王禹偁(954~1001),北宋文学家。字元之,济州巨野(今属山东)人。出身农家,九岁能文。太平兴国进士,历任多职,曾献《端拱箴》《御戎十策》等,因直言敢谏多次被贬。王禹偁反对宋初华靡文风,以变革文风为己任,提倡平易朴素,文学上推崇韩愈、柳宗元,诗学杜甫、白居易。所作诗文多涉政治现实,散文以记事见长,诗歌贴近社会。代表作品有《录海人书》《黄州新建小竹楼记》《清明》《感流亡》等。著有《小畜集》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露莎烟竹冷凄凄,秋吹无端入客衣。”描绘了初秋时节,露水沾湿了莎草和竹林,显得格外凄冷,秋风无端地吹入了客人的衣衫,点明了时令,同时奠定了凄冷的情感基调。颔联:“鉴里鬓毛衰飒尽,日边京国信音稀。”诗人对着镜子看到自己的鬓发已经稀疏凋零,而京城的消息也越来越少,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远离政治中心的感慨。颈联:“风蝉历历和枝响,雨燕差差掠地飞。”描绘了秋风中蝉鸣声声,与树枝的声响相互交织,雨燕在雨中掠地而飞,生动地展现了秋天的生机与活力。尾联:“系滞不如商岭叶,解随流水向东归。”诗人感慨自己不如商岭的树叶,能够随着流水向东归去,表达了对自由的向往和对羁绊的无奈。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王禹偁《送董谏议之任湘潭》

下一篇:宋·王禹偁《送馆中王正言使交趾》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