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寞红芳又一年":寂寞的红花又独自开放了一年,
"老郎空解惜春残":我这老朽徒然懂得惋惜春光的消逝。
"才闻莺啭夸杨柳":刚刚听到黄莺在杨柳间婉转歌唱,
"已被蝉声哭牡丹":转眼已是蝉鸣哀叹牡丹凋零。
"壮志休磨三尺剑":曾经的壮志已被消磨,不必再磨砺三尺长剑,
"白头谁藉两梁冠":如今年老白头,谁还会在意那两梁冠冕。
"酒樽何必劳人劝":喝酒何须他人劝饮,
"且折余花更尽欢":姑且折下残存的花朵,尽情享受最后的欢愉。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先驱
王禹偁(954~1001),北宋文学家。字元之,济州巨野(今属山东)人。出身农家,九岁能文。太平兴国进士,历任多职,曾献《端拱箴》《御戎十策》等,因直言敢谏多次被贬。王禹偁反对宋初华靡文风,以变革文风为己任,提倡平易朴素,文学上推崇韩愈、柳宗元,诗学杜甫、白居易。所作诗文多涉政治现实,散文以记事见长,诗歌贴近社会。代表作品有《录海人书》《黄州新建小竹楼记》《清明》《感流亡》等。著有《小畜集》等。
1. 分段赏析
“索寞红芳又一年,老郎空解惜春残”:开篇以“红芳”代指春花,用“索寞”二字奠定全诗感伤基调。一个“又”字暗示年复一年的春光虚度,而“空解”则突出老病之身对春逝的徒然感慨,展现诗人面对暮春的无力感。“才闻莺啭夸杨柳,已被蝉声哭牡丹”:通过“才闻”“已被”的急促转折,浓缩春去夏来的季节更替。黄莺欢啼与寒蝉哀鸣形成听觉对比,“夸”与“哭”的拟人手法更强化了春景短暂易逝的残酷,牡丹作为富贵的象征在此被蝉声“哭”谢,暗示人生荣华的脆弱。“壮志休磨三尺剑,白头谁藉两梁冠”:由景入情,直抒胸臆。“三尺剑”典出《汉书》喻建功立业,“两梁冠”指代官位,但“休磨”“谁藉”的否定语气,表明诗人对仕途心灰意冷。白头与壮志的对比,凸显晚年壮志未酬的悲凉。“酒樽何必劳人劝,且折余花更尽欢”:尾联在消沉中振起,以“余花”呼应首句“红芳”,形成闭环。不待劝酒而自饮,折残花以尽欢,看似洒脱实则隐含苦涩,展现宋代文人典型的生活哲学——在无可奈何时抓住当下微小的欢愉。
下一篇:宋·王禹偁《题张处士溪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