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hào
miào
èr
shǒu

朝代:宋作者:王禹偁浏览量:1
qín
huáng
fén
jiù
diǎn
hàn
guān
wàn
mín
zài
tàn
lǎo
fāng
yàn
ān
bái
yún
qiě
gāo
zhī
fēi
cān
nán
shān
zhèng
yōu
yóu
dōng
cháo
jiān
nán
gāo
wàn
shèng
guī
chóng
luán
fēi
yuán
míng
míng
shù
jiān
jiān
miào
duì
shān
kāi
qīng
fēng
xiàng
rén
hán
gèng
yǐn
dùn
shì
kōng
yǒu
bīn
guān
kuàng
zhé
huàn
lái
chén
tán
cháo
cán
huì
dài
pèi
kuì
rèn
lán
huò
jiē
xià
shù
táo
shǔ
jiě
ān
huò
jiè
miào
qián
shuǐ
chéng
qiū
gān
竿
dào
duō
shēng
pán
huán
dēng
shān
shū
wèi
juàn
yǐn
shuǐ
liáo
jìn
huān
jīng
líng
xiāng
xiào
qiě
pán

译文

秦始皇焚烧了古代的典籍,汉高祖曾把儒生的帽子当作溺器。百姓处于极端困苦的境地,商山四皓却正在安然享乐。他们暂且像白云般在高处隐居,采食紫芝并非不劳而获。在南山正悠闲自得地生活,东宫忽然遭遇了危难。他们迈着高雅的步伐向天子行礼,随后拂动衣衫回到重叠的山峦中。他们的行迹像深远的泉水般隐秘,天子赏赐的束帛只是白白地陈列着。古老的庙宇正对着山峦而建,清凉的风吹向人带来寒意。如今再没有隐居避世的人,只空有一些宾客之类的官职。何况我是被贬谪为官来到这里,尘世的踪迹玷污了祠堂的祭坛。穿着朝廷的官服面对香草腰带感到惭愧,佩戴着玉饰面对纫佩的兰草感到羞愧。有时依靠在台阶下的树上,消解暑气解开马鞍休息。有时借助庙前的河水,趁着秋天手持鱼竿钓鱼。我的处世之道多有不顺,此生只求安于盘桓。登山一点也不疲倦,饮着泉水姑且尽享欢乐。神灵不要嘲笑我,这种心境充满快乐且安闲自得。

逐句剖析

"秦皇焚旧典":秦始皇焚烧了古代的典籍,

"汉祖溺儒冠":汉高祖曾把儒生的帽子当作溺器。

"万民在涂炭":百姓处于极端困苦的境地,

"四老方宴安":商山四皓却正在安然享乐。

"白云且高卧":他们暂且像白云般在高处隐居,

"紫芝非素餐":采食紫芝并非不劳而获。

"南山正优游":在南山正悠闲自得地生活,

"东朝忽艰难":东宫忽然遭遇了危难。

"高步揖万乘":他们迈着高雅的步伐向天子行礼,

"拂衣归重峦":随后拂动衣衫回到重叠的山峦中。

"飞源自冥冥":他们的行迹像深远的泉水般隐秘,

"束帛徒戋戋":天子赏赐的束帛只是白白地陈列着。

"古庙对山开":古老的庙宇正对着山峦而建,

"清风向人寒":清凉的风吹向人带来寒意。

"更无隐遁士":如今再没有隐居避世的人,

"空有宾客官":只空有一些宾客之类的官职。

"况我谪宦来":何况我是被贬谪为官来到这里,

"尘迹污祠坛":尘世的踪迹玷污了祠堂的祭坛。

"朝衣惭蕙带":穿着朝廷的官服面对香草腰带感到惭愧,

"佩玉愧纫兰":佩戴着玉饰面对纫佩的兰草感到羞愧。

"或依階下树":有时依靠在台阶下的树上,

"陶暑解马鞍":消解暑气解开马鞍休息。

# 陶:四库本作逃。

"或借庙前水":有时借助庙前的河水,

"乘秋把鱼竿":趁着秋天手持鱼竿钓鱼。

"吾道多龃龉":我的处世之道多有不顺,

"吾生利盘桓":此生只求安于盘桓。

"登山殊未倦":登山一点也不疲倦,

"饮水聊尽驩":饮着泉水姑且尽享欢乐。

"精灵莫相笑":神灵不要嘲笑我,

"此意乐且盘":这种心境充满快乐且安闲自得。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四皓庙二首(其一)》是宋代诗人王禹偁创作的五言律诗。诗中先提及秦皇汉祖时期的相关情景以及商山四老的行事与生活,展现出特定背景下的人物状态;接着描写古庙环境和当下的状况,再转入自身谪宦后的经历与心境。此诗语言质朴,却意蕴深厚,表达出对往昔风骨的感慨和自身安于当下的心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先驱

王禹偁(954~1001),北宋文学家。字元之,济州巨野(今属山东)人。出身农家,九岁能文。太平兴国进士,历任多职,曾献《端拱箴》《御戎十策》等,因直言敢谏多次被贬。王禹偁反对宋初华靡文风,以变革文风为己任,提倡平易朴素,文学上推崇韩愈、柳宗元,诗学杜甫、白居易。所作诗文多涉政治现实,散文以记事见长,诗歌贴近社会。代表作品有《录海人书》《黄州新建小竹楼记》《清明》《感流亡》等。著有《小畜集》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秦皇焚旧典,汉祖溺儒冠”,开篇提及历史典故。秦始皇焚烧古籍,汉高祖轻视儒生,这两句以简洁的描述,勾勒出过往对文化与儒生不够重视的情景。“万民在涂炭,四老方宴安”,将视角转向民生与隐士。百姓身处困苦之中,商山四皓却安然闲居,这种对比直观呈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状态,在平实叙述中透出对世事的感慨。“白云且高卧,紫芝非素餐”,描绘四老的隐居生活。以“白云”“紫芝”为依托,展现他们在自然中安住,并非无功受禄,衬托出他们隐居生活的自在与合理性。“南山正优游,东朝忽艰难”,写局势的变化。四老在南山悠然度日时,东宫突然陷入困境,由安闲到危急的转折,让隐居与世事的关联逐渐显现。“高步揖万乘,拂衣归重峦”,刻画四老的行事。从容拜见天子,事成后毅然回归山林,动作描写中尽显他们不恋权势的品格。“飞源自冥冥,束帛徒戋戋”,写朝廷的挽留与四老的坚守。朝廷的征召如同水流般不断,却无法留住他们,“徒戋戋”透出征召的无力,凸显四老归隐的决心。“古庙对山开,清风向人寒”,转向眼前的古庙景象。古庙对着山而建,清风吹来带着凉意,在景物描写中营造出清幽又略带肃穆的氛围,自然引入当下的观感。“更无隐遁士,空有宾客官”,由古庙联想到现实。如今再无像四老那样的隐士,只剩徒有其名的官员,对比中流露出对当下缺乏真正隐士的惋惜。“况我谪宦来,尘迹污祠坛”,转入自身境遇。作为被贬的官员来到这里,觉得自己的俗尘痕迹玷污了祠坛,直白表达出内心的谦逊与不安。“朝衣惭蕙带,佩玉愧纫兰”,以服饰作比。穿着官服面对象征隐士高洁的蕙带、纫兰,心中生出惭愧,用对比凸显对隐士品格的敬仰。“或依阶下树,陶暑解马鞍”,描写在祠坛的日常。有时依靠阶下的树木,消解暑气卸下马鞍,展现在此处暂得休憩的状态。“或借庙前水,乘秋把鱼竿”,继续写闲居情景。有时借庙前的水,趁着秋日垂钓,进一步描绘出在这方天地中寻找安宁的生活片段。“吾道多龃龉,吾生利盘桓”,抒发内心感慨。自己的理想常遇阻碍,人生或许适合在此徘徊停留,将境遇与心境结合,情感真实。“登山殊未倦,饮水聊尽驩”,写在此地的乐趣。登山不曾疲倦,饮水也能获得欢愉,简单的举动中透出对当下生活的满足。“精灵莫相笑,此意乐且盘”,以自白作结。希望神灵不要嘲笑,自己此刻的快乐是真切的,直白传递出在困顿中寻得乐趣的心境。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王禹偁《畲田词》

下一篇:宋·王禹偁《登秦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