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uì
gǎn
huái
怀

朝代:宋作者:王禹偁浏览量:1
suì
shān
chéng
fàng
zhú
chén
lǎo
cóng
xiāo
hàn
wěi
chén
gōng
qīng
bié
hòu
quán
xìn
xiōng
shū
lái
zhǐ
shuō
pín
yǎn
kàn
qīng
shān
xiū
wèi
bìn
chuí
huá
zhāi
kōng
pín
wén
zhāng
gài
chéng
shì
zhān
míng
shēn

译文

年末时分,我这个被放逐的臣子身处山城,年老后却从高远的云霄坠落,委身于泥泞尘埃之中。与公卿们分别之后,他们完全没有音信传来,而兄弟写信来,也只是诉说生活的贫困。我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青山,想要停下(被贬的脚步)却不能,只能频繁地拔下鬓角垂落的白发。我一生所拥有的文章才华和豪迈气概又有什么用呢,不过是沾染了虚名,耽误了自己的一生。

逐句剖析

"岁暮山城放逐臣":年末时分,我这个被放逐的臣子身处山城,

"老从霄汉委泥尘":年老后却从高远的云霄坠落,委身于泥泞尘埃之中。

"公卿别后全无信":与公卿们分别之后,他们完全没有音信传来,

"兄弟书来只说贫":而兄弟写信来,也只是诉说生活的贫困。

"眼看青山休未得":我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青山,

"鬓垂华发摘空频":想要停下(被贬的脚步)却不能,只能频繁地拔下鬓角垂落的白发。

"文章气概成何事":我一生所拥有的文章才华和豪迈气概又有什么用呢,

"沾惹虚名误此身":不过是沾染了虚名,耽误了自己的一生。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岁暮感怀》是北宋诗人王禹偁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围绕诗人年末被贬山城的经历展开。首联点明自己被贬的身份和处境,从朝廷高位到山城被贬,形成巨大落差。颔联通过公卿无信和兄弟只说贫,表现出诗人在政治和亲情上的孤独无依。颈联以眼看青山却无法停下、频繁拔白发,抒发了诗人被贬的无奈和痛苦。尾联反思自己一生的文章才华和虚名,表达了对自身遭遇的愤懑和对人生的悔恨。整首诗情感真挚,通过对自己被贬后生活的描述和内心感受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在困境中的孤独、悲愤和对人生的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先驱

王禹偁(954~1001),北宋文学家。字元之,济州巨野(今属山东)人。出身农家,九岁能文。太平兴国进士,历任多职,曾献《端拱箴》《御戎十策》等,因直言敢谏多次被贬。王禹偁反对宋初华靡文风,以变革文风为己任,提倡平易朴素,文学上推崇韩愈、柳宗元,诗学杜甫、白居易。所作诗文多涉政治现实,散文以记事见长,诗歌贴近社会。代表作品有《录海人书》《黄州新建小竹楼记》《清明》《感流亡》等。著有《小畜集》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岁暮山城放逐臣,老从霄汉委泥尘”,开篇直接点明自己被贬的身份和所处的环境,从朝廷高位到山城被贬的巨大落差,营造出凄凉的氛围,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命运的转折。颔联“公卿别后全无信,兄弟书来只说贫”,通过公卿和兄弟的不同态度,表现出诗人在政治和亲情上的孤独。公卿的无信体现出官场的冷漠,兄弟只说贫则凸显出亲情的无奈,进一步强化了诗人的孤独感。颈联“眼看青山休未得,鬓垂华发摘空频”,以青山和白发为意象,生动地描绘出诗人被贬的无奈和痛苦。“眼看青山休未得”表现出无法改变现状的无奈,“鬓垂华发摘空频”则通过频繁拔白发的动作,抒发了内心的焦虑和悲愤。尾联“文章气概成何事,沾惹虚名误此身”,诗人反思自己一生的文章才华和虚名,表达了对自身遭遇的愤懑和对人生的悔恨。这种反思深化了诗歌的主题,使读者更能体会到诗人在困境中的复杂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王禹偁《陆羽泉茶》

下一篇:宋·王禹偁《自宽》

猜你喜欢